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展
金信证券将迎来新东家以及6亿元的注资。周三的消息称,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将通过旗下的上三公司接手金信证券70.46%的股权,并对金信证券进行重组。
这标志着金信证券走出了金信信托猝死的阴影。去年年底,金信信托因"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被停业整顿,其控制的金信证券的命运也变得难以预测。
现在看来,浙江省内重组成为金信证券的出路所在。此次出面重组的沪杭甬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浙江省属国企。知情人士称,浙江省政府在重组中起了主导作用。
三步重组
根据沪杭甬在香港联交所发布的公告,其对金信证券的收购采用了本质上类似于"债转股",用近6亿元的债权换来了70.46%的股权,但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则要复杂得多,大体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收购。沪杭甬的子公司上三公司向金信投资、台州投资及通和投资分别收购金信证券58.46%、6%及6%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上三公司将持有金信证券70.46%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金信投资、台州投资及通和投资在金信证券的股权将分别下降到0%、4%和4%,另外3家小股东上海电信、上海交通和浙江置业的10%、7.69%和3.85%的股权比例维持不变。
第二步,注资。上三公司并没有为收购股权支付任何代价,但它承诺,将在4月30日前以现金方式分期向金信证券注资6亿元,其中近4.23亿元作为上三公司本身的注资,另外1.77亿元则是为金信证券其他股东代付的注资。
上海电信、台州国有以及通和投资承诺,将用金信证券未来的分红收益偿还上三公司的代付资本,但上海交通已经明确表示拒绝偿还。
第三步,还债。如果纯粹从以上两步来看,沪杭甬似乎吃了大亏,其实未必。关键之处在于,通过控股金信证券并注入资本,沪杭甬被金信证券挪用近6亿的国债将得以偿还。
据公告,自2001年6月起,沪杭甬通过金信证券买入了5.87亿元的国债,但全部被金信证券挪用做国债回购。沪杭甬预期,重组完成后,金信证券将偿还该部分挪用的国债。
绕了一个大圈之后,沪杭甬实际上只用了1300万元的现金,加上5.87亿的债权,就完成了对金信证券的控股,而其获得的股权,全部来自于浙江省政府能够控制的企业。
政府主导
知情人士透露,金信证券本次重组,浙江省政府是最为重要的推手。"事实上,重组思路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敲定。"
今年元旦前夕,金信信托被停业整顿。仅仅过了三周,浙江省政府官员就来到金信证券,宣布了金信证券将进行重组。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重组方案便已经基本敲定。
此后,虽然金信信托仍处多事之秋,但金信证券基本保持了平稳,主要骨干军心安定,各项业务也继续正常开展。
"金信证券是浙江省政府控制的券商中硕果仅存的一家,自然要力保。"知情人士透露。"而且,从一开始,政府的态度就是要在本省内解决问题。"
据称,之所以不愿引进外援,一来是因为浙江省吸取了教训---此前,浙江省另一家券商金通证券已经被中信证券收购,但中信并未背走所有的麻烦,许多后遗症仍被甩给浙江省政府;二来,金信证券本身的窟窿并不大,在券业转暖的预期下,把好资产留在省内也是合理考虑。
金信遗产
金信证券能否借此脱胎重生,关键还在于新股东对其的支持力度。
资料显示,金信证券去年仍处于亏损状态。截至去年年底,金信证券的资产为负的1.88亿元,扣除税、少数股东权益及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为7.2亿元,其中约6亿元亏损来自于金信投资的资金挪用。
新大股东预期,在获得6亿注资及清偿有关买卖交易后,金信证券的总资产账面值将在4亿至4.5亿之间。金信证券目前具备足够营运资金进行业务运作,也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的最低资金要求。
"本公司拟设立合适资格的管理层以监督金信证券的日常营运。本公司抱有信心在中国证券公司的营运环境改善下,金信证券的业务将获得好转。"沪杭甬对金信证券的未来信心十足。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金信证券的遗留问题能够借此契机清理干净,借助其拥有的综合类券商资质,以及在长三角地区的数十家营业网点,金信证券的未来可乐观视之。
值得关注的是,金信证券的重组,是否意味着金信信托旗下的其它金融资产也即将进入处置阶段?
除了金信证券以外,金信信托还控股着博时基金以及金迪期货,其中,博时基金管理着500亿的资产,是国内基金业界的重量级选手,也是金信信托旗下最为重要的一块优质资产。
金信证券之后,博时又将花落谁家?答案仍待揭晓。
浙江沪杭甬昨日股价明显受压,最多下跌19.3%至4.075港元,创52周低位。最终收盘下跌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