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一代失眠药热卖,营收三年徘徊在60亿,先声药业能否突破瓶颈?

来源:子弹财经 2025-10-31 20:1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一代失眠药热卖,营收三年徘徊在60亿,先声药业能否突破瓶颈?)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张珏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且各方面的压力增加,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健康问题。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59%的受访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能够拥有持续、无障碍的正常睡眠。

国家精神卫生调查显示,可被诊断和治疗的失眠患者比例不足一成,且只能依靠上市将近30年甚至更久的艾司唑仑或唑吡坦失眠药物。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9月,一款名为达利雷生(商品名“科唯可”)的失眠新药上线国内电商平台,很快便登上热卖榜。

这是先声药业引进自瑞士Idorsia的第四代抗失眠药盐酸达利雷生片,据宣传可帮助患者恢复自然睡眠节律,能够维持整夜睡眠,依赖风险极低。

这款药对过去两年陷入增长停滞的先声药业而言,还有另一层意义,先声药业2024年营收连续第三年徘徊在60亿元左右,净利润增幅仅2.6%,资本市场对其创新含金量的质疑从未间断。

面对着规模巨大的失眠药市场,机制创新的达利雷生能否帮助先声药业找到新增长点?

1、第四代失眠药上市

2025年6月,第四代抗失眠新药盐酸达利雷生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失眠症。

时间倒回2022年,先声药业以5000万美元的总交易额从瑞士Idorsia公司获得了这款药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此前达利雷生已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多个国家上市销售。

今年9月,达利雷生开出国内第一张处方,并正式上线电商平台。

在美团买药平台,达利雷生上线仅两周即登上失眠治疗品类搜索榜首,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160%,成为失眠治疗品类中关注度最高的产品之一。而在阿里健康平台上线不到一个月,销售量已超过6000。

中国失眠患者基数庞大,大部分人依赖传统安眠药,这些药物以“镇静”见长,原理是抑制大脑中枢神经的活跃度,但镇静机制会导致长期服用后容易产生耐受与依赖,停药后可能出现反跳性失眠,有时还伴随记忆障碍和白天嗜睡。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巴比妥类药物是第一代失眠药,药效猛烈却风险极高;此后出现的苯二氮?类药物被视为第二代,代表药物如艾司唑仑,在国内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的非苯二氮?类药物则是第三代药物,也是目前国内临床上的主流选择,代表性药物包括思诺思(唑吡坦)。

其原理是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效应,从而诱导睡眠。相比上一代,它们的副作用相对较轻,但长期使用存在成瘾性,突然停药可能出现焦虑、震颤、幻觉等戒断症状。

这些失眠药物效果直接,却难以避免身体负担。在这样一个巨大但问题突出的市场里,长期缺乏新药供给。非苯二氮?类药物面世后约20年,全球失眠领域没有新机制药物获批上市。

达利雷生属于第四代失眠药,作用原理完全不同。其机制是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它通过阻断大脑中两种被称为食欲素A和B的神经肽及其受体,减弱觉醒信号,使大脑恢复正常的昼夜节律。

这种机制有助于减少药物依赖性和次日残留效应,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而不改变睡眠结构,更接近自然睡眠。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DORA导致药物依赖,先声药业这款达利雷生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安全耐受性良好,未发现戒断症状和药物滥用证据。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达利雷生在价格显著高于传统药物的情况下仍能热卖:达利雷生定价为398元一盒(20片,每片约20元),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单片价格多在0.5至2元,非苯二氮?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唑吡坦)单片价格在3至10元之间。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失眠患者分享了使用体验。部分用户表示服用达利雷生后入睡更快、睡得更沉,多梦和夜间觉醒明显减少,第二天清醒度较高;也有个别反馈出现梦魇、反胃等轻微不良反应。

2、先声药业的新增长点?

达利雷生是先声药业在国内获批上市的第9款创新药,使老牌药企先声药业首次进入睡眠障碍治疗领域。

在此之前,先声药业的神经领域创新药为先必新,是一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新药。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神经科学板块收入为12.49亿元,同比增长37.3%,主要增长来自先必新系列。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公司内部也将神经科学列为未来重点战略方向,与抗肿瘤、自身免疫并列为研发三大支柱。

不过,先声药业在神经科学板块的产品结构仍然单一。先必新的销售仍在攀升阶段,但板块对其依赖度过高。

达利雷生的上市,为这一板块增加了新的增长点,也使公司的神经产品从以卒中为主的院内急性病扩展到以失眠为代表的院外慢病领域。

达利雷生虽为处方药,但由于几乎没有依赖性与戒断风险,因此未被纳入国家药监局《精神药品管理目录》。

相比之下,传统失眠药精神药品在国内实行严格流通管控,必须通过具有相应资质的医院或药房销售。

这意味着患者不必前往精神科医院开具专门处方,可在具备处方资质的零售药房和电商平台凭医生处方购买达利雷生,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而这种“处方在线化+零售化”的模式,也能为先声药业带来更快的现金回收和更低的费用依赖。

