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溜溜果园资本博弈:2.6亿回购与上市对赌倒计时

来源:文轩新闻 2025-11-06 15:36:3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溜溜果园资本博弈:2.6亿回购与上市对赌倒计时)

港交所的大门依然敞开着,但留给溜溜果园的时间已经不多。它的资本故事,正成为观察消费品牌与资本博弈的典型样本。


一句“你没事吧?没事就吃溜溜梅”的广告语曾让溜溜梅品牌家喻户晓,如今其母公司溜溜果园却背负沉重的对赌协议,在资本市场门前生死攸关。

2019年首次冲刺深交所创业板失败后,溜溜果园今年4月向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请已于10月16日失效,短短12天后,公司再次递交申请书,继续冲击港股上市。

这已是这家成立23年的果类零食企业第六次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

资本困局:2.6亿回购与新一轮对赌

溜溜果园与资本的博弈早已埋下伏笔。

2015年6月,为快速扩张,溜溜果园获得北京红杉1.35亿元的A轮融资,并签下对赌协议。

协议约定,若公司未能在2020年6月前提交上市申请,北京红杉可要求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为原始投资本金加上每年10%的单利。

随着持股时间拉长,利息成本持续累积,最终导致回购支出大幅高于原始投资。

2019年,溜溜果园尝试叩响创业板大门,但同年公司陷入销售增长瓶颈,叠加营销和咨询费用激增侵蚀了盈利空间,导致公司最终主动撤回申请。

北京红杉将回购时间表延长至2023年12月。然而,直至近6年后的2025年,溜溜果园才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由于北京红杉的基础基金将于2025年9月届满,无法再进一步延长投资,2024年,北京红杉行使回购权。

溜溜果园在2024年11月支付本金1.35亿元,2025年1月结清利息约1.26亿元,合计支付金额约2.61亿元。

巨额回购导致公司现金流吃紧。2024年,溜溜果园有息银行借款为3.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78.33%,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0.78亿元。

截至2025年8月末,公司有息银行借款增至4.24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0.14亿元。

为缓解资金压力,溜溜果园于2024年12月进行D轮融资,引入芜湖华安基金与芜湖兴农基金,两家合计投资7500万元。

此次融资亦附带对赌协议,约定若公司在2025年12月31日前未实现上市,投资方可要求公司及控股股东或其配偶进行回购。

根据补充协议,公司层面不再承担对赌相关责任,但若公司自提交上市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未能成功上市,股东方需重新承担回购义务。

业务转型:新兴渠道的崛起与隐忧

背负资本压力的溜溜果园,在业务层面正经历一场渠道变革。

近年来,溜溜果园的销售渠道加速向零食专卖店转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其经销渠道收入占比由74.5%大幅下滑至31.2%。同期,零食专卖店的收入占比由1.1%跃升至35.3%,取代传统经销成为主要渠道。

溜溜果园加强与零食量贩龙头万辰集团、鸣鸣很忙的合作,这两大量贩龙头的门店规模均突破万店。

同时,商超会员店也成为重要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商超会员店的收入由2022年的1.3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7亿元。2025年上半年,该渠道收入已达2.4亿元。

然而,渠道转型的背后是利润的牺牲。为适配零食专卖店的“低价跑量”模式,以及商超会员店“会员专享低价”策略,公司不得不让渡部分利润空间。

从渠道端看,来自商超会员店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48.5%大幅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34.8%。

零食专卖店的毛利率水平由2022年的45.6%逐渐下探至2025年上半年的34.8%。公司整体毛利率由2022年的38.6%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34.6%。

客户集中度也显著上升,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2.7%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3.7%。其中,前两大客户分别为万辰集团和鸣鸣很忙,这使得公司经营稳定性可能存在风险。

产品突围:老单品依赖与增长曲线

在渠道转型的同时,溜溜果园也在寻求产品结构的优化。

溜溜果园确立 “梅+”产品开发战略,推出三大主要产品类别:梅干零食、西梅产品及梅冻以及其他梅产品。其中,梅干零食作为核心产品,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从2022年的68.9%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9%。

同期,西梅产品销售占比由10.4%上升至20.3%,梅冻则从19.6%升至29.5%。梅冻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2024年销售收入达4.104亿元,持续保持30%以上增速。

西梅产品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5%,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不过,自2019年推出梅冻以来,溜溜果园已有近六年未推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新单品。尽管2025年推出梅精软糖“打梅打”等新品,仍未形成规模效应。

与产品创新乏力形成反差的是高企的营销费用。2022年至2024年,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83亿元、3.09亿元、3.1亿元。

销售费用占总收入比重分别达24%、23%、19%,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导致产品竞争力承压。

行业地位:龙头优势与竞争红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溜溜果园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以4.9%的市场份额位居零售额第一。

连续四年蝉联青梅、西梅品类销量榜首,稳居细分赛道龙头地位。与此同时,在中国天然成分果冻行业,溜溜果园旗下产品的市场份额为45.7%,销量排名第一。

然而,与国内其他休闲零食上市公司相比,溜溜果园的业绩规模处于劣势。

2024年公司营收为16.16亿元,远低于三只松鼠106.22亿元、良品铺子71.59亿元、盐津铺子53.04亿元,也少于来伊份的33.7亿元。

新业务的成长性也存疑。西梅产品与梅冻面临休闲零食同质化竞争。按2024年零售额计,溜溜果园在中国果冻市场仅占2.9%份额。

良品铺子、来伊份、三只松鼠等品牌也已布局类似产品,主打“0卡0脂”、“益生元”等功能概念,包装设计趋同。而溜溜果园似乎并未显著改变。

显然,受制于对赌协议、成本等压力,公司研发投入已严重不足,其研发人员仅26人,研发开支在2024年更是同比下降了43.8%。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导致其难以构建坚实的产品护城河。

生死IPO:资本多米诺骨牌

资本已经将溜溜果园逼上绝路。

若此次上市再失败,将触发与D轮投资方的对赌协议。创始人杨帆夫妇需个人承担回购义务,掏出至少7500万元本金及6%的年息。这笔巨额支出将直接消耗其个人财富,多年辛苦打拼的收益将付之东流。

与此同时,公司资金链将承受极端考验。目前公司账面现金仅数千万元,而有息借款高达近4亿元,本就捉襟见肘。

上市失败不仅堵住了最重要的融资渠道,还会严重动摇银行、供应商等合作伙伴的信心,可能导致信贷收缩、账期缩短,危及日常经营。

市场和品牌层面,IPO未果将重创市场信心。这会被市场解读为公司商业模式或增长潜力存在根本性问题,使未来任何融资尝试都变得更加困难且成本高昂。

负面舆论也可能蔓延至消费端,被竞争对手利用,从而侵蚀其辛苦建立的品牌形象与市场份额。

长远来看,上市失败将迫使公司战略收缩。为求生存,将进一步削减投入,控制成本,同时更加依赖那些需要“以价换量”的零食量贩渠道,进一步牺牲利润空间,陷入恶性循环。

港交所的大门依然敞开着,但留给溜溜果园的时间已经不多。它的资本故事,正成为观察消费品牌与资本博弈的典型样本。

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受限于数据与认知局限,无法保证内容的绝对准确客观,如有异议请联系文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盐津铺子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