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药店龙头,陷医保套刷黑链条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蔡俊 2025-11-23 08:01: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连锁药店龙头,陷医保套刷黑链条)

《投资者网》蔡俊

连锁药店龙头大参林(603233.SH,下称“公司”),陷入合规危机。

11月,央视财经曝光多个连锁药店“套刷”医保卡的黑色产业链,公司位列其中。眼下,行业在互联网平台、医保政策的双重挤压下,逐渐熄火增速引擎。前些年扩张的门店资产,反而成了负担。

为此,公司调整组织架构,对直营和加盟店采取不同策略,并增加产品品类。变革的核心,指向“门店+产品+物流”的组合重构。其实,连锁药店的转型已从“要不要”的回答升级到“怎么做”的摸索,但痛点非一朝一夕能攻克。

内部架构撞上负面曝光

大参林的急风骤雨,突如其来。

根据央视财经报道,其记者在公司荔湾四季花园店发现一款包装为“医用隔离垫”的产品,但实际里面是防晒冰袖、防晒口罩。药店店员向央视记者解释: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刷医保,只能打上医用名称”。

后续,央视记者以合作为由联系上该产品的生产企业超亚新材料。对方负责人透露,今年与一家头部连锁药店签订采购合同,防晒系列产品将分批次进全国约2万家药店,金额近9000万元。

本次央视财经的曝光直指药店套利链条,即药店合谋供应商将日用品串换成医疗器械,以此销售完成“套刷”医保。其实,早前药店有过医保卡刷米面粮油的违规行为,但如今的“旧瓶装新酒”更为隐蔽,因为部分消费属性的药妆产品自带“医疗器械”标注、“械”字号批准文号,甚至医保编码。

事件的曝光,恰逢公司发起新一轮组织架构变革。而且,变革的重点就是药妆业务。

今年10月前后,公司成立新事业中心,整合商品、营运、拓展、工程等关键部门,专门负责个护商品采购及核心门店个护专区、药妆专门店的管理运营,同时将渠道分销部从投资发展中心剥离,归入商品中心。

其实,今年稍早前公司已优化新零售业务团队架构与业务流程,覆盖选品、定价、营销到运营的全环节,以此更更贴合线上业务节奏。

总结来看,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的核心逻辑是适配药妆等个人护理,并围绕该业务搭建支撑组织,以此推进其成为业绩增长的突破口。

调整后,公司把控了药妆业务从采购到销售的全流程链路。而且,公司从品类端、门店端、供应链等方面均加速重构体系。

2024年,公司新增超2000个涵盖药妆、个人护理、食品饮料等新品种,并淘汰超1500个品种。同时,公司对不同规模门店进行功能区分,80-100平米的社区店聚焦日用械字号产品陈列,配合“中央仓+省仓+门店”三级物流网,完成超80%门店覆盖O2O业务,满足消费者对药妆、日用械字号产品的即时配送需求。

眼下,央视的曝光可能将公司的变革打上“急火猛攻”的负面标贴。本质上,这是连锁药店陷入的转型困境:旧模式的天花板与新模式的不确定交织,正是变革中必须跨过的坎。

路径依赖与增长焦虑的拉扯

连锁药店为什么要加速转型,因为路径依赖变了,增长逻辑被彻底击穿。

2020年以来,连锁药店进入狂飙时代。截至2024年,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的门店分别超1.6万家、1.5万家、1.4万家、1.1万家。但门店端的高歌猛进,架不住产品端被持续压缩利润。电商平台的药品以更低廉的方式崛起,而且,过去具备医保资质的药店靠售卖高毛利药品获利,伴随药品报销被严格监管,支付的套利空间收窄。

换言之,产品端的价差巨变击穿门店端的增长逻辑。以前门店是资产,多一家门店就多一个增速,现在门店是负担,多一家门店或多一个亏损。

受此冲击,今年一季度全国就有3000家药店关闭,药品市场“蛋糕”被不断分割。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门店16833家,关闭285家,新开自建、加盟分别为152家、413家。可以看出,公司直营门店采取“少量新建 + 适度关停”策略,重构增长逻辑。

同时,既然门店端的巨变由产品端引发,那么“对症下药”势在必行。近年来,药妆、日用械字号产品拓展了经营边界,吸引更多非购药客群进店,如有护肤需求的年轻群体,从而增加客流量与客单价。由此,公司的组织架构也围绕药妆业务调整。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68亿元、10.8亿元,各自同比增长1.71%、25.97%。

对此,市场看到两种信号。一方面,市场看到增长由加盟店、新品类业务驱动。另一方面,公司增速较往年20%有明显放缓。本质上,连锁药店发力药妆业务也存在三大痛点。

其一,合规问题。本次央视曝光的核心是医保套刷,整个操作链牵涉资质造假、过渡宣传等风险。

其二,供应链承压。药妆与医药产品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库存周转率更低,因此占用大量资金与仓储空间,从而影响单家门店的盈利。

其三,与品牌方的适配度。眼下的药妆市场掀起一股国货潮,其模式更倾向轻盈的线上流量,而非繁重的线下推广。

因此,公司乃至连锁药店的转型不是一次“要不要”的回答,而是“怎么做”的摸索。无论门店端还是产品端,同行也在尝试新路径,如一心堂在门店开展彩票、中医问诊等业务。但“门店+产品+物流”的运作体系需要资金夯实,资本运作也成了各路同行的共同手段。

2024年,公司公告终止筹划已久的定增。结合当时市场环境,定增计划的门店扩张与物流建设可能不合时宜。早前,公司还撤回可转债发行。资本运作的接连受挫,如今看来或是对行业下行的预判。

归根结底,公司在路径依赖与增长焦虑的拉扯中寻找转型路径,但牵涉到的合规痛点率先浮出水面。再往后,面对各类平台的持续冲击,身为行业龙头如何适应大健康的新趋势,组织架构变革或只是开始。(思维财经出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一心堂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