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ESG研讨会 - 正文

证券之星ESG观察|蚂蚁集团: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共筑可持续数字未来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4-07-09 13:17: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经济成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关注并践行ESG理念,着眼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是时代的使命与要求,也是企业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作为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开放平台,蚂蚁集团积极拥抱AI浪潮,加大研发投入,为可持续发展积蓄动能。同时,遵循ESG理念,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优先准则,全面融入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助力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提升普惠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行稳致远,稳固治理根基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蚂蚁集团推动和实施公司战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公司发展韧性、保障各相关方利益的基础。蚂蚁集团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提升治理效能,秉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驱动价值”的原则,积极防范风险、创造机遇、提升透明度,持续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蚂蚁集团始终遵循法律法规要求,构建了以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架构,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与高级管理层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衡、协调运作、科学决策的公司治理体系,充分保障股东权益,助力公司稳健发展。

为了建立与国际和国内最佳实践相匹配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蚂蚁集团持续对标行业内外先进的治理模式,并结合自身发展阶段,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2023年,蚂蚁集团首次将风险管理和ESG可持续发展纳入公司年度考核并与高管薪酬挂钩。

2023年,蚂蚁集团重点推进体系化治理,进一步提高董事会多元化水平,建立履职评价制度,并顺利开展首次履职评价;同时,蚂蚁集团继续优化信息披露机制,股东上层结构调整也在年内完成,更好地配合公司长远发展。

持续保持对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与主动性,构建敏捷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保障业务长期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蚂蚁集团持续完善蚂蚁集团风险治理体系,打造敏捷有效的风险治理架构和内部监控系统,并培育敬畏风险的文化土壤;专项投入资源以识别和研究未知或迁移的风险类别和特征,包括气候风险、大模型风险等;同时,不断探索前沿科技手段以赋能风险管理,致力于搭建具有前瞻性及主动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在AIGC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面临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愈发严峻。蚂蚁集团深切地认识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公司的生命线,而科技是守护这条生命线的唯一解法。

2023年,蚂蚁集团特别针对AIGC数据安全构建了一套全流程、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支付宝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数据安全管理认证、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蚂蚁集团与合作伙伴建立联防共治机制,共同遵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特别约定》,已覆盖3,300万余商户,让数据要素的价值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得以充分释放。

公平商业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各界对蚂蚁集团的期待和要求。我们希望通过遵循高标准的商业行为规范,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商业环境,通过技术外溢和精细服务,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加公平的经营环境,为行业创造更大的正外部性,助推经济蓬勃发展。

践行低碳理念,参与生态修复

“绿色”一直是蚂蚁集团的基因。蚂蚁集团积极探索和实践,做好“绿色发展的践行者”“绿色转型的带动者”和“绿色技术的探索者”三重角色。

作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蚂蚁集团确立了“科学论证、减排优先、技术驱动”的减碳原则,积极探索将科技手段运用到碳减排的各个环节。2023年,该集团开展了范围三碳排放的全面盘查,为推动价值链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蚂蚁集团还推行了一系列节能措施,如中央空调引入AI算法、优化照明系统等,显著降低了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同时,公司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如直接购入绿色电力和利用园区屋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进一步减少了碳足迹。

作为服务亿万大众的科技平台,蚂蚁集团重视“小而美”的力量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依托平台优势和科技力量,提升公众在衣食住行用等多方面的绿色低碳意识,从意识到行动再到习惯,积极探索与社会各方的绿色开放合作,助力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

在带动公众方面,七年来,累计超过6.9亿公众参与蚂蚁森林,种下超4.75亿棵树,90%以上的树种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地区;蚂蚁集团发起城市古树名木保护项目,让公众以更可感知的方式参与环保行动,使天南海北的绿色能量成为链接个人与城市生态的记忆。

在带动小微企业方面,蚂蚁集团对800多万小微企业开展绿色评级,其中131万家获得优惠的绿色信贷;蚂蚁集团为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企业的经销商提供金融支持,助力链主和小微企业的绿色双向奔赴。在带动上下游方面,蚂蚁集团引导供应商签署《蚂蚁集团可持续采购倡议书》,助力供应商ESG能力建设,携手伙伴共建绿色低碳、公平合理、和谐共赢的供应链生态。

