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权证陆续到期,创设机制效率渐减
作为平抑权证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措施,券商权证创设的效率似乎越来越小。记者采访了多家创新券商衍生品部负责人,随着可创设权证的陆续到期,创设权证的行为行将终结,发行备兑权证成为权证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选择。据接近管理层的人士透露,管理层已开始着手拟订相关规则,备兑权证很可能在今年中期问世。
权证在我国出现后,市场投机氛围浓烈,权证价格的振幅过大。自宝钢权证上市以来的各只权证,无一例外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统计显示,权证上市后两周的平均累计收益率都在100%以上,在权证上市后的第3个交易日,权证收益率更是达到182%。为平抑市场价格,交易所创造性地推出权证创设制度。WIND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权证创设制度运行良好,截至2006年12月29日,16家创新类券商共对15只可创设权证进行了535次创设与325次注销,累计创设份额为44.89亿份,累计注销份额为34.21亿份。
“权证创设制度的推出,对缓和权证供求矛盾、抑制过度投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事实上,权证创设的心理冲击更甚于实际影响。”一家创新券商衍生品部负责人指出。他认为,相对于市场旺盛的权证需求而言,在券商资金有限、权证份额创设有限的情况下,创设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证供求严重失衡的问题。
平安证券衍生产品部发布的2007年权证投资策略报告指出,权证创设抑制投机的作用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实证分析表明,2006年5月7日之前,创设制度对于权证价格曾有积极的影响,但以后权证创设抑制过度投机的边际效率正在递减,甚至在2006年8月中旬以后,可创设权证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助涨了权证的投机性。
随股改而产生的权证从2006年开始陆续到期,长电、伊利、马钢等以融资为目的的股本权证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权证市场的空白。但在券商看来,发行备兑权证才是解决权证供求失衡、平抑过度投机的国际市场通行做法。平安证券认为,在大力发展融资型股本权证市场的同时,应兼顾发展备兑权证市场。毕竟,具有融资需求的部分公司发行的股本权证如长电权证,由于发行节奏的控制,在数量上难以满足投资者需求,很难从根本上改观中国权证市场的投机特征。北京一创新券商有关负责人也认为,备兑权证已具有广泛发行的标的基础。据其统计,满足有关权证上市规定的正股达到323只,即使规定更为严格的条件,目前我国发行备兑权证可供选择的标的仍然比香港市场更为宽泛。
不过,相对于股指期货的出世在即,备兑权证的推出注定会一波三折,市场有关推出时间的预期从去年4月一直后推。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管理层已着手有关规则的制定,或将于年中推出,“很可能各券商针对标的正股各自发行以自家公司名字命名的权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