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金融2015年第9期
艺术遇上金融,相伴前行却又磕磕绊绊,双方难言满意。以西方市场经验判断,艺术金融能在获得长期收益的同时,为艺术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但在我国还远未实现。
文 | 本刊编辑部
6月下旬,股市疯牛还是停下了它狂奔的脚步,A股市场随即进入盘整期,不少投资者离场,纷纷寻找下一个投资洼地。于是,艺术品悄然走到镁光灯下,被称为是继股市、楼市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理由就是中国市场巨大的艺术品交易量和中产阶级资产配置带来的巨大潜力。
《TEFAF2015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总交易额创历史新高,超过510亿欧元,同比增长7%,按价值算,全球艺术品交易主要由美国(39%)、中国(22%)、英国(接近22%)三大艺术品市场主导。
相遇容易相加难
数据显示,全球艺术品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不似20世纪80年代的大红大紫,印象派和后印象派2014年受关注度有所下滑,在艺术品市场总交易额中的占比仅有12%,齐白石和莫奈的作品对这一板块的总销售额贡献了26%。
战后和当代艺术成为绝对的主角,占所有艺术品市场总交易额的48%,该板块虽然售出了超过45200位艺术家的作品,但总销售额集中在一批为数甚少的艺术家身上,仅不到1%的艺术家能卖出超过100万欧元的高价,90%的艺术家作品成交价低于5万欧元。安迪·霍沃尔成为销售额最高的艺术家,对这一板块销售额的贡献超过8%,《猫王三重影》于2014年9月在佳士得拍出8190万美元的高价。现代艺术品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第二大板块,占比28%。
尽管战后和当代艺术是第一大板块,但2014年成交价最高的作品却是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青铜雕塑《二轮战车》,2014年11月在苏富比拍卖行纽约分行拍出1.01亿美元。
与22%的市场份额同样亮眼的是2014年艺术品市场上的中国买家。中国女商人张兰在佳士得拍卖行纽约分行以1050万美元的价格拍得一件安迪·霍沃尔的作品,并以创纪录的1860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一件马丁·基彭伯格的作品。传媒大亨王中军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6180万美元拍下一件梵高的作品,有报道说这是中国收藏者在海外为西方艺术品支付的最高价。中国买家开始在海外显现出更大的影响力。
巨大的交易量数据和中国买家的亮眼表现,似乎都在暗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一片蓝海,金融资本介入后,定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艺术遇上金融,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两个行业的激烈碰撞。艺术金融是以艺术品为标的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及相关衍生业务。国际上由政府支持的非营利性艺术银行以及投资银行的艺术银行业务,投资艺术品组合的艺术基金,将担保、按揭理念引入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艺术品按揭和艺术品抵押,保障艺术品安全的艺术保险,包括 2010年以来盛极一时、被国家监管部门紧急叫停的艺术品类份额化交易,都属艺术金融的范畴。
艺术市场:依然在等待
面对这片“蓝海”,围观的金融机构却大多表示“水太深”。如此含蓄的措辞背后是对艺术品市场表现的疑虑,对艺术品投资的踌躇,也是对艺术品会成为继股市和楼市之后第三大投资热点这一判断的不认同。
浸淫艺术品市场多年的行家更能看清这背后的一切,巨大的交易量并不能说明艺术品市场的火热,甚至难以轻易排除洗钱的可能。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15年春拍中国市场的表现,使得这骨感的现实越发“瘦骨嶙峋”。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1日,2015年春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为244亿元,同比下降27.2%,成交量同比下降40%,成交率同比下降12.89%。100万元以上的作品数量同比2014年春拍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虽有潘天寿的代表作《鹰石山花图》拍至2.79亿元,创造了潘天寿作品的世界纪录,李可染的革命圣地山水巨制《井冈山》拍至1.265亿元,但这两幅过亿作品对书画市场提振作用有限,不少估价千万元的作品流拍。油画与当代艺术板块的表现亦乏善可陈,除20世纪早期油画表现平稳外,以刘小东、方力钧为代表的当代油画主力军集体缺席,写实油画以及当代艺术均遭遇下滑,高价作品较少,年轻新锐艺术家往日锐气难现,作品成交价格多偏低。
从春拍的表现来看,在艺术品市场调整期,资金进入更为谨慎,多锁定在精品,普通拍品需求减弱。中国嘉德公司董事总裁兼CEO胡妍妍评价当前的艺术品拍卖行情时说道:“我们依然要等待宏观经济的繁荣发展,为艺术市场注入活力。”
多数艺术品还在裸奔