作为绿色技术的探索者,蚂蚁集团加强绿色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深度应用,探索更多技术助力产业绿色发展。面对“AI的尽头是电力”的挑战,蚂蚁集团相信“智能算力是AI发展的底层土壤”。

过去几年,蚂蚁集团持续加大绿色计算技术创新,开发更高效的算法,积累削峰填谷的能力,6年间CPU效率翻了5倍。蚂蚁集团已将绿色计算用于蚂蚁百灵大模型,并不断优化技术,确保在获得同样算力的情况下消耗更少的能源。

面对产业日益增长的能源转型需求,蚂蚁集团将可信IoT技术应用到能源需求侧管理,为城市供热智能管理等场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将热量表、服务端、小程序的数据和节能积分上链,激励用户更加主动地采取节能模式,全年实现上链可信热量表近10万台,减少碳排放约5.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携手多群体,共建美好社会

作为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互联网开放平台,“利他和普惠”是蚂蚁集团开放生态的核心。由内而外、由己及人地关注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让蚂蚁集团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开放生态的内涵。

蚂蚁集团重视员工的归属感与价值感,围绕职业发展和人生阶段的双重路径,蚂蚁集团致力于为员工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和舞台,并为员工及家人提供更安心的福祉,让个体与组织发展共同进步,让员工成为更好的自己。

该集团建立完善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提供公平、尊重、多元的职业发展与成长路径,支持员工成为更好的自己;集团还创建安全、包容、友善的职场环境,从身心健康、家人健康、风险保障三个方向,让员工在蚂蚁集团安心发展,健康成长;同时,打造开放透明、简单互信、求真务实的工作方式和文化,增强员工工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蚂蚁集团更加关注广大合作伙伴的利益。2023年,蚂蚁集团将商户准入流程的6个环节合并为1个环节,准入时效从原来的3-5天缩短至1天。蚂蚁集团的“小程序云”帮助中小企业的计算成本降低30%,“一站式”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默默支持着1,448万商家保护它们的品牌资源。蚂蚁集团引导供应商签署《蚂蚁集团可持续采购倡议书》,鼓励他们拥抱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蚂蚁集团还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致力于发挥数字化、金融、科技能力,通过平台力量,带动更多公益和商业合作伙伴加入其中,更大力度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助力农民增收。

在产业助农方面,发起百县百品助农行动,坚持“脱贫地区好农货,平台不收一分钱,助力乡村好品牌”,全方位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在金融科技助农方面,运用科技力量,通过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等创新技术,并结合AI大模型,帮助农户预警气候风险、自然灾害,提供纯信用无抵押的信贷服务,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活力。

在人才助农方面,助力乡村振兴带头人提高数字化经营能力,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公益助农方面,联合优质公益组织围绕乡村议题,带动更多公众以多元方式参与乡村公益,并通过平台力量积极响应救灾备灾。

2023年,蚂蚁集团连续第四年参与教育部协同育人计划,推出了涵盖隐私计算、图计算等多个技术领域的11项教学合作项目,累计支持资金超千万;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展开专班合作,校企合作以练代教,培养新型工程化人才。

同时,蚂蚁集团推出“学者开放计划-师资培训”,通过开源计算能力、教材与一线教师共同打造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为教师们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以及广泛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案例,为学生们创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共同推动计算机科学人才发展。

总结

2023年,蚂蚁集团从坚持科技驱动,践行平台责任,坚定行业共建共治三个方向,持续健全集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与行业共促消保生态健康发展。蚂蚁集团不仅从企业自身做起,努力做好绿色发展的践行者,还希望能成为社会绿色转型的带动者、以及绿色技术的探索者。

展望未来,蚂蚁集团将持续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希望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构建未来服务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为世界带来更多微小而美好的改变,成为一家健康成长102年的“好”公司。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