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锂电回收千亿赛道启航:大厂逆市扩规模,资本鏖战“城市矿山”)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周立 张汀雯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动力电池“退役潮”正加速而至。
根据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即将到来;结合我国动力电池历年出货量数据和寿命分布,预计202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约43GWh,到2030年将激增至171GWh,对应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这片蕴含锂、钴、镍等战略资源的“城市矿山”正在我们身边悄然成型。
锂电回收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碳酸锂价格狂飙的2022年,不少人嗅到了锂电回收的商机,并纷纷下场布局。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国内动力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现存量达19.52万家,其中超7成是自2022年以来成立。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闻风而动,头部企业融资额屡创新高,上市公司跨界布局,这条千亿级赛道正成为资本角逐的新战场。
但在资本追逐高回报的同时,锂电回收行业存在“暗礁”——如技术路线分化、回收渠道非标且分散、环保合规成本高企以及“小作坊”带来的“劣币驱逐良币”风险。也正因此,在碳酸锂价格下行之时,有的正规军抢不过小作坊,遭遇“无米之炊”的局面。
尽管正面临行业“阵痛”,但格林美(002340.SZ)、华友钴业(603799.SH)等行业龙头依然选择逆势扩张,通过融资、发债大手笔投入技术与产能建设。当前的洗牌,实质上是一场围绕这座“城市矿山”开采权的资格赛,只有那些具备技术、资本和渠道优势的企业,才能成为最终“掘金者”。
随着今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触底反弹,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一度突破10万元/吨,锂电回收成本倒挂现象有所缓解,这一次,“正规军”是否能够“逆袭”成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的产能逐步出清,有的选择逆市布局
在锂电回收快速发展阶段,碳酸锂价格却经历着过山车式行情。从2020年10月不到4万元/吨到2022年11月触及近60万/吨的历史高位,之后历经了长达2年多的“跌跌不休”,直至今年6月才有所回升。
目前处理废旧电池及极片后的主要产品为黑粉,占据不同类型电池的价值约57%;而在废旧电芯成本构成中,黑粉、铜粉、铝粉是主要部分。因此黑粉产品的市场定价与铜铝价格变化都与废旧料成本高度相关。
风浪越大鱼越贵。在锂价“疯狂”的2022年,锂矿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江西宜春甚至出现了全民挖锂矿的热潮。这种“疯狂”也让不少资本从多维度“杀入”锂电回收领域。
作为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龙头,格林美从2020年开始便加大投资力度,公布多个规模上亿元的锂电回收等绿色循环项目,总投资预算超200亿元。而2010~2022年期间,格林美更是通过IPO、定增、GDR等方式募到超百亿元,投入到钴镍钨回收、动力电池包拆解循环再造等领域,并向欧洲市场进发。
其他锂电产业链中的企业也向下游拓展,以期实现产业链闭环。2022~2023年,国轩高科(002074.SZ)在安徽合肥布局电池回收项目,建设拆解及湿法冶炼产线;赣锋锂业(002460.SZ)在江西新余加速推进回收基地建设;宁德时代(300750.SZ)多次扩大回收业务规模,累计投资逾650亿元;大众汽车携手华友钴业(603799.SH)等全球巨头完善回收网络;上汽集团(600104.SH)则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并通过旗下资产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2023年以来,锂电回收赛道迎来了更多的跨界入局者。南都电源(300068.SZ)宣布子公司拟投资38.5亿元建设年处理15万吨的锂电池绿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芳源股份(688148.SH)计划投入不超过20亿元,建设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及8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线;天奇股份(002009.SZ)则推出定增方案,其中2.1亿元用于年处理15万吨磷酸铁锂电池环保项目(二期),其此前不仅与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合作推动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还与蜂巢能源合资成立再生资源公司。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人预料到,此前近60万元/吨的碳酸锂会在之后两年多时间不断下行,锂电回收行业出现成本倒挂。在今年4月,SMM锂电回收首席分析师林子雅提到,彼时不管是三元软包还是专业软包,外采电芯利润率大概是-5%到-10%。且相比打粉端,湿法端更是长期位于盈余线之下,更不赚钱。
