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深度解读 - 正文

利益纠葛下 职业经理人带着镣铐跳舞

来源:证券时报 2013-05-20 09:02:0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编者按:窦玉明即将卸任富国基金总经理的消息逐步得到证实,业界为之哗然。作为一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窦玉明在任的五年是富国基金逆流而上的五年,更是富国基金从平庸到锐进的蜕变五年。

股权变更、人事任免、控制权之争,基金公司股东之间、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管理层与员工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下,职业经理人面临着诸多制衡,利益纠葛中无论成败,离去的背影接二连三,窦玉明仅是其中之一。不过由于此次离职伴随着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现,且传闻中激励比例较大,在新基金法即将实施的背景下,窦玉明离职事件或许预示着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的大幕正缓缓拉开。

一种现象的产生,不会没有端由。事实上,资本市场上每种现象背后,都可能折射着某些问题。基金公司高管频繁变动,追根溯源,其中折射出的是国内基金行业公司治理的顽疾。

股权频繁更换

证券时报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有47家基金公司发布了高管变更公告,2012年有39家基金公司高管变更公告,其中包括范勇宏等14位基金公司总经理宣布离任。而截至5月14日,今年已有23家基金公司发生了高管变更,其中总经理变动占5次。

统计数据还显示,近几年来由股权变更导致的高管变动占据7成以上。天弘、华泰柏瑞、泰达宏利、天治、国泰、申万菱信、中邮、华夏、金元惠理、万家等多家基金公司都出现股权变更。

更有甚者,近日中炬高新公告称,将转让今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江信基金20%股权,转让价格与发起设立该基金时一样,均为2000万,受让方为江西金麒麟公司。令人惊讶的是,江信基金今年1月份才获准成立,中炬高新从获准参股到退出仅仅相隔四个月。

资本注定是逐利的,也是无情的。股东出资,最关注的是能否赚钱,一旦不赚钱或没有赚钱希望,抛掉股权是出资方最好的选择,而不会考虑股权频繁转让对基金公司可能带来的恶果。事实上,股权变动带来的高层人事震荡已成为阻碍公募基金发展的一大拦路虎。老股东退出,新股东加盟,意味着新的股东会、新的董事会、新的总经理,更意味着从高管团队到核心骨干人员都面临一场洗盘。

回顾公募基金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超过5次以上股权变动的基金公司粗略统计接近10家。因为股权频繁变更导致错失发展机遇、人员动荡、业绩不前的基金公司不在少数。

大股东过度干预

尽管法规上设计了股东会、董事会两个防火墙,避免股东过多干预公司经营管理,但是,股东干预仍是影响基金公司长期经营发展的重要原因。

“国内基金公司形形色色,但大多是国有企业,涵盖了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上市公司以及外资等,各个利益主体都有自身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基金公司只是其中一环,并且是掌管千亿资产不可忽视的一环,基金公司被牵涉其中是难免的事。”一位资深基金业人士说。

例如,早些年上海某大型基金管理公司高位接盘海欣股份,不久前又有南方某基金因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换购导致持有人巨亏,多年来公募基金爆出的行业丑闻的背后,跟股东干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股东利益跟持有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在股东施压下管理层一般只能服从股东,因为管理层绝对不会为了持有人利益而得罪对自己有任免权的股东方。”上述人士表示。

股东对基金公司的干预方式不一而足,占用基金公司资源为股东谋私利甚至不惜违规的只是其中极端的做法,常见的干预方式更多体现在股东方对基金公司经营层面大大小小的干预。一业内人士说:“股东方最终想看到的结果是基金公司实现盈利,从而获得股权分红,因此,从财务到人事、再到公司发展战略方向等事务都喜欢插手管理。新的总经理就任,股东方对其提出的任期内管理规模考核目标令人咋舌,到期未能完成就要下课。”

股东寄望总经理能够在短暂的几年任期内点石成金,但基金业不是制造业,不是多增加几条生产线、多铺开几条销售网络就能产生业绩的行业。基金业需要时间慢慢熬,一个总经理在任期内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之智慧的战略,才可能出成绩。但在牛短熊长的中国证券市场同时具备这几个因素比买彩票还难。太多的总经理在一个较短的考核期间内最终选择了去做那些能够马上出成绩的决策,比如高激励冲规模,不去思考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考核不达标,总经理也沦为“流水兵”。

股东控制权之争

即使基金公司的股东没有发生变更,一些基金公司的不同股东之间,也经常会发生内斗,造成基金公司高管不知所措、身心疲惫。这种基金公司高管和股东之间的“不协调”,主要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利益诉求不一致,如股权激励机制缺失、不能在公司一展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投资理念等。这种情况在外资和银行可以参股基金公司后更加明显,外资意在获得中国市场、控股权和经营控制权,而不甘于仅仅做个出资的二股东,而商业银行基于其市场地位,往往也要求对参股基金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

各个股东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引发的是基金江湖上一片刀光剑影。此时东风压倒西风,彼时西风压倒东风,有人春风得意,有人败走麦城。在这些争斗中,基金公司最根本的信托责任则被抛诸脑后,持有人利益高于一切只是空谈。

还有一种情况是,股权稳定、股东关系和谐,管理层是市场化招聘,不属于任何一方股东,这种类型的总经理最为“悲壮”:如果业绩做好了公司上轨道了,总经理就得走人,因为股东方绝不允许一个非嫡系的人长期掌控公司;如果业绩做不好,就更得下课让贤了。这种情况尽管没有股东争斗,但是背后依然折射出股东利益高于持有人利益的企业文化。

所有者缺位

2012年以来,监管层加快了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步伐,对管理层的不超过5%以内的股权激励开闸,一定程度上将管理层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不过,在很多基金高管的眼中,5%的股权激励没有意义,因为作为基金公司管理层,最终要的是对基金公司的控制权。

“基金业是个长期的事业,业绩的积累、品牌的积累,都需要长期的经营和维护,但股东的目标是短期的。基金公司中谁在考虑这个公司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能找出一个这样的人,这个公司就有希望。”窦玉明曾说。

遗憾的是,这个角色暂时还没有。所有者缺位,是中国基金管理公司面临的一大问题,中国的基金公司总经理,俗称职业经理人,只是资本的打工者而已,跟基金公司之间并没有实现利益绑定,导致职业经理人思考的只是任期内如何向股东交差,而根本不会在意公司未来如何可持续发展。

新基金法即将实施,基金业也将迎来行业巨变,公募基金股权激励将有章可循。“对于基金公司高管来说,对公司的控制权是最看重的,即便给高管5%的股权,没有控制权,也只能算是小股东而已。”一位基金研究人士称,“窦玉明离开富国,应该是想真正去主持一家公司,这是在国有体制下无法完成的理想。”

基金管理业是以专业知识和经验提供服务的行业,人才为经营之本。人力资本在该产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成为利润创造的主要源泉,这也决定了它与其他资本或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同,对人才尤其是管理层的重视要反映到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中来。新基金法或将开启公募基金的新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