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GDP依旧高飞 物价仍会低翔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申屠青南 2006-05-09 09:5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GDP依旧高飞 物价仍会低翔
二季度经济仍将持续增长 提高资金价格应成调控首选
  
  不久前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让人大跌眼镜,在这种高GDP增长、低物价增幅的态势下,二季度经济走向将会如何演绎?
  综合此间权威人士的观点,今年二季度,GDP仍将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长,而CPI增幅有限,仅为1.5%左右。但中长期面临的是通胀还是通缩压力,专家们意见不一。不过,针对当前过热苗头显露、产能过剩加剧、内需尤其是消费动力不足的形势,这些专家均建议提高资金价格抑制高投资。
  经济高增长仍将持续
  一季度GDP增长10.2%,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不少国外投资机构为此调高了对2006年我国GDP增速的预期。尽管发改委日前出台对煤炭、铝、铁合金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央行也提高贷款利率,但专家们认为,二季度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比一季度低还是高,专家们则意见不一。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独家提交本报的报告预计,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GDP增长9.8%左右,受调控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将略有回落,同比增长27%。从三大需求来看,二季度投资仍将快速增长,但增幅会有所放缓。在居民收入加快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刺激内需政策的作用下,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从外需来看,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是,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以及国内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措施等因素,将使外贸进出口仍将延续出口增速适度放缓、进口增速加快的态势。
  而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教授宋国青看来,二季度GDP增速将继续走高,达到10.5%,投资还将升温,预计增长33.5%。他认为,投资增速低于15%,将导致通货紧缩,而高于30%就过热了。尽管央行提高了贷款利率,但目前资金价格仍然偏低。
  通胀还是通缩
  未来价格走势如何,是通胀还是通缩?对此,两种声音都有,但对近期价格走势,专家的看法基本一致:CPI仍将在低位徘徊。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专家王小广认为,通缩压力在加大。如果投资继续保持强劲的回升态势,将意味着下期的产能过剩压力会更大,进而会使通货紧缩难以避免。反通缩的最好办法就是在继续适度抑制投资增长的同时扩大消费。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判断,近期经济不会步入通货紧缩。目前,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依然维持在低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前期货币供给量增速过低的结果。(
随着近期货币供给持续增长,货币宽松对消费物价的推动作用将在未来6个月持续显现。同时,资源价格上调将推动CPI上涨。成品油、水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存在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他预计,短期内,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将温和上升,2006年全年保持在2%的水平。
  对于短期的物价走势,北大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心调查了13家国内外机构,这些机构基本认为二季度CPI将同比增长1.5%左右,看高者最高预计增长1.8%,看低者最低预测增长0.9%。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专家徐连仲分析说,从价格上涨的品类来看,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将会有所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会很大;服务价格上涨的幅度会因各地疏导公共服务价格矛盾措施出台数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大;水、电、燃气、车用燃料等价格会因资源价格改革措施陆续出台而上涨;其他类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会很明显。
  抑制投资需提高资金价格
  专家们在预计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良性运行局面的同时,认为经济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如出现过热苗头、产能过剩情况在恶化、国际收支不平衡、内需尤其是消费动力不足等等。
  范剑平建议,防止投资反弹的宏观调控政策重心应当放在调整投资要素价格上,主要用市场的、经济的手段进行调控,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一要适当提高资金价格,综合考虑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微调国内基准利率水平,并适当提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缓解公开市场对冲压力,适度收紧货币流动性;二要规范建设用地价格管理;三要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步伐,理顺投资品价格结构,促使加工工业投资降温。
  为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他建议,可适当减少国内企业到国外股票市场上市融资的规模,尽快放开国内股票市场发行新股;尽快推出QDII,允许国内合格的投资机构从事境外证券投资;同时加快重要商品储备体系的建设,适当增加重要商品物资储备,变外汇储备为商品储备,为降低国际重要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创造条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