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类券商与中小券商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创新类券商盈利额占了总量的62%
挥手告别寒冬。
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证券行业在经历了4年漫长的低迷时期之后,已正式踏入复苏时期。证券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2006年上半年券商财务报告显示,已公布半年报的46家券商均已实现盈利,加上公布业绩快报的中信证券,盈利总额达85.14亿元(西部证券暂缺数据)。
全面实现扭亏为盈
目前,46家券商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报显示,券商今年上半年共盈利85.14亿元(加上公布了业绩快报的中信证券),平均每家券商盈利1.81亿元。去年同期49家券商共亏损14.79亿元,每家亏损3018万元。
相比前几年券商的业绩,勿庸置疑,今年上半年券商整体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2001、2002年券商业绩便一路下滑,2003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80万元。至2004年、2005年更是跌入冰点,2004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1200万元,2005年每家券商亏损5200万元。
去年券商全行业亏损的原因是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手续费收入不足以覆盖营业成本,新股发行处于停滞状态,券商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同时它们在自营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上的亏损也是全行业亏损的重要原因。
半年报显示,创新类券商与中小券商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在46家已公布半年报的券商中,16家为创新类券商。这16家券商共盈利49.16亿元,占了总盈利78.86亿元的62%。前日,中信证券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6.28亿元。17家创新类券商约占总盈利的六成半。
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的业绩遥遥领先。其中,申银万国以7.65亿元的净利润独占鳌头,国泰君安盈利7.02亿元,排名第二。中信证券盈利6.28亿元,跻身前三甲。东方、国信、华泰、招商证券4家公司紧随其后,分别实现5.51亿元、5.49亿元、5.28亿元和4.25亿元的净利润。
经纪自营主导券商业绩
在券商的突出业绩中,经纪和自营方面均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两项在券商的业务收入构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一直以来,证券公司严重地依赖经纪和投行业务,由于新股发行5月份才开闸,今年上半年投行未能给券商贡献多少利润。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46家券商总营业收入154.5亿元。其中,手续费收入87.13亿元,自营证券差价收入33.82亿元。这两项收入120.95亿元,占据了总营业收入近八成。
在手续费收入方面,国泰君安以10.15亿元遥遥领先,排名第一。申银万国和海通证券依次排名第二、第三,手续费收入分别为7.36亿元和5.7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长江证券、东方证券、国信证券经纪收入均有较大的增幅,长江证券增加了3倍以上。业内人士指出,这与其收购大鹏证券紧密相关。
在自营证券差价收入方面,东方证券以4.43亿元名列榜首。国泰君安也超过4亿,以4.04亿元排名第二。华泰、招商、长江证券的自营收入也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自营收入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红塔证券(1.56亿元)、中银国际(1.50亿元)、中金公司(1.34亿元)。
截至今年6月底,券商的自营规模为265.8亿元,相比去年下降了8%。其中,投资股票的规模为162.3亿元,占自营规模的六成,相比去年同期和年底的投资股票规模,并无较大增长。
其中,广发证券自营规模最大,为28.59亿元。东方、国泰君安、海通自营规模均超过了20亿元,依次为22.64亿元、22.57亿元、20.92亿元。2005年自营规模前三甲为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东方证券。
去年同期,49家券商的自营规模为288.41亿元,投资股票规模145.38亿元。而自营证券差价收入为亏损13.76亿元。截至去年底,券商自营总规模为212.04亿元,其中投资股票的规模为142.48亿元,自营收入为亏损10.91亿元。今年自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股票自营带来的收入。由此可见,熊市是去年自营业务亏损的主因。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5月,新股发行工作已经重启,预计今年券商承销收入会有一个大的增长。从券商上半年的收入构成可看出,券商仍然未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盈利模式未得到根本改变。经纪和自营业务与股市走势息息相关,券商对传统业务的过多依赖导致其盈利模式陷入周期性的困境。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有12家创新类券商推出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类券商也将有望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已有多家券商推出资产证券化业务。这些在半年报中尚无法得到充分的显现。此外,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也将成为券商盈利的重要来源。盈利模式的多样化将使证券行业逐步摆脱周期性困境。
差异化竞争加剧
当前,大券商与中小券商两极分化正在加剧,竞争日趋白热化。至今年年底,中国资本市场将全面开放。券商不仅面临内部的竞争,而且还要应对国际上众多知名投行抢夺市场的挑战。
目前,券商掀起重组高潮,纷纷增资扩股。创新类券商在扩张并购的同时,充分利用可发展创新业务的优势,开展权证、集合理财等业务,即将开闸的融资融券也成为创新类券商力拼以求占得先机的一大创新业务。部分中小券凭借自己的特色服务,争取生存的市场空间。
根据券商半年报,权证、集合理财等创新业务带来的收益逐步显现。部分创新类券商的盈利模式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东方证券半年报显示,其资产管理收入,实现收益2.30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3%。东方、华泰的权证业务均开展得有声有色。权证带来的部分收入可反应在投资收益中,东方、华泰的投资收益分别为1.07亿元和9490万元。平安证券的权证业务正在崛起,其权证业务尚开展几个月,已经为其带来不菲的收入,其投资收益为6552万元。中金公司在并购方面,业绩一直较为突出。中金其他业务收入1.54亿,远远高出其他券商的同项收入。业内有人士指出,这项收入主要来源于并购业务。在新股发行恢复之后,中金作为业内投行的领头羊,毫无疑问将大展身手。
部分中小券商也凭借特色服务、地域优势等暂露头角。华西证券的盈利主要得益于其自营业务和投行业务。东吴证券凭借自己在苏州当地经纪业务的垄断优势,以及看准日益红火的企业债市场,也赚了个盆满钵满。此外,很多没有创新资格的中小券商2005、2006年的企业债都做得不错。在债券业务承销中,国泰君安等老牌券商巩固了自己在债券业务方面的优势,而以国海证券为代表的中小券商也逐渐浮出水面。
摆脱靠天吃饭的起点
2006年券商的半年报显示,券商收入模式单一、靠天吃饭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券商研究员预计,资产管理计划、资产证券化、净利息收入三项业务将快速增长,并成为券业摆脱周期性困境的起点。
目前有12家创新类券商推出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于收益有保障,有的券商已经推出第三期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一般在20-30亿左右,按1%管理费率,每个理财产品给券商带来的收入2000-3000万元之间。随着发行的增加,收入将成倍增长。而券商资产管理团队的成本并不会因此而增长多少,所以这类业务对券商净利润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业内预计,随着集合理财产品的迅速展开,预计未来券商的收入、利润将逐步摆脱严重依赖于经纪、自营业务的状况。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券商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即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代表性的有广发证券管理的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向计划、中金公司管理的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收益计划等。资产证券化业务将为券商投行业务拓展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对于部分创新类券商来说,权证创设收入成为他们2005年利润贡献重要组成部分。据光大证券研究所统计显示,2005年广发证券权证收入的税前利润是1.85亿元,权证损益对税前利润的贡献达到74%。
另外还有一个可以期待的盈利模式是融资融券业务。摩根斯坦利的净利息收入占到总收入的13.6%,其主要来源是所谓的商业贷款(含融资融券)的利差收入。而国内券商的净利息收入主要来源却是客户保证金存款的利差。业界预计融资融券业务一旦启动,券商的盈利模式将发生极大变化,它将为券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空间和直接的业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