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报道 - 正文

星巴克终于走上麦当劳的路!中资买家280亿入伙,博裕资本曾护送蜜雪冰城上市

来源:时代财经 媒体 2025-11-04 20:11: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星巴克终于走上麦当劳的路!中资买家280亿入伙,博裕资本曾护送蜜雪冰城上市)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李馨婷

传出中国业务部分股权出售消息的整整一年后,星巴克终于敲定中国业务买家。

11月4日,星巴克宣布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基于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折合人民币超280亿元)的企业价值,博裕将获得其相应权益。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总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

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将继续以上海为总部,管理并运营目前国内的8000家星巴克门店,双方的目标是未来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逐步拓展至20000家。 

图源:pexels

平安、联想前高管创立的投资机构,拿下星巴克中国股权

结合过往报道,自2024年11月星巴克传出中国业务部分股权出售消息后,对星巴克中国股权表露过收购意向的除了博裕资本,还包括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华润集团、高瓴资本、凯雷投资等明星资本。

最终拿下星巴克中国股权的博裕资本,成立于2011年,目前管理着总募集规模近百亿美金的美元基金,主要关注科技创新、消费零售以及医疗健康三大重点领域。

博裕资本的高管团队群英荟萃。

博裕资本由张子欣与马雪征参与创立。张子欣曾在1993年至2000年任麦肯锡公司管理顾问及全球合伙人,并在2003年至2011年担任中国平安(601318.SH)总经理。

马雪征则是中国投资界为数不多的女将。其1976年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留英进修后入职中科院。1990年,马雪征加入联想集团(00992.HK),曾担任联想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等职务,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一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离开联想集团后,马雪征曾出任知名私募股权基金TPG中国的董事总经理兼合伙人。

由明星团队掌舵的博裕资本战绩颇丰。2011年,成立不到一年的博裕资本斥资8000万美元购入日上免税行40%股权。2014年,博裕资本联合其它投资方先后投资同程旅游与中粮肉食。2020年,博裕资本联合其它资本方对完美日记进行了1亿美元战略投资。

近一年以来,博裕资本在消费领域的动作更加密集。

2024年以来,华润饮料(02460.HK)、蜜雪集团(02097.HK)与海天味业(03288.HK)三大细分赛道龙头登陆港股,在上述企业的基石投资者名单中,博裕资本均在列。

今年5月,据北京市场监督局公示的SKP股权收购文件,博裕资本旗下基金将收购北京SKP 42%到45%的股权。SKP是中国顶级高端百货商场。此前,北京SKP多次登顶国内商场销售额第一位置,被称为“中国店王”。

对于此次的合作伙伴,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评价颇高:“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前有麦当劳,后有汉堡王,美国餐饮想抱上中资大腿

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6年,星巴克并非首次寻找外援。

早在1999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时,星巴克就曾采取授权本土公司特许经营、成立合资公司的策略。不过,随着中国市场发展持续向好,星巴克又对合资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增持与收购动作,在2017年将内地所有门店收归直营。

图源:pexels

再次找来本土合作伙伴的背后,星巴克欲在中国寻求新一轮发展周期。

靠着标志性的“第三空间”定位,星巴克曾是中国咖啡消费的代名词。但近年,在瑞幸、库迪等本土对手的围剿,以及咖啡行业的低价竞争趋势中,星巴克中国的业绩受到明显冲击。

2024财年(截至2024年9月29日),星巴克中国营业收入29.5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0.55亿元),同比下降1.4%。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8%,其中同店交易量与去年持平,受频繁促销的环境影响,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8%。

为适应当前中国的咖啡市场,今年以来,星巴克通过入驻京东外卖平台、推出与五月天等人气IP联名的产品、对“非咖”产品降价等措施吸引消费者。一系列调整动作已有阶段性成果,根据星巴克最新财报,2025年财年,星巴克中国营收为3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

在此阶段,与博裕资本达成合作,或许能帮助星巴克加速在中国市场重振声量。

国际餐饮品牌与中国资本联手并不缺乏案例,星巴克的“美国老乡”麦当劳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同属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资本组成“中信联合体”,与美国凯雷投资集团组团以最高20.8亿美元的总对价,收购了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并获得上述两地20年特许经营权。交易完成后,中信联合体持有麦当劳中国共52%的股权。自此,中信系开始主导麦当劳在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经营。2017年,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更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

根据今年8月麦当劳中国披露的信息,中信系入主后,麦当劳中国的开店速度从每年约200家跃升至如今每年超1000家,同时进一步打开下沉市场。目前,麦当劳约50%的餐厅分布在三至五线城市。截至2025年8月,麦当劳中国门店数量突破7100家,是8年前的三倍。

此外,中信系入主后,麦当劳中国也建立了本土化的董事会。过去,中国管理团队需向远在美国芝加哥的麦当劳总部汇报,现在管理团队是向本土化的董事会汇报,董事会里面约一半董事都是中国人且长期居住在国内。

而继星巴克之后,为改善中国市场业务,另一国际餐饮品牌或也将迎来中国资本操盘手。

今年2月,汉堡王母公司RBI宣布与原汉堡王在华主特许经营商完成交易,由此完成对汉堡王中国的全资控股。同时,RBI宣布正物色新的本地合作伙伴来投资和运营汉堡王中国。据媒体10月报道,私募股权机构HSG红杉中国与CPE源峰正在参与竞购汉堡王中国业务的主要股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信股份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