交银国际预测,达利雷生凭借疗效和可及性双重优势,在中国市场峰值年销售额有望突破30亿元,机构预期区间为25亿至35亿元。

不过,这一领域的竞争也在同步加剧。与达利雷生几乎同期,跨国药企卫材的同机制药物莱博雷生(商品名“达卫可”)也在中国获批上市。

两款药物机制都属于“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且均可在线购药。莱博雷生稍早一步进入市场,于2025年8月通过京东健康首发,当月销量突破2万盒,并在阿里健康同步上线,其价格与先声药业的达利雷生基本相当。

卫材在神经中枢领域的市场经验丰富,据悉为确保“达卫可”首发成功,京东健康与卫材中国提前进行了深度协同,利用平台算法模型预测失眠患者需求与地域分布,优化库存与仓储布局。这一协同使“达卫可”在首发期实现了全国快速供给。

且卫材在海外市场已有成熟经验,例如在日本市场,莱博雷生占据失眠新患者起始治疗药物的40%,处方份额超过30%,全球累计使用患者超过600万人。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一些药品零售渠道方向「子弹财经」表示,尽管达利雷生与莱博雷生均已到货,但出于“商业考量”,更倾向于销售卫材的莱博雷生。

过去,失眠药物市场受限于渠道,渗透率偏低。整体来看,失眠药市场仍处扩张阶段。中国市场2021年规模约1228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达1512亿元、2030年超21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5%。

对先声药业而言,这一领域空间可观,但能否转化为业绩增长还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先声药业在仿制药业务阶段积累的慢性病与零售渠道资源,为达利雷生的推广提供了基础,这让市场对其后续增长抱有一定期待。

3、能否突破增长瓶颈?

过去两年,先声药业业绩陷于瓶颈期。

作为一家仿制药转型创新药的老牌药企,近年来仿制药业务是拖累公司业绩的核心因素之一。随着集采范围和频次不断扩大,传统仿制药利润被大幅压缩,原本支撑公司稳定现金流的基本盘受到侵蚀。

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营收连续三年维持在60亿元上下,净利润未有明显增长。

2024年,全年营收为66.35亿元,同比增长仅0.4%;归母净利润7.33亿元,同比增长2.6%。

对于一家曾以销售体系见长、以产品线宽度取胜的药企而言,这样的增速意味着停滞。

今年上半年,先声药业似乎迎来了转机。公司发布的2025年中报显示,实现总营收35.85亿元,同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6.04亿元,同比增长32.2%。

增幅主要来自创新药业务的加速放量,其中肿瘤板块的科赛拉和恩立妥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迅速扩张放量。

同时公司获得一笔授权收入款项:2025年1月,先声药业跨国药企艾伯维订立关于候选药物SIM0500的许可权选择协议,收到首付款人民币3.58亿元。虽然目前作为负债入账、未计入当期营收,但之后将随着合同推进确认为收入。

上半年,先声药业创新药整体收入27.76亿元,占总营收的77.4%,在收入结构中首次形成绝对主导,这一比例已高于恒瑞医药同期的60.7%。

但二级市场不算非常认可先声药业:Wind数据显示,在2025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指数最高上涨超过100%、多家创新药公司股价翻倍的背景下,先声药业市值约为300亿,最大回撤约20%。

长期以来,市场对先声药业的评价趋于保守,原因在于其想象空间有限。

过去几年,其产品组合虽然覆盖广泛,但肿瘤、自免、抗感染等适应症均缺少重磅单品,被认为过于“拼盘化”。公司管线虽广,但创新药大多来源于license-in合作,自研能力受到质疑。

2025年上半年,先声药业研发费用为6.32亿元,同比增长11.7%,占营收比例约为17.6%。先声药业研发费用占比从2021年的28.3%逐步下降至2024年的21.2%,虽仍处行业中上区间,但总额增长趋缓。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9月,公司以折价8%的价格配售1.21亿股,募资15.5亿港元。

从资金用途看,约90%的募集资金、约13.98亿港元将用于支持中美两地的临床研究及已获批创新药的新适应症拓展,直接服务于公司研发与管线升级,或反映出公司在战略层面将创新业务作为未来核心增长点。

先声药业的创新药转型经历了漫长过程,2020年首款重磅创新药先必新上市,但当时市场对先声药业的创新药业务并不买账。

同年,先声药业登陆港交所时,由于创新药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仅为45%,被港交所要求将招股书中“我们是一家创新药企”的表述修改为“我们是一家仿制药为主的制药企业”。

后来,公司迅速研发新冠创新药“先诺欣”被广泛知晓,再到数款肿瘤创新药在2023年之后上市,先声药业的创新药成色才逐渐被认可。

先声药业真正走上创新药企道路,只有短短三四年。

从当前节点看,先声药业已经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失眠药达利雷生的上市让公司在神经领域有了新的增长入口,另一款产品、新一代国产流感药玛氘诺沙韦正在等待批准。

未来,先声药业能否在创新药转型上更近一步,值得持续关注。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阿里健康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