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银监会: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 “印股票的时代”来临?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6-10-24 07:26: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央行银监会证监会接连出手:为进入“印股票的时代”做准备

导读:央行、银监会、证监会接连出手,让市场上的资金绕道楼市。思路是这样子的:控制资金进一步流向房地产——>引导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流向实体经济、流向高科技和战略新新产业——>规范、完善二级市场,为高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公司上市创造环境——>未来源源不断的高成长优秀企业带来股市的长期慢牛——>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转向新兴产业拉动。其实目的只有一个,为进入“印股票的时代”做准备。

银监会: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

银监会官网10月22日,发布中国银监会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内容,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加强房地产信托业务合规经营。

之前刚公布的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2万亿元,环比增加29%,超过预期。而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5741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这个背景下,银监会首度对楼市发声,目的就在于严格控制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资金,给楼市降温,避免楼市泡沫进一步膨胀。无疑也是告诉市场上的资金“楼市此路不通”,让资金进入其他领域!

那么,国家希望被堵在楼市门外的资金流向哪呢?通过昨夜曝出的3条消息或可一窥端倪!

一夜之间,传来3个大消息

“扫清屋子,再开门迎客”,要想资金进来,就必须先把市场中发现的一些隐患、一些漏洞给解决了。这里要说的就是股权融资市场,其中大家接触最多的也就是A股市场。就在昨晚(21日),一夜之间曝出了3条和监管新政有关的新闻,下面我们一条条分析,摸清监管层背后的思路。

监管层拟修订股票质押式回购指引

大家对去年和今年年初股市大跌中曝出的“股市暴跌引发股权质押强行平仓风险”还有印象么?现在证监会正准备将这颗“地雷”摘除!

21日晚间,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华南一家券商人士处获悉,10月20日证监会机构部为起草《证券公司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指引》向券商征求意见。该券商人士介绍,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规则将会有大幅度修改。比如:

1.将股票质押的标的证券限定为股票。原来在实际操作中,债券和ETF基金也可被用于质押回购。

2.质押比例超过50%的股票,不得作为质押股票。

3.要规范融资人和融资用途,不能给金融机构和产品融资。

4.资管产品中,单只股票的融资额与数量分别不能超过产品规模和股票数量的30%。

可以看出修改的目的一在于降低杠杆降低平仓风险,二在于让融资资金进入实体把企业做大做强,而不是单纯的在金融市场里滚雪球、赚差价。总而言之,就是为了抑制公司机构过度的投机,让这个市场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慢牛储备条件。

私募资管新规三箭齐发:管理人可先行承担亏损

大家还记得去年股市大跌后,私募跌破平仓线而引发的赎回潮,导致股票抛售么?现在这颗“地雷”的爆炸的风险也将降低!

2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一口气发布了三份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除了加强风险监管、规范私募管理人的行为、限制结构化产品这些降低风险具体监管措施外,允许管理人以自有资金认购的资产管理计划份额先行承担亏损这一条最为受人关注。这一点也让私募管理人在遇到不可抗的突发情况时,有缓冲的操作余地。同时,这三分新规也是变着法子降杠杆。

监管层突放大招,逾9000家公司要颤抖了!

同样是在21日晚上,股转系统突然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明确对于未能披露定期报告、信息披露不可信等11种强制终止挂牌情形。

本周,国务院、发改委相继发文支持新三板发展,重提“转板”。新三板可以看做是连接A股市场和股权投资者之间的一环,一旦后续新三板公司可以转板创业板,那么就相当于多了一条在交易所上市的渠道。但还是那句话,在利好真正落地前,必须先扫清屋子。现在股转系统挂牌公司数量已达9216家,不能让里面的“老鼠屎”坏了这一锅粥,所以就有了昨夜的“退市”大招。

终极目标是它…

这两天,还有两个消息都指向了一件事,却很少人留意到。

第一个消息是,19日重庆又上央视《新闻联播》了,这次是因为创新融资助力实体经济。报道讲述了,去年璧山区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拿出10亿元,联合社会资本100亿元,成立产业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为社会资本挖开一条通向实体经济的人工渠。今年1-9月,重庆璧山区累计为实体企业融资30亿元,拉动民间投资超过200亿元。实体企业新增6658家,同比增长30%。

第二个消息是,媒体21日的报道中国各地政府都在涉足风险投资行业,投入的资金总额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希望刺激生物科技、互联网和高端制造企业的发展,逐步取代阻碍经济增长的传统重工业。同时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加快经济增长。

