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厉害的权威人士喊话后 经济、股市、楼市怎么走?

证券之星 2016-05-16 15:15: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与二版刊登了专访权威人士《开局首季问大势》,这是去年5月以来权威人士第三次发声。由于谈到未来经济将是“L”型,并且“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A股应声回落,上证综指下跌2.79%,收报2832.32,深成指下跌3.07%,两市超百股跌停。

这位很厉害的权威人士释放了什么重磅信号,给经济、股市、楼市、汇市指明的方向是怎样的,昨日,市场人士做出深入解读。

股市进入业绩为王时代

作者:海通策略

权威人士的文章,主要释放出一个信号:2月以来的稳增长政策告一段落了,不要期望强刺激,经济也没啥右侧。这直接浇灭了部分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幻想,体现为盘面上有色、煤炭、钢铁领跌。此外,对监管层遏制炒壳的担忧仍在,小票继续跌。整体上,高贝塔的跌幅居前,消费类相对抗跌,这是业绩为王时代的特征。

股市健康比发展更重要,一线地产还要降温

作者:严轻(新经济研究所联合创始人)

权威人士称,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东北中西部地区、传统的三高、过剩行业,这些群体可能就是二八定律中被放弃的“二”,不要奢望政策来救你,中央说了,“也不是什么坏事”。

1月份的权威人士专访,表明供给侧改革的立场,但在那之后,我们看到的是需求刺激不断升级,包括天量信贷、项目放量、投资回升、地产放松等等,所以很多人开始质疑走老路,但此次的专访表明,投资扩张不能过度,一季度已经40%的新开工增长,后面肯定要放缓了,要不就过度了。但即便是开工放缓,前面落下去的项目也能把二季度经济撑下来。

此次权威人士专访承认了稳增长(加杠杆)和防风险(去杠杆)是矛盾的,然后明确指出去杠杆防风险更重要,意图安抚一季度以来的宽信用、加杠杆等需求侧刺激,平衡一下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

另外过去总强调股市的“发展”,要股市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稳增长,现在更重视股市的“健康”,股灾算是伤透了,以后先保证别出乱子再说。

汇率机制是近期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变化,过去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现在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不再提一篮子货币,按照央行的说法,现在盯住的是“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也就是说既要对一篮子稳定(实际有效汇率,影响贸易),又要对美元稳定(双边汇率,影响资本流动)。最近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在贬值,对美元基本稳定,这是最好的搭配,但核心原因是美元指数下跌。如果美元指数上涨,央行的这两个目标之间实际上是有矛盾的。要么选择对一篮子保持稳定,对美元大幅贬值,要么是选择对美元保持稳定,对一篮子大幅升值。到时候出现前一种情景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维持对美元稳定的代价太大,老是消耗外汇储备也不是办法。结论:双稳定是奢望,美元指数见底之后,对美元贬值仍是大概率事件。

关于房地产,权威人士称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我的理解是第一,让有房者过度加杠杆不是办法(二套和二套以上房贷不能再松了),要让无房者有能力有条件去买房(首套房是方向)。强调差别化调控,地方为主体,这意味着过火的一线城市(比如深圳上海)肯定要收,其他城市库存还是很高,还是要松。

二季度是经济反弹高点

作者: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

1。给楼市,汇市,股市指明了方向

要求各自回归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用工具化作为保增长的手段。对于股市来说,指数的涨跌不应在金融监管之列,主要是强调制度的建设,打击非法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行为。对于汇率来说,要形成有弹性的汇率机制,更多的反应市场供求,在防止剧烈波动的同时允许更多地有双向波动。对于房地产来说,应该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去库存而非加杠杆去库存。由于中国地区分化严重,不应进行一刀切的政策,更加需要因地制宜。

2。对经济反弹的客观认识,不是v型或u型反转而是L型走势

从短期来看,二季度是经济反弹的高点,持续性不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经验来看,这种均衡状态没有那么容易被打破。这同时又反映了当前国内产业集中度不够,协同度不高的问题。

3。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该认清形势主动作为

在这轮经济反弹中,地方政府企业看到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加快产能建设,放弃去产能来缓解财政和就业压力。但是最终如果市场产能无法出清,乐观的现状会很短暂。因此地方政府企业应该主动作为,落实供给侧改革。

4。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仍是供给侧,接下来要强化供给侧改革

该论点与2016年1月份的报告一脉相承,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在未来经济运行中,应当既强调总供给和总需求,同时也要认识到通过刺激来解决经济问题是不现实的。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改革依然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5。去杠杆方面加强金融治理,以及制度化建设来控制面临的金融风险

访谈明确了当前和之后一段时间的政策方向,要严肃对待高杠杆和金融领域的风险。国内高层已经注意到这将对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接下来对企业的债务风险以及刚性兑付都将会有明确的要求。

6。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最有条件进行结构性改革

与80年代相比,国外政治家整体水平明显不如80年代。当年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的改革非常有力度。而今天由于西方的多党执政,没有政治家敢于做出行动。中国由于单一体制的优势,经济改革的潜力和回旋余地都十分大。

80年代邓小平改革开放对当时世界经济有很大的好处,现今的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也同样如此,有利于促进当前低迷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国家面临的要么放水导致通胀,要么收缩银根导致泡沫破裂的问题,中国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7。提高供给侧改革的地位,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并行

这次改革事关国家未来,这次访谈将供给侧改革的地位提高到非常高的地步并且明确将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作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国企的定位和功能。在这次改革中,应当以市场化手段和行政手段并行。由市场化手段发挥基础的、主要的作用而行政化手段也是必要的。而在本身没有过多行政干预的市场中,通过市场手段可以完成库存出清的,则行政不应该加以干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8。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

首先要打破刚性兑付,释放市场风险。实事求是,允许不同行业各抒己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维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不能走需求刺激的老路,通过稳定政策来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舆论的过程中不能夸大成绩也不能无视问题。

9。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配合

访谈提出要实行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稳健的货币政策,尤其要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边际上的变化。从财政政策上来说,主要是PPP和专项基金,新增信贷的贡献比较大,但是依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由于资金和项目的错配,很多地方存在有钱没项目或者既没有钱也没有项目的情况。同时,在关注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泡沫存在的可能性。

10。就业并不意味着要保企业

主要观点就是保人不保企业,不能通过债转股和拉郎配来解决企业坏账。而且当前国企依然存在着政企不分,企社不分,人浮于事的问题。对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应当及时破产。

11。通胀并未明确表态,但已经受到关注

当前通胀问题并非特别严重,但是依然存在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有脱虚就实的倾向。而且还存在另外一种需要观察的可能,即如果发生严重的通胀就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

12。韩国90年代末去产能的经验参考

改革过程中释放金融风险,韩国当时去产能阶段,股市、汇市下跌达50%,债券收益率急速上升。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很难绕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