艺术市场等待的不仅仅是宏观经济的繁荣发展,还有一份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因艺术品失窃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50 亿美元以上。就涉案金额而言,艺术品失窃仅次于贩卖毒品和走私军火。
可惜的是,给艺术品投保的意识在我国并不强烈,甚至可以说是淡薄。
2011年故宫失窃就是一个例证。当年5月故宫博物院发生盗窃,7件展品被盗,追回的金錾花嵌钻石手袋腰部有严重的变形,内部的镜子已经破碎。这里我们且不谈失窃物品的价值几许,可这7件藏品总计仅31万元的投保额实在令人瞠目。以故宫博物院的资深与专业,对艺术品投保尚如此敷衍,其他大多数艺术品收藏机构的态度恐怕不难想见,更遑论个人收藏者。
收藏者投保意识不强,投保率自然极低,这使得按照大数定律运行的保险公司不敢接单,更没有动力来发展针对艺术品的保险品种。于是乎,我国绝大多数艺术品还在裸奔中。
这方面,西方的做法已日趋成熟,许多保险公司都有艺术品保险业务,如丘博保险集团、圣保罗旅行者保险公司等,安盛艺术品保险公司则专门提供艺术品保险与服务。
如本文开头提到,2014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达510亿欧元,中国占22%,按1%的费率计算,即使只有50%的艺术品投保,就有相应的5600万欧元的市场规模,更不必说没有在公开市场交易的艺术品了。
我国也不是没有看到艺术品保险的市场前景。在2010年年底,保监会与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了11个试点险种,其中就包括艺术品综合保险。人保、太平洋财险、中信保为三家试点公司,试点经营期限为2年。而直至2011年8月,才有了国内保险第一单,中国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为总价值1.2亿元的29件艺术品提供的从馆藏、展览到运输各个环节的艺术品综合保险保障。平安财险也曾推出过艺术品综合保险,主要承保一些现代字画、雕刻和瓷器,但对古书画等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则要“特别约定”,这恰是需要承保的主对象。
我国艺术保险产业链还不完整,国内的保险公司承保后还须借助国际再保险市场进行分保。艺术保险是一片蓝海,但要在这海里徜徉,我国险企要做的还有很多。
类份额化交易:反思疯狂的2011
提到艺术与金融擦出的火花,2011年天津文交所艺术品类份额化交易不得不说。
当年1月,画家白庚延的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在天津文交所挂牌上市,标价分别为600万元和500万元,按份额交易模式,两件作品被分别拆分成600万份和500万份,每份1元,门槛5万元,T+0交易方式。上市之后,涨势凶猛,每份价格一路涨至17.16元和17.07元。如此计算,《黄河咆哮》的价格已然过亿,而《燕塞秋》也高达8500万,两幅作品平均每平方尺价格均超过80万元。而在2010年3月,北京保利对白庚延《黄河畔》进行的无底价拍卖,每平方尺还不足126元,涨势之猛、泡沫之大令人咋舌。同一时间,各地文交所迅速兴起,大都上演着类似的剧情。
最终,2011年11月1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俗称“38号文”),明确各地文交所开展的艺术品份额交易确系违规,属叫停之列。此后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又联合下发《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俗称“49号文”),进一步督促各地方政府清理整顿当地文交所。
进入2012年,国务院又接连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此后半年内,全国大部分文交所都通过回购等方式,相继退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并转型邮票、钱币的投资以及其他业务。
回顾这场疯狂之举,交易规则的多变及监管的缺位显然是主因,而对艺术品类份额化交易方式,观点也分成了两面。一方认为,尽管后来被发文取缔,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却将高冷的艺术品投资大众化,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买卖份额来参与艺术品投资。另一方则指出,艺术品不同于股票,价值评估与人们心理预期息息相关,升值与否不可预期,且流动性较差,切割成份额化交易会使得流动性进一步受阻,所以艺术品压根就不该进行类似股票的份额化交易。
或许,类份额化交易本身并没有错。要知道,在艺术品类份额化交易出现之初,一段时间内一直是被当作创新之举来宣传。疯狂的背后究竟是哪儿出现了问题?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艺术品类份额化可以有,但文交所需要把控风险。天津文交所2011年的疯狂是由于其交易佣金收入与交易频次挂钩,交易越频繁则佣金收入越多,天津文交所活跃二级市场的企图推高了艺术品的价格,酿成泡沫并最终破灭。
基金信托:少安毋躁顾大局
除却艺术品类份额化交易,金融机构早已按捺不住,将资本运作的思维与方式运用到艺术行业。艺术基金及艺术信托就此产生,将投资者的资金聚集起来,交由专门的机构投资艺术品市场。
西方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艺术品组合投资模式、艺术品对冲投资模式和艺术家信托投资模式。法国的熊皮基金和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熊皮基金通过运作造就了梵高、毕加索等艺术家的艺术巅峰。