在此背景下,企业们此前快马加鞭扩大的产能也成为包袱,自2024年以来,一些采买成本较高的企业开始实现产能出清,也有部分企业在周期和资金的双重压力下选择终止投资。
如芳源股份在今年决定终止投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其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亏损,2024年末负债率已超80%并创下新高。
而危废处理企业新荣昌(870984.NQ)在2022年9月切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但其归母净利润降幅逐年扩大,并在2024年上半年由盈转亏,其进行锂电回收的子公司同期净利润亏损102.40万元。最终新荣昌选择主动申请终止挂牌,并在今年11月24日正式退市。
成本倒挂缓解,资本动作不断
在成本倒挂的大环境下,有人已经倒下,也有人还在观望寻找入场时机。
此前,有锂电回收行业环保设备从业人员对时代财经透露,在前几年新能源大火的时候,公司业绩很不错,但这两年需求量大概回落30%。也有人提及很多客户项目处于暂停状态,但因为确定(锂电回收)是未来方向和趋势,所以还在观望。
但其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在参加展会时有不少企业询问锂电回收环保设备相关信息,希望能够在实现环保的同时能降本增效。
而伴随着碳酸锂价格触底反弹,锂电回收行业似乎也在悄然回暖。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年初7.48万元/吨震荡下跌,直至6月23日跌破6万元/吨的关口后触底反弹,11月20日价格涨至9.13万元/吨,较年初涨超20%,而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更是在11月20日盘年冲至10.25万元/吨的高位,创下自2024年8月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作为三元锂电池主要原材料之一的钴、镍价格在今年更是一路“狂飙”,其中钴价在刚果(金)出口限额等政策之下,9个月狂涨140%。
“受今年7月江西矿证等政策面影响,碳酸锂价格开始上涨,但在后续被基本面拉动,三季度铁锂黑粉利润率整体以震荡为主;刚果(金)于9月底宣布自10月起实施钴资源年度出口配额管理制度,硫酸钴价格因此大涨,修复了三元及钴酸锂废料端口的利润,外采钴酸锂废料生产黑粉及铜粉、铝粉的的利润开始位于盈余线之上。”林子雅对时代财经表示,目前纯钴回收的开工企业变多,镍锂回收的开工率也有一定提升,利润率较此前有所回暖。
受益于钴镍大涨,苦苦挨了两年碳酸锂寒冬的回收再生企业们或有望迎来曙光。
“大家普遍预计明年会重归供需平衡状态,我们认为,能坚持到今天的基本已经熬过了行业最黑暗的时刻,开始走向黎明时分,但至于太阳还有多久能升起来可能谁也不好说。”有锂电回收企业高层对时代财经如此说道。
这也让企业有动力继续投入锂电回收行业。
据界面新闻报道,淮北市多个万吨级废旧电池回收项目将于今年投产,而这些项目所在的实体企业于2023年成立,2024年项目通过有关部门审查。
与此同时,天眼查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9日),国内动力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成立数达37327家,同比增多1510家。
华中一锂电回收企业相关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现在公司的回收业务还没到赚钱的时候,处于持平或微亏状态。”但未来3~8年,随着溯源体系完善、退役电池放量、技术成本下降,锂电回收市场将逐步规范,届时行业将告别“混战”,进入有序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回收领域迎来密集投资布局,多家企业通过新建或扩建项目加速抢占市场。
湖南裕能(301358.SZ)全资子公司湖南裕能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则拟投资1.5亿元建设2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利用项目,据其9月募集说明书,该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金晟新能选择二次冲击港股IPO,拟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赣州生产基地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处理厂建设的开支;百思凯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签署了总投资32亿元的“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零碳工厂”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处理30万吨退役动力电池、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10万吨再生电池级磷酸铁的战略目标,预计2026年5月投产。
广汽集团能源生态板块旗下的优美再生技术有限公司产线建设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作为广州市首个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材料再生利用基地,根据其最新规划,年处理能力包括2万吨废旧电池破碎打粉、2万吨黑粉湿法提纯和0.6万吨固相修复正极材料,总投资超过2亿元。公司相关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其湿法再生和固相修复产线将在年底前陆续正式投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