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营业部增加到154家
记者日前从广发证券获悉,该公司收购第一证券相关事宜获得证监会正式批准。广发证券自2006年6月1日起受让第一证券包括证券营业部在内的证券类资产并承接相关证券业务,不承担第一证券的任何债权债务和经营损失。
广发证券有关工作人员已于6月2日下午收市后正式进驻第一证券开始接收相关资产。 业内人士指出,这是我国券商行业第一个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重组并购的案例。另外在风险券商处置大限来临之即,广发证券化繁为简、将第一证券的资产一分为二的收购模式可供业内借鉴。
这次收购也将成为广发证券第10次较大规模的收购兼并活动。经过本次收购,广发证券经纪业务系统所辖营业部数量(含证券服务部,不含子公司)刷新到154家。
上周五正式入场
据悉,从2006年6月2日收市开始,广发证券已抽调专业人员80多人,组成专门的收购接收小组进入第一证券总部及各下属营业部进行有关接收工作,托管小组进入珠海国投、特投营业部进行托管接收工作。根据协议安排,转让过渡期为自2006年6月2日(移交基准日)起30个自然日。广发证券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对第一证券的有关资产进行核实和交接,并在这个的基础上支付剩余的收购款项。据悉,广发证券将在一个月后对其翻牌。
经过了多轮的谈判协商之后,广发证券与第一证券于2006年4月21日签订了《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收购第一证券有限公司证券类资产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广发证券向第一证券支付了首笔款项,用来弥补其保证金缺口。据第一证券2005年经审计的年报显示,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该公司客户保证金缺口为5329万元。随即第一证券向证监会申请撤销该公司证券业务许可资格,然后再由广发证券向证监会申请收购第一证券有限公司证券类资产。2006年5月31日证监会正式做出批复,广发证券自2006年6月1日起受让第一证券包括证券营业部在内的证券类资产并承接相关证券业务,不承担第一证券的任何债权债务和经营损失。
接收证券类资产
因广发收购的只是证券类资产,这样第一证券三个通过发审会的IPO项目,以及其所属的16家证券营业部、5家证券服务部,均全部落入广发证券手中。并且广发证券还对第一证券托管的珠海国投、特投5家营业部实施托管经营。
据权威人士透露,这次广发证券的收购价格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本次收购后,第一证券在转让证券类资产后,其公司主体仍旧存在。
根据广发证券与第一证券的收购协议,以及证监会的指示精神,广发证券对第一证券的所有员工将实施整体接收,第一证券所有员工的薪资结构将保持到年底不变。
广发证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收购第一证券完全是一种市场化的商业行为,该公司非常看好第一证券网点资源和区域优势,所以才决定收购。该负责人透露,广发在收购一证之后,将在珠海设置区域性总部,这样一来不仅能充分接纳第一证券所有的业务人员,而且能安有效排其现有的行政人员。此外广发证券正在加快上市进程,目前正在招兵买马,扩充资本金,因而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发挥。
该负责人还指出,本次收购事宜属于正常的商业收购,各证券营业部的日常经营不受影响,投资者仍可照常在各营业网点开展证券业务。
公司总部设在广州的广发证券是我国首批综合类、创新类券商之一,现注册资本金20亿元人民币。第一证券于2003年由海南第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股东共同出资6亿元组建而成,总部在珠海。
● 创新风险券商处置模式
业内指出,广发证券收购第一证券这是我国风险券商处置中首次通过市场化方式化解证券市场风险的收购行为,是风险券商处置模式的一次创新。这与近两年来证监会处置风险券商采用的通过行政关闭或者行政整顿先期托管进而收购转让的方式有着重大不同。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以前风险券商的处置程序是先宣布行政关闭或者行政整顿,然后再在政府的主导下转让给其他公司。广发的此次收购行为之所以说是创新,就是因为第一证券作为一个风险券商,它并没有出现行政关闭或者行政整顿的情况,而是一步到位直接转让给了广发证券,这不仅极大地简化了处置程序,节约了社会和政府资源,而且政府扮演的角色逐渐淡出,政府“拉郎配”的现象不存在了,也是证券市场高度成熟化的表现。这在风险券商处置的大限前夕,广发市场化收购的借鉴意义将更加凸现。
在广发的这个收购案例中,还有一个重大创新就是收购方案。风险券商的处置往往伴随着挪用保证金、股权被抵押等大量的问题,第一证券也不例外。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第一证券关联方欠款余额合计4.2亿元,客户保证金缺口为5329万元,此外第一证券还拥有10.8万平方米的土地资产,大股东第一投资集团所持有的股权被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第一投资集团将其所持有的股权协议转让给四方控股,但其股东身份却一直未得到证监会的认可。广发证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与对方的协商,该公司提出将第一证券资产一分为二,分为证券类资产和其他资产。这样一来思路就变得豁然开朗。
收购兼并专家也指出,广发证券的这个收购模式对于那些重组活动一直没有进展的风险券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因而他建议其他处于重组阶段的券商,尽快化繁为简,完成重组,争取在大限来临之即,实现公司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