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香港证券市场随着大型新股上市而走入一个历史高潮,证券经纪行收益上半年大幅飙升一倍,但近期部分券商在业务操守上爆出丑闻,却使中小券商的日子并不好过。
频频发案
9月8日,香港高等法院宣布延长冻结大发证券两名负责人资产的强制令,直至法院命令其终止。随着该案调查的深入,券商违规挪用客户资产问题再度引起市场关注。
大发证券于7月18日被香港证监会下达限制业务通知书,主因其代客户持有的证券出现重大短缺数额,违反了香港证券与期货条例。其后证监会公布的该券商客户损失总额达3760万港元,这一金额虽不算大,但对于一家仅有700名活跃现金户口客户的小型经纪商而言,事态却非常严重。
实际上,在大发之前一个多月,另一家小型券商鸿运证券也已遭调查,涉及事项除2800万港元的速动资金短缺外,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部分现金户口客户的证券抵押给银行,并触犯证券期货条例。而在大发证券案件未了期间,只有280名活跃现金户口客户的小型证券经纪行永业证券也被查出违规,该行承认曾挪用客户证券,并向客户提供伪造的结单,客户证券短缺数量超过1000万港元。
生存环境更加恶化
“违规行为固然首先是券商操守出了问题,但这类事件频繁出现,深层原因是中小型券商生存空间日趋狭窄,因此铤而走险,通过激进甚至违规的操作模式维持生存。”香港软库金汇投资银行总裁温天纳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目前香港券商共有约400家,并被分为三组,A组由大型外资证券行组成,B组主要是中型证券行,C组则为小型证券行。A组和B组券商数量约占总数的两成,其余约八成为小型券商,不过数量众多的小型券商却只占有了极小一部分市场份额,港交所资料显示,2005年,A、B、C组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3%、33%和13.8%。
虽然小型券商频频爆出丑闻有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但分析人士也指出,生存难题并不足以成为违规的借口,实际上,随着这些丑闻的暴露,投资者对于中小券商的信心也逐渐丧失,并将交易转移至大型券商或者银行,小型经纪行的生存环境也将因此雪上加霜。
整合将是大势所趋
香港证券界人士认为,其实在2003年新的证券与期货条例实施的时候,市场就预期小型券商将在竞争中逐步淘汰,目前的情况显示这一趋势正在形成。
温天纳指出,由于证券期货条例取消了最低佣金,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对于中小券商而言是一个打击。以新加坡市场为例,在推出类似的改革后,本土券商数量就下降到只有20余家,香港也将面临这样一个过程。
目前,香港银行已纷纷利用其资金网络优势,以极低的佣金招徕客户,如一定期间的免佣金安排,有的也推出3G手机证券交易服务等,客户资源正逐渐向大型券商和银行集中。而与此同时,在监管制度趋严的市场环境下,券商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在内部控制上,成本高企使得小券商的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
分析人士认为,在竞争驱动下,香港中小券商或者在竞争中被淘汰,或者便要并购整合,才能获得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