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追求正收益,268万户持有人选择天弘基金“固收+”)
牛市号角声越来越响,含权“固收+”基金意外地被00后相中。
近日,上证指数接连突破3700、3800点关口,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也再次站上3万亿,资本市场热度的持续攀升,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入市。热搜榜上,“00后入市”的相关话题讨论度再次变得活跃起来。
00后勇闯牛市
上交所数据显示,今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较6月的164.64万户环比增加31.72万户,环比增幅近两成。其中,“00后”首次超越其他年龄段成为开户主力军。
他们兴奋地冲入股市,期待着“单车变摩托”,但股市不是冲动者的游戏,业内人士提醒,00后投资不可盲目跟风,更适合00后的策略,应该是以稳为先,由低波产品入手,逐步过渡到高弹性品种。
事实上,与人们以为的00后风险承受能力更高,更应该炒股相反,求稳才是他们的真实心态。前程无忧发布的《2024职场人投资储蓄报告》显示,00后渴望赚钱但又怕亏损,虽然他们不喜欢低风险低收益产品,但亏损预警线设置在10%以下的比例高达60.1%,在各年龄段中排第一。
00后职场新人小张每个月除了固定支出外,另外还会拿出1000元投入“固收+”基金。“我的本金不多,也没有股票投资经验,想蹭点股市热度赚点额外收益,但也怕亏得太多,含权‘固收+’基金很适合我。”
注重持有体验,绩优“固收+”备受市场青睐
为何“固收+”基金是00后入市的首选呢?
业内人士指出:“00后需要的是‘稳中带弹’的产品,而不是‘赌一把’。”天弘基金大固收业务体系总监姜晓丽表示,先控住向下的风险,再看能获取多少收益,可能更符合投资者购买“固收+”产品的初衷,也更能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今年以来,随着股市触底反弹,“固收+”基金也再次走俏。据Wind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市场“固收+”基金攀升至1.9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453亿元,增幅为14.73%。
以姜晓丽管理的绩优含权“固收+”基金天弘安康颐养为例,基金二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该基金各类份额合计规模为30.41亿元,较年初增长6.69亿元,增幅为28.18%。
能够揽获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规模增量,与该基金长期稳健的业绩表现密不可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天弘安康颐养A(4200009)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7.28%、11.08%、29.93%,期间最大回撤分别为-1.53%、-2.35%、-4.63%;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分别为13.71%、-12.24%、-5.47%,期间最大回撤分别为-15.66%、-29.73%、-45.60%。(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Wind)
值得一提的是,天弘安康颐养A成立以来的12个完整会计年度中,有11年斩获正收益,即使在市场大幅波动的2022年,净值回撤幅度也仅为-2.91%,远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21.63%的跌幅。凭借长期优异的业绩表现,在国泰海通证券2025年二季度基金评级中,该基金荣获三年期、五年期双五星评价。
一名基金评价机构人员表示,“良好的持有体验帮助投资者破解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难题,这也是天弘安康颐养这类绩优含权“固收+”基金受到年轻人青睐的重要原因。”
追求绝对收益,天弘“固收+”被268万户选作压舱石
事实上,追求年度级别正收益的思路一直贯穿在天弘“固收+”团队的产品管理中,他们希望通过长期稳健的业绩表现,让投资者能够长期持有。
按照招商证券研究测算,天弘旗下稳健型“固收+”基金近十年除2022年外,其他9个年度均实现平均正收益;旗下积极型“固收+”基金近十年除2016年和2022年外,其他8个年度均实现年度平均正收益。
整体长期稳健的投资表现,让天弘旗下的“固收+”基金收获了一大批选择长期持有的粉丝。刚刚披露的基金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超过268万户投资者持有天弘“固收+”基金,平均持有时长超过4年,平均持有收益率达19.05%,今年上半年更合计为持有人赚取利润 6.29亿元。
为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天弘“固收+”团队以绝对收益为目标,从最大回撤控制入手,目前已经布局了24只“固收+”基金,覆盖了低波、低风险、中风险的3种不同风险等级,以及低波股债策略、转债增强策略、转债策略、多资产策略等多种不同的投资策略,构建了定位明确、风格稳定、产品齐全、风险收益特征分明、投资策略多元的“固收+”产品矩阵。
注:固收+基金是指以绝对收益为目标,以固定收益为底仓,配置一部分股票/转债等弹性收益资产的基金。主要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权益仓位小于30%)。
天弘安康颐养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12年11月28日,成立以来完整会计年度产品业绩及比较基准业绩为2013年1.89%(4.79%)、2014年14.85%(4.58%)、2015年18.89%(3.82%)、2016年2.43%(3.11%)、2017年4.4%(3.01%)、2018年2.21%(2.92%)、2019年10.54%(2.84%)、2020年13.57%(2.77%)、2021年8.67%(2.69%)、2022年-2.91%(2.62%)、2023年2.21%(2.55%)、2024年9.41%(2.49%)。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