2007年,民生银行从银监会获准了中国第一个“艺术基金”牌照,于同年6月18日推出“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投资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和少量古代书画作品,投资期限两年,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标志性事件。
2009年,建设银行联合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推出了我国首个艺术品信托产品,即“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一产品的发行吹响了国内信托机构进军艺术品投资领域的号角,随后,中国艺术品信托进入上升通道。在经历2011年的高速发展后,发行规模达55亿元。2013年,相关监管部门就艺术信托、艺术基金等不同形式的艺术金融探索,表达了对市场严控的观点和态度,艺术信托陷入迷茫期,业内流传,有30多亿元的艺术品信托产品面临到期兑付困难。数据显示,2014年艺术品信托发行数量跌至个位数,总的发行规模不足10亿元。
艺术基金、艺术信托2~3年的封闭运行期,将金融机构急功近利的特性暴露无遗。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实现艺术品价格的提升就免不了炒作的行为。这或许正是艺术在与金融的结合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国外成熟的市场体系,封闭式艺术品投资基金运行时间一般在7~10年,甚至更长。艺术品投资回报比较合理的时间至少要10年,能有20年会更好。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最初规划其艺术品投资计划时,设定的销售期就是25年,也有部分资金用于展览和推广艺术家、艺术品的价值。
涉足艺术品投资服务的外资银行也很注重推广艺术品价值。如瑞银的艺术银行(Art Banking) 是一个成立30余年的收藏和顾客服务机构,其收藏系列包括钱币、古董、传统绘画乃至当代艺术,不仅时常举办收藏作品展览,还运用网络策划各种艺术展览。
所以,金融机构在发起艺术基金或艺术信托时,不妨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一些,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遴选有潜力的艺术家的作品,长期持有,既能得到投资回报,又培育了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何乐而不为呢?
互联网金融+艺术:改变来袭
在一片互“联网+”与金融混业的浪潮中,艺术行业也顺势改变着自己的商业模式。
较为典型的是成立于2007年的英国Borro公司,它将互联网、艺术品和奢侈品鉴定估值、典当和拍卖业务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急需用钱的客户通过网站或电话提出典当申请,然后在线下将自己收藏的艺术品、珠宝等物品交给公司抵押,一般3天之内就可拿到贷款,贷款金额最高可达抵押物估价的70%。如果客户没有按时赎回,公司则会通过自己的拍卖网络将物品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卖出,并将拍卖抵押物所得超过抵押金额的部分悉数返还给客户。
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在以不同的形式挖掘与艺术相关的业务,淘宝拍卖会频道专门设有有艺术品一栏。7月26,淘宝网携手博观拍卖举行《玲珑美玉》名家精品无底价拍卖会,首次尝试线上线下信息共享、同步拍卖,算是一大进步。
新兴艺术品电商也在蓬勃兴起,涉及艺术品展览、拍卖、交易、融资、理财等多项业务。据报道,目前艺术品电商的数量已达2000家左右。但网上艺术品交易如何保真并安全运输成为潜在买家关心的话题。对比来看,Borro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来自佳士得、苏富比和博物馆等一流机构的庞大的优秀鉴定估值师网络,得以精通各个门类艺术品和奢侈品鉴定和估值。
据英国Hiscox保险公司发布的2015艺术品在线交易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艺术品网上交易额从2013年的15.7亿美元增加到26.4亿美元,同比增长68%。据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估算,2014年中国艺术品网上交易额大约45亿元人民币。
画界网创始人郭玉在2012 年就提出中国画廊的联盟与移动化。她认为书画市场潜藏着巨大的价值,需要搭建一个艺术市场综合运营平台,将艺术家、收藏者、评论者、画商与市场充分融合。这个平台的运营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一定的艺术素养,同时懂得如何借力互联网开展艺术品经营。这样,才能充分挖掘艺术品市场这一宝藏。
从西方市场来看,艺术金融能够助力艺术行业实现大的发展,金融也能从对艺术品的长期投资中获益。然而,二者之间要想擦出无比绚烂的火花,我国眼下的艺术金融市场还需要双方的包容、耐心以及高瞻远瞩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