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广东、湖南等多个地方相继叫停新开银证通业务。
监管部门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由中国证监会主导的规范银证通业务行动,并非完全封杀银证通,在清理完毕之后,一种类似于银证通模式的全新业务模式将取代银证通为投资者服务,但“名字肯定不叫银证通”了。不过,对于何时完成银证通的清理,该人士表示目前尚无明确的说法。
一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银证通的客户量不在少数,全面封杀银证通并不实际,此次业务清理对公司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该人士称,公司刚刚成立了银证通营销中心,招聘了大批人马,正准备大干一场,现在停开新业务,“他们都放了大假,下一步如何安排还没有明确计划”。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有两类券商受银证通叫停的影响较大。一类是已经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券商,这部分券商经过几年积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已经成功培育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银证通开发、营销和维护体系,成为其经纪业务的主体部分,叫停银证通显然影响深远;另一类是营业网点资源相对匮乏的券商,这部分券商受网点资源的限制,经纪业务一直没有多大起色,而银证通可以借用银行网点众多的优势,使公司经纪业务获得跨越式发展。据了解,深圳某券商在建设银行一家支行网点的银证通日交易额可达数千万元之多,而且该业务代表都是坐等客户上门,根本无需主动推销,因此中小券商一直是将银证通作为出奇制胜的利器。
事实上,券商对叫停银证通的反映
各有不同。有券商营业部总经理指出,由于市场判断失误,有的大型券商较少涉足甚至根本没有开展“银证通”业务,其市场份额正被不断蚕食。出于自我保护之意,这几家大型券商往往更为强调“银证通”种种违规之处及对券商行业整体利益的损害。
有分析认为,银证通的不妥之处主要在于该业务和《证券法》有冲突。在“银证通”业务中,开户、交易都在银行进行,客户需要买股票时资金直接从银行划入证券公司,股票卖出后资金自动回到客户存折,这样银行就承担了券商的部分功能,成为准券商。“这与《证券法》显然存在冲突”。《证券法》第6条明确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银证通对券商行业整体利益的负面影响则主要表现在银证通的佣金手续费较低,容易引发佣金价格战,直接导致券商的收入下降。据了解,农行“银证通”买卖股票的交易手续费仅为0.8%。,而通常券商的交易手续费为1.5%。。
此外,“银证通”业务使股民保证金的利差收入都流入银行,银行同时还掌握了客户资源,甚至有些银行不把客户在银行的开户资料交到券商手里,券商索要时往往又会引发争议。久而久之,券商对一部分“银证通”客户的情况一无所知。一旦因交易而发生客户纠纷时,券商和银行的责任就很难分清。更为重要的是,融资融券业务即将面世,在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业务后,谁承担监督客户仓位并执行“斩仓”的功能呢?一旦爆仓,各方推诿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在未来业务创新频繁的情况下,银证通业务将引发很大的风险隐患。
银行人士对此则另有说法。有银行人士表示,自2000年起,该银行在“银证通”业务上投入了许多人力、财力和技术,而且开户、培训、营销宣传费用都比较大,目前为止尚未实现收支平衡,叫停银证通将使银行的这部分投资打了水漂。而且,银行在跟券商签订业务合作协议时,都有一揽子的利益分成协定,券商方面也是经过成本核算并经过谈判之后才决定进行合作,所以并不能将板子都打在银行身上,一会儿说银行吞了券商的利差收入,一会儿又说银行蚕食了券商的佣金收入。事实上,从银证通五年多的发展历程来看,银行和券商双赢的案例并不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