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童年记忆中的甲午海战

来源:证券时报 2020-08-07 07:44: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口舌之勇】

开眼看世界,当从解决中外之间信息流的扭曲、失真、不对称开始。

孙勇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字兆贤,号孟邻,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出生于浙江余姚。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 后来去美国留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北京大学校长。主要著作有《孟邻文存》、《新潮》和《西潮》等。

最近,蒋梦麟先生的著作《西潮》,成为我认真阅读的案头书。这本带有自传体色彩的人文杰作,记录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历史细节,其中有一段文字写到了甲午海战。谨摘录如下:

“新年里常常有些小贩到村子里卖画片,有些画的是国家大事,有的则是戏中情节。有一年新春假期里,有一套新鲜的图画引起小孩子们的浓厚兴趣。这套五彩图画绘的是1894年(甲午年)中日战争的故事。其中有一张画的是渤海上的海战场面:日本舰队中的一艘军舰已被几罐装满火药的大瓦罐击中起火,军舰正在下沉。这种瓦罐,就是当时民间所通用的夜壶,夜间小便时使用的。另一幅画中则画了一群戴了铐链的日本俘虏,有的则关在笼子里。中国打了大胜仗了!自然,那只是纸上的胜仗,但是我们小孩子们却深信不疑。”

这段文字,生动地记录童年的蒋梦麟对甲午海战的信息感知。甲午海战结束的那一年,蒋梦麟9岁,正在老家——浙江省余姚县读私塾。那时,中国虽然已经被鸦片战争打开大门,被动地接受欧风美雨的洗礼,向现代商品经济蹒跚迈进,但总体上还处在农耕社会,信息流通不畅——报纸固然诞生,但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只是城市里占人口比重极低的知识分子的阅读物。因此,即便是对于甲午战争这样重大的新闻,当时的中国人能及时知晓的,在数量上也并不多。蒋梦麟幼年的生活地浙江省余姚县,靠近中外交流较多的沿海;他的父亲当时在上海开钱庄,为生意经常往返奔波于上海和余姚之间,这样相对优越的条件下,蒋梦麟所获得的关于甲午海战的新闻仍然是假的,且信以为真,中国广大内陆地区的民众对于甲午海战的无知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历史课本告诉我们,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此时,甲午战争结束,清政府向日本投降,并签订“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白银二亿两”的《马关条约》。消息传至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一千两百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这个事件,是维新变法的前奏,史称“公车上书”。相信今天的中国人在重温这段历史时,都会禁不住热血沸腾。但是,冷静下来想想,在1895年的中国,有多少人知道甲午海战这件事呢?又有多少人知道《马关条约》以及它的详细条文呢?亿万中华同胞中,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能及时获悉战事实况和签约内情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中国人,要么被蒙蔽,要么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愿醒来。

开眼看世界,当从解决中外之间信息流的扭曲、失真、不对称开始。治国现代化,当从解决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流的扭曲、失真、不对称开始。好在,中国这头睡狮终究从昏睡中醒来。在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其中也包括蒋梦麟先生)的不懈探索下,中国走上了变革与开放之路。如今的中国,已经完成了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三级跳。只要善用信息工具和信息网络,诸如蒋梦麟深信中国在甲午海战中获胜的荒唐事,再也不会发生了,一个更加开明、美好的愿景中国,必将变为现实。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