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殷勇:宏观审慎政策目标还可以进一步聚焦和明确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央行副行长殷勇:宏观审慎政策目标还可以进一步聚焦和明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殷勇16日在第八届财 新峰会就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一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相对于传统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是比较新的领域,政策框架有待发展和完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可能是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还可以进一步聚焦和明确。

殷勇指出,传统上中央银行都是将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但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显示,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仅仅依靠维持物价稳定还不够,要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还要防范债务积累、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资产泡沫破灭等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从全球范围看,为什么之前的监管模式没有能够阻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殷勇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微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制度主要针对个体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存在短板。

在他看来,微观审慎政策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政府、企业、居民等经济运行体系中的主要部门并不在微观审慎监管范围之内,其金融行为没有获得及时调控;其二,微观个体状况即使稳健,组成的整体很有可能是系统性不稳的;其三,微观审慎政策中,存在不少顺周期因素,例如在市场上升周期中抵押物品价格上升;其四,微观审慎的分业监管模式容易引发监管套利行为。

因此,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开始引入宏观审慎的政策框架。殷勇指出,中央银行在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可以发挥特殊作用。因为一方面,货币政策创造的总阀门是由央行调节的,以货币投放为基础的金融活动自然应该有央行直接参与;另一方面,稳定经济或者稳定通胀的职能,使得央行具有审慎的天性;再者,央行具有宏观视角,从整体经济或者金融角度进行研判,克服微观监管局限性;最后,央行要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所以要从根本上维持金融稳定的责任。

但是殷勇也表示,宏观审慎政策相对于传统货币政策是比较新的领域,政策框架有待完善,系统性风险的原因和机理有待进一步厘清,因此宏观审慎政策在目标设定上还比较模糊,承担的使命多元化。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也没有接受过实战的检验。此外,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协调也都处在摸索的阶段,因此未来央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我个人认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可能是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还可以进一步聚焦和明确。”殷勇称,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这里面有多种研究方向,其中一个方向是适度增强物价稳定所锚定的价格指数的代表性。

在宏观审慎工具使用方面,人民银行积极探索和创新,从2009年就研究宏观审慎政策的措施,随后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并逐步将其升级为MPA。对于我国央行下一步动作,殷勇称,今后人民银行将按照十九大的战略部署,不断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