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曝光台 - 正文

生鲜电商盈利不易 “青年菜君”险境求生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被破产传闻裹挟的生鲜电商“青年菜君”,正在迎来创业以来最糟糕的时刻。

8月10日,记者探访了青年菜君位于北京三元桥附近的办公室。办公室玻璃门紧锁,房间内空空如也,办公桌上的留有少许杂物,其中几个可见的会议室均拉上了厚厚的窗帘,玻璃门里侧堆积了数张推销名片:显然这扇门已有数日无人进出。

7月底,青年菜君被传出投资机构跳票,直接导致青年菜君无法向员工发出薪资,并在7月25日下午宣布遣散了部分员工。8月10日,公司联合创始人任牧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上述说法“不尽然属实”。

但任牧对于目前青年菜君的现状三缄其口。“我们还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任牧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事情还在进一步推进当中。”公司将在“事情尘埃落定后”,提供给外界准确的说法。

破产还是过冬?

从目前来看,这是一次投资机构“跳票”导致的一家明星创业公司的危机。

任牧告诉记者,机构的跳票主要来自机构本身的原因,“基金自身出了一些问题”,受到影响的还有该基金投资的其它创业公司。尽管将直接原因归结为投资机构,但这并不能掩盖青年菜君面临的困境:如果无法继续获得资金,公司将极有可能破产清算。

任牧回应称,相关的工厂仍在运行当中。无疑,这家曾拿到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融资的公司,正在迎来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目前,青年菜君在通州地区拥有一个三千平方米的工厂,记者所了解到,目前这一工厂仍在运行当中。“六月份时青年菜君做了一项测试,单日订单量的峰值达到了8000,但这并不是日常水准。随着裁员和融资不畅,接下来青年菜君将进入冬眠状态。”上述接近青年菜君人士告诉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青年菜君从原有股东方面筹得了一部分借款。

青年菜君的确进行了裁员,裁掉的是哪一部分?一位接近青年菜君的人士告诉记者,裁员主要分布在一部分市场、运营和技术团队,与此同时裁掉了大量的公司客服人员,但其告诉记者,目前青年菜君的线下团队仍在运营中。

“青年菜君大概于5月基本敲定这一轮融资。随后对业务进行了一轮扩张,这一阶段的月亏损额度超过了此前数月,这也为7月末融资跳票后公司裁员埋下了伏笔。”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此前青年菜君曾预计在年底实现盈利。

而长期紧绷的资金链和撤资,直接击碎了青年菜君在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可能性。但记者目前仍无法获悉,在获得早期投资机构的一部分资金支持后,青年菜君还可以坚持多久。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O2O领域存在大量的“僵尸企业”,公司仍在存活,但保有极低的业务规模。有业内人士称,生鲜电商本质是一场“规模和效率的博弈”。目前来看,青年菜君似乎正在进入这样的一种节奏:缓慢降低规模,尽可能的削减不必要的成本。

直接死去,抑或是继续选择“潜伏”在生鲜电商市场?从记者获取的情况看,青年菜君管理层正在努力通向后面那个“相对不太糟糕”的结局。但结果,取决于接下来公司能否获得进一步资金支持。

生鲜电商困局

青年菜君创业始于2013年,公司创始人是三个来自人大的男生,公司网站上线于2014年年初,并于当年9月拿到1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梅花天使创投和九合创投。公司在2015年3月完成了上一轮融资,来自联创策源、平安创新投和真格基金。

青年菜君在发展中的确走过不少弯路,其初期的模式依赖线下的地铁口自取点(后改为社区自提点)。由于每个社区需要冷链自提柜,这一部分成本相对较高,但彼时青年菜君的模式中避开了物流配送环节。自提模式的另一问题是,自提柜的周转率相对较低。

2015年7月,青年菜君开始在北京全城尝试上门配送,并选择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合作。

目前,青年菜君已经全面转向物流配送一年多了,任牧反思称,在2015年中自己受到了当时火热的社区O2O概念的影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彼时对于社区O2O概念的讨论导致一种假象:似乎社区O2O能够做到无所不包。

“O2O企业的确有盈利的,但关键取决于盈利的大小能否覆盖成本。”前云启创投投资经理曲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而事实上,大量O2O项目最终无法实现盈利。

至今,任牧仍坚持认为,尽管“O2O作为概念有漏洞”,但线上的流量与线下产品交付、服务等精密结合的逻辑却是成立的。他相信生鲜电商仍有未来——生鲜电商的未来取决于供应链建设,甚至不断向上游延伸,直接进入蔬菜的生产环节,但这个领域需要大资本的进入。

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任牧指出生鲜电商发展的阻碍在于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其中包括社会化仓储、物流体系等。“青年菜君最大的投入在加工厂的建设和仓储、物流。”

简单来说,青年菜君目前的模式是,通过自建的所谓“干线物流”,将菜品从中央工厂运往前置配送站,随后利用社会化众包物流将商品发往用户手中。无论中央工厂抑或是物流体系,均牵涉到极高的成本。

而青年菜君无法顺利完成融资的原因是,在2015和2016年中,投资人对于O2O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位投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对于项目的选择,能否拥有明确的盈利预期,是其选择投资的关键要素。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