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产能竞赛前夜抢先布局供应链,优必选31亿港元配售夯实“链主”地位

来源:格隆汇 2025-11-25 18:29: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产能竞赛前夜抢先布局供应链,优必选31亿港元配售夯实“链主”地位)

在港股,配售几乎等同于“股价暴击”。

多年以来,市场对配售的集体记忆是:折价、抛售、加速下跌,常常远远超过应有的稀释比例。这使得港股投资者几乎“闻配售色变”。

然而优必选这次却没有按剧本走。11月25日早间,优必选公告配售3146.8万股新H股,配售价为98.80港元,较前一日111.50港元的收盘价折让11.39%。按照港股经验法则,往往足以触发一轮急跌。

但市场的反应超乎预期:开盘虽一度下探,但始终牢牢站在配售价之上,随后迅速翻红。当日收盘优必选的走势几乎无视配售带来的短期扰动,基本保持平稳。

前一日的盘后,MSCI中国指数季度调整生效,优必选正式被纳入指数,说明国际资金也没有选择避险。

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是配售,优必选却能打破港股几乎固化的情绪铁律?

一、为什么资本市场的反应变了?

优必选这次配售之所以没有触发港股惯常的“情绪踩踏”,本质原因不是折价幅度小,也不是资金体量小,而是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和整个行业的估值逻辑发生了结构性迁移。

如果说,市场过去两年的定价方法建立在对“未来可能性”的想象上,而今年开始,投资者已经可以用“已经发生的现实”来进行估值。

实际上,行业的情绪周期已经走完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23到2024年初的“高预期溢价期”,只要挂上“人形机器人”三个字,机构就会给予故事化估值;第二阶段是随技术落地速度放缓所出现的“价值回归期”,资本开始质疑量产时间表,许多公司从高光变成观望对象;第三阶段则是现在的“理性观察期”,投资者开始盯着企业的交付能力、成本下降轨迹、订单可见度,而不再被概念热度牵着走。

优必选正是行业中率先跨入“验证期”的那家公司。

过去一年,行业叙事层面的噪音很多:各种Demo、概念视频、技术展示、明星站台层出不穷。但优必选的关键优势在于,它交付的是真正落地到智能制造体系中的实物,而不是演示级产品。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已经在11月份实现量产交付,陆续进入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具身智能数据中心等场景。

相比之下,市场曾经钟爱的“纯算法公司”或“动作表演型机器人公司”在今年的资本表现普遍偏弱,因为投资者已经意识到,只有具备落地能力的玩家,才能真正进入规模化周期。

正如很多媒体报道,优必选已打造了全栈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能力——从伺服驱动器、灵巧手,到双目立体视觉、强化学习、步态控制、群体智能架构,优必选在所有关键技术上均保持自研路径。

但资本市场更关注的,是它从“技术领先”变成“成本领先+交付领先”的过程。而一旦公司跨入“规模化—降本—再规模化”的循环,其估值逻辑便不再完全遵循风险资产属性,而是逐渐向“长期科技基础设施类资产”靠拢——这正是本次配售未引发抛售的深层逻辑。

相应地,港股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发生了变化,资金开始用“长期配置”视角评估它,资金流的性质从短线博弈变成结构性配置。这种投资者结构的变化,直接提升了市场对配售动作的承受能力。

此外,机构的共识正在变得更统一。

大和在近期报告中明确重申对优必选“买入”评级,判断其为全球仿真机器人市场最领先的厂商之一。花旗在对奥比中光、优必选、领益智造、绿的谐波和浙江荣泰的调研中依然将优必选列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首选标的。

在优必选以往的配售中,机构早已“用脚投票”表明信心:每次配售的获配名单质量高,带来的不是抛售,而是稳定。尽管此次未公布具体买家,但市场已认知到这家公司“能吸引谁”本身已具备足够的确定性。

换句话来说,市场并不是突然变得宽容,而是优必选的经营结构已经支持市场作出更冷静的判断。

二、此次配售意味着什么?

要更好地理解这次配售,不能把它放在传统“融资=缺钱”的语境里,而必须放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窗口期”的大背景下去理解。

2025年上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金额已达约140亿元人民币,Figure AI最新一轮融资规模超过10亿美元,投后估值更是约39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NVIDIA、Intel Capital、LG、Salesforce等一线机构。国际公司有一个共性:大多仍处于商业落地的很早期阶段,但融资已经先行到“百亿人民币级别”。

对比Figure AI的融资轨迹就能看得更清楚:Figure AI在几乎没有实质的规模性交付的情况下估值已冲上近三千亿人民币,市场买单的原因很简单——人形机器人是“软硬一体+海量算力+大规模制造”的重资产赛道,想在S型曲线陡峭上行前占住技术和产能高地,资本必须先砸进去。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一家处在行业加速区间的企业不融资、不扩张,市场才会真正担心它的增长天花板。

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解读因此完全不同:这次配售不是为了“生存输血”,而是为了“加速”交付。

优必选本次配售所得款项总额约31.09亿港元,其中75%用于投资或收购上游和下游的供应链企业,或参与行业整合与成立合营。这是一个极明确的信号:公司不是在补贴短期现金流,而是在为规模化生产提前组建更高效、更稳定、更具成本优势的供应链体系。

