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经济再次过热”的担心。
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贷款1.26万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超过全年贷款预期目标50%。
“宽货币、紧信贷”向“宽货币、宽信贷”转变的苗头已经十分明显。
对于投资过热和信贷增长过快,国务院等监管部门已开始高度重视。4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新把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控制货币信贷投放作为近期的宏观调控重点。
另外,与信贷规模快速提升相对应的,是对外贸易的继续快速增长。截至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875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62亿美元。
继2004年开始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银行信贷规模开始逐步回落,投资过热问题逐步得到遏制,但今年以来,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进行,资本充足压力逐步缓解,加之外汇占款规模庞大等因素,银行由调控初期的“惜贷”逐渐转变为流动性宽裕,甚至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危机。
资金的宽裕还表现在银行间市场上,去年以来,银行间市场收益率大幅降低,直至最近传言央行将紧缩货币政策、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后才有所转变。
但宽裕的资金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出口,银行仍在为囤积在手中的巨额资金而苦恼。对赚取存贷差仍为主要收益来源的银行而言,把手中的钱变为信贷业务的动力依然若隐若现。
对此,央行的下一步货币政策动向自然成了聚焦的焦点。紧缩真的需要吗?央行面临着两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