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王生物抗肿瘤新药完成I期临床,较低研发投入如何撑起后续试验需求?)
海王生物HW130注射液虽完成I期临床试验,但后续研发投入需求与当前0.2%的研发费用率形成显著矛盾。尤其终止广东国资战略投资后,其既丧失潜在资金支持,又面临行业融资成本劣势,叠加短期流动性风险加剧,药物研发的可持续性已与企业的偿债能力形成双重考验。
7月3日,海王生物(000078.SZ)发布公告称,海王医药科技研究院研发的HW130注射液已于近日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取得I期临床研究报告。
据悉,HW130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已分别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临床试验许可。该药物具备肿瘤血管阻断功能,能有效降低肿瘤化疗治疗过程中的严重不良反应,并增强化疗效果,同时对正常器官组织的损伤较小,具有显著的靶向性优势。
图片来源于:海王生物公司公告
通常而言,药物在完成I期临床试验后,需依次进入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阶段以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II期临床试验主要聚焦于初步评估药物的临床疗效,并明确最佳治疗剂量;而III期临床试验则是确证药物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其投入规模因受试者数量、试验周期及数据收集要求等因素而异,往往高达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海王生物2024年年报数据,其研发投入持续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海王生物研发支出仅为575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不足0.2%,且研发人员占比未达3%。此外,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海王医药科技研究院旗下专利数量自2023年起呈现逐年递减趋势,2025年上半年仅新增一件专利,不禁引发市场对其HW130注射液能否顺利完成后续临床试验的质疑。
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国资收购计划戛然而止
海王生物作为医药流通领域的上市企业,与零售连锁企业海王星辰同属海王集团旗下,其主营业务覆盖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产品的批发、零售及配送服务。然而,在失去广东国资的支持后,海王生物能否承受住资金压力与时间考验,目前仍充满不确定性。
6月6日,海王生物发布公告称,已与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以下简称“丝纺集团”)及其控股股东海王集团签署无条件解除协议,终止控股权变更事项及原定的14.88亿元定增计划。
回顾此次国资接盘计划,最早可追溯至2022年3月,当时海王生物披露了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并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意向。然而,后续进展却远低于预期,期间甚至因长期缺乏实质性进展而引发深交所的关注函。
直至2024年7月28日,海王集团、海王生物与丝纺集团三方正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根据协议,海王集团拟以7.67亿元的价格,向丝纺集团转让3.15亿股海王生物股份;同时放弃9亿股表决权,并配合定向增发6.2亿股新股,由丝纺集团及其控股股东广新控股负责认购。此次交易总金额超过22亿元,旨在达成丝纺集团对海王生物的控股地位。
对于海王生物而言,若能成功依附广东国资这一强大后盾,不仅将获得亟需的资金注入,更可借助国资背景在融资授信、业务拓展以及稳定市场信心等方面,获取支持与战略优势。
然而,这场备受瞩目的国资救赎大戏,最终以海王集团向丝纺集团无息退还1000万元意向金的方式黯然收场。尽管海王生物在公告中表示“仍会积极寻求国资合作机会”,试图通过资源整合扭转当前颓势,但鉴于其长期业绩低迷且流动性风险犹存,能否迎来下一个“白衣骑士”的救援,目前仍充满不确定性。
三年亏39亿,流动性缺口逾67亿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期间,海王生物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呈现亏损态势,数值分别为-10.27亿元、-16.9亿元及-11.93亿元,累计亏损规模高达39.1亿元。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海王生物的经营状况仍未出现明显改善迹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76亿元,同比下降8.81%;归属净利润为0.24亿元,同比降幅达44.38%。
值得注意的是,海王生物资产负债率常年高企。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89.76%,而同期同行业内的中国医药、上海医药、国药股份及九州通的资产负债率则分别为59.82%、62.23%、44.55%及68.06%,均显著低于海王生物。
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2025年一季度,海王生物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规模为33.99亿元,而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三项合计金额高达101.19亿元,短期流动性缺口逾67亿元,流动性风险已然显现。
值得警惕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海王生物应收账款规模已攀升至153.67亿元,约占总资产的53.72%,且相当于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的50.69%。应收账款的高企表明,海王生物大量营运资金被客户长期占用,这不仅导致其资金周转效率显著降低,资金成本与坏账风险同步攀升,还可能迫使其为维持日常运营而寻求额外融资,进而加重财务负担,最终对海王生物整体经营业绩与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实质性拖累。
综合来看,海王生物HW130注射液虽完成I期临床试验,但后续研发投入需求与当前0.2%的研发费用率形成显著矛盾。尤其终止广东国资战略投资后,其既丧失潜在资金支持,又面临行业融资成本劣势,叠加短期流动性风险加剧,药物研发的可持续性已与企业的偿债能力形成双重考验。未来若未能及时引入战略资本或改善经营效率,HW130的研发进程或将受制于资金链压力。
作者 | 王昊宇
编辑 | 吴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