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施罗德基金:每月资产配置观点)
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7月份全球多资产配置延续对股市的积极看法,但内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核心观点从看好非美市场转向重新关注美国。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美国新法案通过了加速研发费用化,被视为对美国公司尤其是科技企业盈利的实质性提振,同时AI行业龙头的积极业绩指引也强化了市场的乐观情绪。相较于美国,此前看好的欧洲市场因刺激政策落地慢于预期,出现一定的获利了结迹象;日本市场则因政局变数而波动加剧。然而,新兴市场中,韩国市场因政府提振股市的明确意图、较低的估值水平及公司治理改善预期而表现突出。固定收益领域呈现分化,部分新兴市场本币债因其独立的货币政策周期,表现已强于在区间震荡的美欧政府债券,这挑战了美元作为全球定价锚的传统地位。我们依然维持对美元的结构性看空的观点。大宗商品方面,维持看多黄金的核心配置观点,工业金属和原油则持中性看法。
国内债券市场方面,此前围绕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5%形成的稳定做多共识进入再评估阶段,收益率快速上行并突破1.70%关口。此轮调整的核心驱动力源于两大变化:一是股市赚钱效应引发的股债“跷跷板”效应被显著放大;二是“反内卷”的政策叙事,使市场开始为一种新型的、由供给侧驱动的通胀进行定价。这种旨在结束行业价格战的行政干预,在需求短期相对偏弱的背景下,市场关注这种新型格局可能对经济平衡带来的挑战。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杠杆率处历史高位,信用利差被压缩至历史极值,部分创新品种亦存在交易拥挤问题。当前观点的核心是控制风险,合理降低久期,并阶段性规避中长期信用债,等待市场企稳信号出现后再重新评估。
当前股票市场在宏观基本面动能预期阶段性“弱修复”的背景下,仍延续结构性行情的活跃表现,海外和流动性继续驱动结构性行情。此现象的核心驱动力是国内强大的流动性及“资产荒”格局。关键的结构性变化在于居民资产负债端,存款增速与贷款增速呈现不同步发展态势,形成较大“剪刀差”,导致巨额储蓄集中于银行体系。在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修复期、固收类产品收益率继续调整的背景下,资金会寻求权益市场的出口。展望下半年,虽然经济增长节奏可能在调整,但货币政策有望维持宽松,反而有助于强化结构性行情。同时,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的支持意图明显,为市场提供信心。基于此,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或可采取哑铃型配置,一端是受益于避险和收益寻求型资金流入的高股息板块,另一端是具备独立全球增长逻辑的科技板块,同时可对受益于政策且具全球竞争力的汽车产业,以及估值底部的周期品择机布局。
周期板块评级由中性上调至积极,基本面景气度趋势有所好转。整个板块正被两大强有力的叙事重新定价,一是雅江等重大工程带来的需求侧拉动预期,二是更为重要的“反内卷”政策所驱动的供给侧改革。需要指出的是,此轮周期行情较为依赖政策,上涨建立在对未来政策执行的良好预期。因而,投资该板块已从传统的供需分析,转变为对政策执行及效果的观察。
在制造业领域,“反内卷”是核心主题。光伏行业成为该政策下执行路径最为清晰的典范,其改革双管齐下。首先,发改委依据《价格法》禁止低价倾销,已直接触发产业链价格从底部大幅修复;其次,由龙头企业主导的产能收购退出方案已进入后期,有望在9月落地。这一强有力的供给侧整合,叠加全球需求仍维持年化增长的背景,其正面效果值得期待。通用设备领域,工程机械、叉车等数据已现边际改善,显示中游活动企稳。汽车行业作为另一政策重点,目前处于复杂博弈阶段,其投资吸引力似乎暂时弱于那些拥有清晰利润扩张路径的行业。
消费板块整体变化不大,高端餐饮消费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其核心影响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完全显现,行业内部龙头企业已出现分化。消费板块也存在结构性亮点,家电板块因高温和更新换代需求,空调和清洁电器销售强劲;生猪养殖同样被列为“反内卷”调控重点,成本控制领先的企业将从中受益。具体投资中或可寻找具有独立增长驱动力的细分赛道。
科技行业结构性机会仍然存在。近期,国内算法取得突破、部分芯片出口管制放松,为国内市场注入活力,国产模型迭代加速,投资焦点正转向AI应用层。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平台型公司仍有机会通过创新应用实现价值,提供一个拥挤程度较低的新战场。当前贸易风险短期可控,国内需求处于渐进式修复过程中,预计算力和AI应用的结构性机会仍值得关注。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