最近,重庆很火,为什么?因为在今年全国多地房价大涨的时候,重庆房价保持平稳,同时不依赖房地产却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是怎么做到的?央视的这次报道,无疑给出了一部分答案,通过政府资金引导,成立股权投资基金,让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流向高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而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重庆的这种方法正被各地借鉴。

至此,我们可以大致摸清此次调控的思路脉络:

控制资金进一步流向房地产——>引导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流向实体经济、流向高科技和战略新新产业——>规范、完善二级市场,为高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公司上市创造环境——>未来源源不断的高成长优秀企业带来股市的长期慢牛——>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转向新兴产业拉动。

通俗点说,也就是为进入“印股票的时代”做准备。

此前,央行也已经召集25家银行开会,要求严格执行限贷政策。

央行召集25家银行开会,要求严格执行限贷政策

10月19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会议,25家在沪主要中资商业银行行长以及房贷部门和资产负债部门负责人参会。

会议要求,各商业银行要继续严格执行限贷政策,防止变相放松要求、打政策擦边球的情况,同时要继续强化对首付资金来源的审查,加强居民收入证明真实性的审核,并切实防范各类资金违规流入土地市场。

房企发债自9月起开始收紧,并未“一刀切暂停”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交易所近日给地产企业公司发债按下了暂停键。数名券商债券发行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交易所暂停了地产企业公司债的发行,其中包括已经拿到无异议函的项目。

不过,今日有多位券商表示,地产企业公司债发行并未一刀切。据券商人士透露,目前有关部门根据地产企业具体财务状况指标,制定了何种地产企业可以发行公司债、何种企业需要审慎发行的标准。

总得来说,对房地产行业整体来说,未来通过发债的方式获取资金可能难度会更大。其实自9月下旬开始,在房地产公司债的审核阶段收紧之外,能够发行成功上市的也寥寥无几。

此外,10月12日,央行召集17家银行开会出手调控楼市;10月14日,住建部再出重拳规范房企经营净化市场等等,近期楼市调控政策可谓是密集出台。

值得关注的是,18日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还释放重磅信号!

房贷已经结束最后的疯狂

整体来看,中国9月金融数据延续了8月的回升势头,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规模均超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两个月“满眼都是房贷”的状况虽然所改善,但在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有接近四成是个人住房贷款。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表示,年内应该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信贷和社融这么高的增量了,这是(年内)最后的疯狂。

首席财经评论员齐俊杰表示,下月起信贷会大幅下降,估计可能会锐减一半以上。至于房地产,毫无疑问第四季度肯定是逐渐冷却的。那买了房的,怎么办?

一旦房价暴跌,房子没了你还得还钱!

房价跌了,不管你能不能按时还贷,银行都有权收走你家房!有人问,明明保证月供按时交给银行,银行没有实际损失,没有违约。银行为什么还收走房子?

小编现在就揭开这个银行不愿意告诉你的惊天秘密:贷款合同的违约条款里,可不仅仅包括不按时还款,还包括抵押物价值减少。

以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贷款70万为例,一年后,刘先生已经偿还银行本金1万元,剩余69万元。当房子市场价跌到50万元,银行这时候会给刘明白算一笔账:当初借他70万,是因为有价值不低于70万的房子作抵押。现在,房子仅值50万,但他欠银行69万。所以,请补齐抵押不足的差额19万(69-50)。

对于普通人来说,当初为了买房把积蓄都掏光了,哪里还来的钱补差额?这时银行就会房子拍卖了。一般说,拍卖价肯定比市场价还要低。市价50万的房,银行拍卖了40万,那么你不仅首付白交了,还欠了银行29万(69-40)!

对于那些现在还在盲目追高的疯狂投炒房客,还是好好想想吧。

钱埋在什么地方才能不贬值

俗话说“风物长宜放眼量”,正如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所说的,“可以从资产的配置、估值、稀缺性、成长性和投资者的投机(流动性)偏好五个维度来选择资产。” “未来如果通胀能起来,则周期股、大宗商品、黄金等会有良好表现,但对楼市和债市则不利。但目前看,通胀似乎还远,全球经济下行的势头仍在延续。既然是长期投资,就不应该太注重当下的热钱流向,最好能够展望未来十年的经济特征与经济格局。如前所述,跟风者是很难赚到大钱的,只有做到与众不同,甘于承受不被认可的寂寞和煎熬,才有可能喜从天降,获得高回报。”

前面十年,涨得最多最稳的是消费类的股票,比如茅台、伊利等。那么,未来成长最快的股则极可能是在战略新兴产业公司中,也许它们现在还未在A股上市,但这也正是机会所在。李迅雷认为,“目前新三板的家数已经超过9000家,但研究投入严重不足,故新三板市场是非常值得去开发的金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