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向价值链高端进军,增强竞争力
□谢国忠
由于全球的电子产业迁移至中国,这使中国成为保持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主要因素,然而,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中国提高工人薪水标准,中国带来的这种影响将逐渐放慢,在未来两年,中国可能成为导致全球通胀的因素。但是,当中国成功地向价值链上端进军之后,它将又给全球带来通缩压力。
中国将给全球带来通胀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不是引发全球通胀的因素,但是由于周期性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中国在未来一至两年可能成为引发全球通胀的原因。
在全球贸易中,中国的商品以便宜著称,并且中国廉价的商品成为抑制经合组织国家通胀的因素。但是,当中国加强保护工人权益,中国商品可能会便宜,但是更便宜的时代已经过去。作为通缩的赢家,主要是指一些大型零售商,他们可能在下一两年感到先前的盈利有变为亏损的可能,而且,全球大国央行可能不得不应对日益放慢增长的全球经济,而中国也不再是抑制通胀的因素了。
原料成本上涨使出口前景转弱
由于成本上升的压力,这使得一些电子制造商寻求向更廉价的国家转移生产,目前,给中国出口带来盈利的电子领域的收益率已经下降,并且可能继续下降,中国在2006年出口的表现可能较令人失望。
笔者最近在香港出席一个国际电子公司的聚会,他们许多人都在中国设有工厂,他们都问笔者为什么在中国的成本上升是如此之快,并且他们声称正在寻找成本更便宜的国家或地区。中国成本上升之事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一个明显的因素是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自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PPI已上涨了27.3%,而CPI则上升了6.9%。这样,那些下游企业的利润无疑受到较大的挤压。
日益上涨的劳工成本
另一个因素是日益上涨的劳动成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中国沿海工人生活成本出现巨大的上升。如食品、水电价格在过去三年来已出现巨大的上升;而沿海土地价格的上涨令房租上涨,这些成本成为当地工人消费支出的大部分,而工资不得不出现接近20%-30%的上涨以应对生活成本的上涨。二是中国政府已加强了对工人权益的保护,并且加强保护工人福利水平。三是中国沿海地区因外来工工资偏低,导致许多工厂招不到合适的工人,一些工厂只得提高工资水平以吸引工人。这对外来工来说是个好处,中国沿海几个出口省份的最低工资已上涨了20%,而且在笔者看来,将来可能仍会出现上涨。
到中国设厂动力减弱
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台湾已经将其下游工厂重新进行了布局,部分已转出中国内地,前往东南亚。而欧洲国家在中国设厂也已达到了高峰。
通过将工厂迁移到中国帮助全球的物价保持较低水平,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好处。电子或者IT行业最新一轮的在中国进行投资,这种技术升级将导致巨大的定价压力。外资通过在中国设厂削减成本,从而保持了产品竞争力并挽救了其生存,然而,由于成本的上升,这种动力将可能结束,他们未来在中国的设厂步伐可能更慢。
全球化有利通货紧缩
只要富国和穷国之间的贫富差距继续扩大,长期来讲,廉价劳动力仍是世界经济通缩的因素,当中国提升价值链和在全球参与研发的竞争,下一波通缩将会来临。
在经合组织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劳工成本的上升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只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财富水平依然保持在低位的话,他们的工资水平将一直较经合组织国家工资水平低,这就给资本跨境流动带来良机,因此,全球化带来的通缩仍远未结束。
然而,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中国劳工政策的改变、电子产业来中国设厂动力的结束,这使得中国保持通缩的压力消失,或者转变为通胀,而通缩的赢家,主要是经合组织的大零售商,可能将在未来两年看到收益出现下降和亏损。
望中国向价值链高端进军
目前,中国仍是以低价赢得竞争,而非靠竞争来取胜。然而,下一波的通缩压力将很可能到来,这主要是当中国向价值链上方成功转移,并且向发达国家学习,在研发和品牌方面与他们进行强有力的竞争的话,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中国以自己的成本优势向价值链上高附加值产品转移时,中国将会再度带来全球的通缩效应。(李 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