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电气装备所属宏盛华源亮眼业绩 背后的“密码”)
10月28日,中国电气装备所属宏盛华源(601096.SH)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73.43亿元,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增长58.54%,扣非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大增88.9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4.18亿元,整体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不断增强,标志着公司正加速从“稳中求进”迈向“质效并举”的新阶段。
市场开源与新业务双轮驱动
公司国际业务延续良好发展态势,海外市场拓展与项目执行同步推进,覆盖阿曼、坦桑尼亚、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秘鲁等重点区域。公司参与的菲律宾 611 项目,刷新了公司在该国的单项目规模纪录,阿曼项目则成功突破海湾国家市场,新兴市场布局稳步推进。
在新业务方面,公司参与建设的国内首台新型格构塔风电机组已并网示范,为大兆瓦高塔架提供可复制方案,带动风电结构塔业务由示范向规模化推进。同时,公司深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布《输电铁塔冷加工技术规程》等企业标准,印发光伏支架、冷却塔、螺旋锚等新产品技术规范,完善相应供给与标准体系,有效支撑新业务发展。
供应链降本与标准成本体系协同
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系统推进降本增效举措。通过集采、锁价等方式压缩采购成本,同时提升优质供应商集中度。四家试点单位推行“三级计划+两级例会”管理机制,有效缩短生产周期7天。智能化设备投入带动产能增长,在制品周转效率显著提高。
成本管理方面,公司全面升级成本对标体系,构建《标准成本4.0》系统,从全业务维度提出17项优化措施,助力毛利率持续改善。
精益运营与组织效能双提升
公司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的原则,持续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围绕营销、技术、生产系统,开展系统培训、挂职锻炼、技能竞赛、班组轮岗等一系列精益活动。强化“算账思维”,推行“业绩+预算+重点工作”三位一体计划管理机制,探索“管办财”三方协同策划模式,推动精益管理从事件治理向体系建设转型。
建立“两参两醒一融合”管理机制,公司所属企业领导班子深入班组站班会187人次,员工参与精益项目经验分享累计达8477人次,形成闭环式管理改进路径,推动企业运营体系持续优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宏盛华源ESG报告荣获评级机构A级认证,公司所属企业不仅取得绿色电力证书及碳足迹认证,更打造出多项国家级标杆成果:三家主体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成果认证,一家主体荣膺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树立起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绿色转型典范。
下一步,中国电气装备所属宏盛华源将以“目标导向、自我管理、主动变革”为核心,深化“无沟通无效率、无协同无效益、无共识无效果、无生态无效应”的实践认知,以“四效促利”引领生产经营全价值链提升,支撑走稳、走好、走远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