对于传统消费电子企业而言,供应链整合更多是出于成本优化;但对于人形机器人企业而言,供应链能力就是量产能力,量产能力就是商业化能力。优必选的Walker S2已经走到量产节点,今年预计产能超1,000台,2026年将产能推向约5000台,2027年的目标则是万台,形成一年一台阶的提升。因此,优必选需要提前布局大量的零部件、生产线、合作方能力,任何一步掉链子都会影响交付。此次配售正是为规模化前夜做准备,而不是等规模化来临时再仓促追赶。

不仅优必选,整体行业节奏如此。根据花旗刚发布的报告,多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企业都在积极扩产,其调研五家企业均预计2026年其人形机器人相关营收将实现指数级增长,或至少达到2025年规模的两倍。这意味着行业将在2026—2027年迎来一次产能集体跃升。

谁先锁定产能、掌握供应链,就有可能在未来两年拿到更大份额的订单。

在行业正要进入指数级增长前夜的时候,优必选的这次融资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本质上是在抢跑未来两年的竞争格局,而市场显然对此保持了高度的接受度。

三、商业化落地跑出加速度?

2025年,既是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元年,也是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提速的一年。

截至最新日期,Walker系列累计订单总金额已正式突破11亿元,其中2025年11月单月集中斩获5.66亿元订单,且这批订单均计划于年内完成交付,创下行业同期签约及交付双纪录。从订单签约节奏看,Q4新增订单约占全年订单比例接近7成,充分印证该公司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入加速落地期。

从获取订单结构来看,行业需求分布呈现清晰的多元化布局,囊括了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3C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及数据采集与训练中心等,已形成工业生产与技术服务场景全覆盖的核心需求矩阵。

此外,优必选在交付端正呈现规模化、高效化落地特征,生产基地产能持续释放的特征。根据调研和研报的汇总可知,公司产能目前正满负荷运转,达300台/月,实现“本地生产+本地交付”的协同优势;同时Walker S2 良率能够稳定在较高水平位置。截至11月份,Walker S2开启了量产交付,数百台设备陆续交付客户。

总结来说,多场景的验证与标杆项目客户的高度认可,或正推动公司订单的持续获取与交付落地。正如申万研究所指出,优必选是当前工业、商业等垂直场景出货节奏最快的人形机器人公司,随着出货量和覆盖场景持续增长,形成数据飞轮,公司产业落地能力更加凸显。

伴随Walker S2量产正式落地,产品成本曲线加速下行,其量产版成本较前代版本亦有进一步下降,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化效应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显现。

当前,优必选构建的生态链已渐趋成熟,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协同效应凸显。

IDC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预计约5千台,2030年将增至近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超95%,依托生态链优势的优必选,未来有望持续分享行业高速增长红利。

据公开资料整理,优必选的供应链体系已形成稳定且自主可控的合作矩阵,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包括绿的谐波、昊志机电、三花智控等,结构件与连接器领域有蓝思科技、祥鑫科技深度参与,尤其与珠城科技成立合资公司乐清珠城必选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能服务机器人零部件线束及连接器领域的战略研发,进一步完善供应链布局。

此外,优必选的技术壁垒也在加速形成:优必选Walker S系列凭借自主研发的群脑网络2.0+Co-Agent AI双循环系统,具备工业场景自主决策与柔性作业能力,已在汽车工厂完成物料搬运、零部件抓取等实训任务。公司也正与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起“硬件—软件—算法—数据”的全栈生态,为场景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撑。

最后也能够发现,优必选在业绩方面持续改善,正为其优异基本面补上最后一个缺口。

据公告,优必选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上半年实现毛利2.17 亿元,同比增长17.3%,对应整体毛利率35.0%,虽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个百分点,但第二季度之后受高毛利工业人形机器人交付占比提升的积极影响之下,将往上拉动毛利率;盈利方面则呈现亏损收窄的局面。总体看,优必选的财务状况在今年上半年持续优化趋势显著,并有望随着下半年的订单交付落地提速而得到进一步延续和验证。

在研发方面,优必选继续坚持高强度投入,并保持行业领先且结构更趋高效,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2.18亿元,占营收比重35.1%,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位置,研发进一步聚集后其投入转化效率更有了显著的提升,当前公司研发方向集中于机械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算法迭代、大模型场景适配三大核心领域,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2790 项,较2024年底新增4.1%。核心技术突破成效显著,比如自主研发的高扭矩密度(扭矩密度达1.5N·m/k)伺服电机、全球首创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四目语义VSLAM技术等,成功解决工业场景“重负载、高精度、长续航、强稳定”的关键需求,为订单转化与成本下降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正是交付走强、技术迭代加速、成本曲线下行与财务结构改善同时发生,使优必选真正具备了“可持续规模化”的条件。

结语

如果把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格局拉到足够长的时间维度去观察,你会发现一个清晰的分岔:大部分企业仍在证明自己能“做出机器人”,少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证明自己能“交付机器人”,而极少数企业正在试图证明自己能“规模化生产机器人”。优必选显然属于第三类。

于优必选而言,当前的核心命题已不再是单点技术的突破,而是如何将竞争优势加速转换为系统性的产业落地能力。

万事俱备,只欠推动规模化总攻的“资金东风”。

此次配售,恰恰正是那阵东风。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三花智控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