(原标题:华润啤酒侯孝海卸任董事会主席!离任前减持套现2600万港元)
侯孝海的离任标志着华润啤酒一个战略周期的结束。在他任期内,公司完成了啤酒业务的高端化转型,但白酒板块的拓展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当前公司面临啤酒高端市场竞争加剧与白酒业务持续亏损的双重挑战。新任管理层需要在战略延续与业务优化之间寻求平衡,这对华润啤酒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市场将密切关注其后续的战略调整与执行成效。
6月27日,华润啤酒(00291.HK)发布公告宣布重大人事变动。内容显示,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基于个人事务安排考虑,决定辞去所有现任职务,包括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以及董事会辖下的财务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成员和购股权总务委员会成员等职位,该辞任自当日董事会会议结束时正式生效。
华润啤酒在公告中还提到,为确保公司治理平稳过渡,现任执行董事兼总裁赵春武将暂时代行董事会主席职责。公司强调,此次人事变动属于正常的管理层交接,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和战略执行产生任何影响。公告特别对侯孝海在任期间为公司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图片来源:华润啤酒公告
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的离职,标志着公司一个时代的终结。这位从基层销售一路晋升至市值近千亿啤酒集团掌舵人的管理者,在执掌华润啤酒九年后选择转身,背后既有个人因素,似乎也折射出公司近年来战略转型的挑战。
啤酒基本盘稳固,白酒扩张遇挫
简历显示,侯孝海1968年8月出生于山东潍坊,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本科学位。他早期曾任职于首钢总公司、盖洛普咨询公司和百事集团。2001年加入华润集团后,从基层销售岗位起步,先后担任华润雪花啤酒销售发展总监、市场总监等职。2009年至2016年间,他历任华润雪花啤酒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并兼任总部营销中心总经理。2016年3月出任华润雪花啤酒总经理,同年4月获任华润啤酒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2023年4月起,升任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完成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掌舵者的转型。
此外,侯孝海同时兼任华润系多家白酒企业的重要职务,包括2022年11月至2024年3月任安徽金种子酒业董事,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任贵州金沙窖酒酒业董事长,2021年10月至2024年2月任山东景芝白酒董事长。
侯孝海任内的最大功绩,当属对华润啤酒品牌矩阵的重构。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上任后,他迅速推出“4+4”品牌战略,即四大本土品牌+四大国际品牌,其中高端品牌“勇闯天涯SuperX”成为年销百亿级的大单品,带动公司啤酒业务毛利率从2016年的33.7%提升至2023年的42.1%。此外,财报数据显示,华润啤酒在2021-2023年营收连续三年增长,2023年达到389.4亿元的历史峰值,印证了其啤酒主业运营的稳健性。
数据来源:Wind
然而,公司近年来启动的“啤白双驱”战略却成为争议焦点。侯孝海主导了多笔涉白酒企业的重大收购。2021年,公司收购了景芝白酒40%的股权;2022年,控股金种子酒,持有其49%的股权,同时还控股金沙窖酒,持有55.19%的股权,这些收购累计投入超200亿元。
但截至其卸任,白酒板块似乎对公司尚仍未形成有效支撑。2024年金种子酒营收暴跌37%至9.25亿元,亏损扩大至2.58亿元,降幅达到1067.17%;此外,2024年金沙酒业虽增长4%至21.49亿元,但远低于40%的目标。总体来看,白酒业务合计贡献21.49亿元,不足集团总营业额的6%,且需持续输血,与当初“第二增长曲线”的设想相去甚远。
这一战略的代价直接反映在母公司的财务表现上,2024年华润啤酒营收首次下滑0.76%至386.4亿元,营业利润下滑6.34%至66.34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降8.03%至47.39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华润啤酒的股价表现反映了资本市场的谨慎态度,公司股价自2021年12月的65.88港元的高点持续下滑,2024年9月下探至21.18港元的阶段性低点,较上述峰值回落67.85%。截至2025年6月27日收盘,股价报24.75港元,总市值缩水至802.9亿港元,较历史高位时的超2000亿港元市值显著回调。这一走势凸显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预期的调整。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侯孝海从华润啤酒获取了较为丰厚的薪酬,自2016年出任首席执行官以来,其年度薪酬总体呈波动趋势,9年间累计获得5081万元报酬,其中2020年达到峰值847万元。然而2024年出现显著回调,总薪酬降至360万元,花红更从2023年的601万元大幅缩水至160万元。华润啤酒在财报中明确将这一调整归因于"经营业绩与工作表现"因素,这也使得2024年成为其任期内除首年外薪酬最低的一年。
数据来源:华润啤酒2016-2024年报
侯孝海离职前的减持动作已释放出明确信号,2025年5月,在离任前一个半月内,他连续两次大规模减持华润啤酒股份,5月7日以均价28.04港元减持,5月12日以27.43港元再次减持,合计抛售93.8万股,套现2611.85万港元。此次减持后,其持股量从101.8万股骤降至象征性的8万股,减持幅度高达92%。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双战略如何延续?
赵春武临危受命接掌华润啤酒,首要任务就是破解前任留下的白酒业务现状。公司近年来大举并购的白酒资产正面临挑战,例如金种子酒业绩持续恶化,2024年营收较收购时的2022年下滑22%至9.25亿元,且已连续四年亏损,2024年报显示净亏损达2.58亿元。另一战略资产金沙酒业同样处境艰难,尽管手握酱香型白酒这一热门概念,但在茅台镇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难以突围,原定的上市计划被迫搁置。
华润啤酒的高端化战略面临阶段性挑战,其通过收购喜力中国业务,公司虽已初步构建高端产品矩阵,但2024年数据显示其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增速为9%,市场拓展速度仍待提升。从行业格局看,百威亚太以46%的市场份额持续领跑高端市场,嘉士伯和青岛啤酒分别占据第二、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喜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者认知度尚未达到百威旗下科罗娜、蓝妹等品牌的水平,这意味着华润在品牌溢价和渠道深耕方面仍需持续投入。
华润啤酒的资本回报能力也正面临市场考验。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净资产收益(ROE)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从2021年的20.1%降至2024年的15.29%,这一表现明显落后于同业可比公司重庆啤酒。此外,资本市场的担忧情绪似乎正在显现,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1月的研报中将华润啤酒2024-2026年净利润预测下调6%-9%,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其盈利能力的重新评估。
侯孝海的离任标志着华润啤酒一个战略周期的结束。在他任期内,公司完成了啤酒业务的高端化转型,但白酒板块的拓展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当前公司面临啤酒高端市场竞争加剧与白酒业务持续亏损的双重挑战。新任管理层需要在战略延续与业务优化之间寻求平衡,这对华润啤酒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市场将密切关注其后续的战略调整与执行成效。
作者 | 沈言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