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创设获利近2亿同时,3400亿成交量蕴藏风险
5月权证市场演绎着火爆的行情,券商创设权证也是热情高涨,根据本报信息部提供的数据,5月券商通过创设认购权证所带来的收入大概为1.82亿。
但是,上周五权证集体跳水,平均跌幅达18.5%,也表明市场投资风险明显加大。据统计,5月国内权证市场共计成交3484亿元,而香港市场1400多只权证每月成交金额不到1000亿港元。
根据本报信息部的统计,券商5月共创设权证5.49亿份,注销权证2.39亿份。其中,创设的权证中大多为认购权证:包钢认购权证4600万份,邯钢认购权证3700万份,首创认购权证1.34亿份,万华认购权证500万份,雅戈尔认购权证7300万份。
以包钢认购权证为例,以5月31日的收盘价减去创设当日的创设价格,分别乘以当日的创设数量后求和,券商通过创设该权证的理论收入就达1.14亿。类似加总,券商通过创设认购权证大概可获利1.82亿元。
另外,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券商注销权证全部集中在认沽权证上。5月,券商共创设了2.54亿份认沽权证,而注销量达2.39亿份。其中,共有1400万份万华认沽权证、2200万份机场认沽权证、2.03亿份武钢认沽权证被注销。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市场背景来看,一些绩优公司的股票价格将会不断推高,这些公司发行的认沽权证的价值将越来越小,因此券商在高价位创设之后,在价值下降的时候注销,实现获利。
对于目前投资者关注的近期正股的上涨带来了权证市场的火爆,那么反过来权证的上涨是否会拉动正股股价上扬呢?权威人士认为,理论上,存在认购权证价格上升过快反过来推高正股的可能,不过,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表现并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券商创设权证在数量上,监管机构对其有一个额度控制。据介绍,管理机构根据券商的净资本等财务指标,给每家券商限定一个创设额度,即使券商手中正股数量再大,也有一个创设比例。因此,权证并不完全是券商的获利工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执行了对冲正股反向波动的风险。
不过,据他计算,券商通过创设权证获得的收入以及创设权证相对应的正股在5月的涨幅获利程度,并没有超过同期大盘的涨幅,也就是说,“随着市场的波动,权证在券商的自营盘中充当避险工具的角色也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