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宏观调控还需匹配体制改革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薛黎 2006-08-17 07:2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 薛黎
  
  7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放缓、工业生产增加值增长也呈现出自4月以来的最小增长,这些数据表明经济有所降温,但这样的增长水平能否持续还不能肯定,因为7月的货币供应和贷款都显示明显增长。
  7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718亿元,同比多增2032亿元。7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余额为22.94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比上月末上升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4个百分点。
  同时,广义货币M2继续较快增长,狭义货币M1增速加快。2006年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4万亿元,同比增长18.4%;狭义货币M1余额1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
  “宏观调控还将从货币政策入手,所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都还有调整空间,包括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公开市场货币操作、票据。”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在使用利率作为控制投资工具时,还应加强银行体制改革,促进利率市场化,增强货币价格传导机制,使地方政府切实感受到资金成本的压力。
  从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看,1月至7月份,我国中央项目投资4620亿元,同比增长26.0%;地方项目投资40151亿元,增长31.1%。可见地方的投资冲动还是很大。1月至6月,我国有15个省的固定投资增长都高于35%,吉林省的增长幅度高达55.6%。
  左小蕾指出,导致投资过热的根本原因还是体制性问题,因此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否则不能根本见效,尤其是土地管理制度,低价征用农民土地给地方政府盲目投资提供了便利;公共财政和税收改革;地方官员绩效考核等行政体制改革。
  当然,目前我国固定投资增长比较快的地区是中西部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占投资总量一半以上的东部地区投资增速基本在20%以上。对此,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指出,这表明了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有利于拉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但不能否认,这些地区存在着盲目、低效的投资状况,增长方式还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
  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月联合发布的我国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GDP能耗公报显示,2005年宁夏能耗全国最高,北京和广东最低,中西部地区的GDP能耗就相对较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