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央企去产能再圈定四大行业 煤炭等领域重组整合将加强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01-18 08:38: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央企去产能再圈定四大行业 煤炭等领域重组整合将加强)

今年国企国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本周的两次会议已给出明确信号。

1月17日的国务院国资委“2017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1月15日的中央企业及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均提出:2018年要做好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在国资改革专家看来:“这四个行业成为了2018年去产能的新目标,因而也将是重组与混改的重要领域。”此外,通信、化工、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的央企重组也备受市场期待,特别是环保产业,或将成为整合的新重点。

“去产能”再圈定四大重点行业

在17日的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沈莹表示,央企2017年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预期,效益的增量和增速双创五年来最高水平。

据披露,中央企业2017年全年营收26.4万亿元,增长13.3%;利润总额14230.8亿元,增长15.2%。有49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26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20%,利润总额超过百亿的央企达到41家。其中,石油石化、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打了“翻身仗”,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板块效益稳步增长,对央企整体效益贡献超过40%。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国有经济从2016年10月开始已走出了L型底部,国企整体业绩也有了好转。目前,国有经济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周期。央企的业绩向好,与改革红利释放不无关系。过去这一年,国资委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以及国企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努力突破,均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1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国资委年度会议上指出,2018年,央企要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的目标任务,积极推动煤电去产能,做好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这四个行业提出来了,预示着2018年去产能的新目标已明确,自然也是重组与混改的重要领域。”李锦认为。

沈莹在的发布会上也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在推动央企去产能的过程中,不仅要淘汰落后产能,还要坚决退出一些低效无效的产能。具体来说,目前为止,钢铁去产能的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利用现代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的钢铁产业。煤炭产业2017年超额完成了去产能任务,2018年要继续加大煤炭去产能工作的组织力度,2018年初步安排煤炭去产能指标在1000万吨以上,重点是要推动煤炭行业的重组整合力度。

此外,在煤电、船舶制造、有色金属、炼化、建材等行业要继续加大去产能力度。“不仅如此,去产能还要注重与国企深化改革、技术改造、重组整合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产业的发展。”沈莹说道。

提及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重组

2017年先后完成了国机集团与恒天集团,保利集团与中轻集团、中国工艺集团,中国国电与神华集团三组7家央企重组。至此,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户数调整至98家。

肖亚庆在15日的会议上提出,要稳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央企战略性重组。同时,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专业平台作用,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源整合。

其中,推进“通信、化工”领域重组是在2017年9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的,未来动作令人期待。在化工行业,尽管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已就二者的“合并”消息多次澄清,但由于二者合并能够在业务层面实现上下游结合,使产业链更加完整,有利于形成更稳定的交易关系,因此市场的预期一直未减。

至于通信领域的重组,有分析人士认为,更可能采取的方式是行业专业化整合。或许将会参考“铁塔模式”,以此达到减少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的目的。“新一轮通信行业的国企重组,很可能继续是将运营商的部分业务分别剥离再予以整合,此外也不排除地方通信国企并入同行业央企的可能。”上述分析人士称。

此外,“海工装备、环保这两个资源整合领域是在国资委年度会议上新提出来的,特别是环保产业未来将怎样做大,将是整合的新重点。”李锦认为,新一轮的重组整合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强强联合获得规模效应等势头愈发明显,战略新兴产业也成为国企结构布局优化的重要阵地。

央企降杠杆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沈莹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已明确,到2020年前,央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要再下降两个百分点。同时,央企为提高资本实力还要做到三个“争”:一是争取扩大股权融资。二是通过债转股增加资本,目前约有36家央企具备债转股业务需求,17家央企已和有关机构签订了债转股协议,框架协议金额达5000亿元,国资委正在督促债转股加快落地,其中40%的项目已经落地。三是通过提高效益,增加资本积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