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美国迫人民币升值政策乃缘木求鱼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向松祚 2007-01-22 10:1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为诺奖得主斯宾塞关于中国贸易顺差之观点叫好 向松祚
  数年间,人民币汇率政策一直是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辩论之焦点,参与高手如云,论点百花齐放,让人忧喜交加。喜的是:中国经济问题终于成为世界顶级学术界人士辩论的热门话题,反映中国经济之国际势力真的不可同日而语,而中国经济学者若真能秉承科学态度参与探索,必定为经济学做出世界性贡献。忧的是:汇率理论和政策之观点如此众说纷纭,中国经济决策者可能无法择善固执,一旦做出错误决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几天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宾塞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题为“我们都在一条船上”.文章以非常明确甚至尖刻的语言批评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政策,部分源于“政治力量之推动”,部分源于理论逻辑之“内在矛盾”。他的分析基于最基本的经济学和最朴实的一般均衡理念和国际视野,学子们不应该忽视。那些以荒谬逻辑或完全没有逻辑之怪论来支持人民币升值的中国学者和官员,就更应该花多点儿时间,仔细学习一下斯宾塞的逻辑推理。
  斯宾塞之要点有三:一曰数字,二曰理论,三曰政策。将他的大作与美国政府政策相比,我将美国政府之人民币政策归纳为“曲解的数字,荒唐的理论,错误的政策”。
  先说数字。根据斯宾塞分析,中国2005年国际收支顺差或外汇储备净增2000亿美元,其中只有500亿美元是贸易顺差!还有500亿美元是外商直接投资,其余1000亿美元从何而来?斯宾塞没有详细说,他的原文是:there was an additional, largely unwanted net capital inflow of $100 billion. 我个人初步考察所得,认为这个“不想要的”1000亿美元资本流入,乃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导致的“国际热钱”,主要渠道是海外投机者借用贸易帐户将热钱输入国内(其他渠道还很多)。斯宾塞进一步认为: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或外汇储备增加的情形与2005年类似,结论很清楚:国际收支顺差主要不是来自中国贸易顺差,而是热钱和外商直接投资。如果我的判断正确,即国际热钱之流入乃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导致,那么,今天中国所谓外部不平衡的根源,恰恰就是美国/日本政府高官极力高唱人民币升值所引起。美国指责中国制造什么“全球不平衡”,罪魁祸首不是中国的人民币政策,而正是美国高官不负责任的高谈阔论(背后深刻的政治原因姑且不论),当然,一些国人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也是重要原因。
  关于斯宾塞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分析,我基本同意,只补充一点。中国贸易顺差里,绝大部分是加工贸易顺差,受益者不是中国企业,而是外资企业,扣除加工贸易顺差,中国之贸易顺差很少(更有数字说,扣除加工贸易后,中国贸易帐户是赤字)。无论如何,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贸易顺差应该没有统计数字那么大(关于中国贸易顺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政府、中国商务部、中国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海关等等部门的数字都不尽相同,甚至差距很大,不过统计数字大体趋势一致)。斯宾塞的见解相当深入。
  再说理论。中国贸易顺差或国际收支顺差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斯宾塞说的非常清楚,不是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从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等式来看,贸易顺差等于储蓄超过投资的差额(差额为负则是贸易赤字)。要明白贸易顺差,我们就要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中国储蓄会超过投资?为什么中国储蓄比例非常高?斯宾塞认为中国金融体系之功能、透明度和效率严重不足,是主要原因。正确之至!早在百年前,经济学天才大师费雪讲过一句名言:“投资是消费在时间上的权衡”,人们储蓄不过是为了未来消费,本质上,储蓄也是投资!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假若金融市场完美,信息知识完美,每个人皆可以用资产(尤其是个人的人力资本和未来收入)做抵押贷款,那么,我们完全不需要储蓄,甚至银行金融体系之存在也是多此一举。中国、日本或亚洲各国储蓄率高,金融体系相对不发达的确是重要原因。世界上金融体系非常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国民储蓄率较低(美国多年为负)。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储蓄率高是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亦有道理。此处不详论。
  我对斯宾塞的补充是:一国贸易是否顺差或逆差,金融体系发达与否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和国际金融贸易制度安排。
  其一,世界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贸易顺差或逆差过程。比如英国19世纪、美国自内战直到1970年代、1950年代之后的德国和日本,都曾经出现巨额贸易顺差。英国、美国之贸易顺差源于当时英国、美国乃是世界主要工业制造国,许多产品只有他们能生产,别人不能生产,而且英美凭借其巨大经济军事实力,能完全控制出口和进口价格(他们进口的大多是原材料)。其他国家与她们贸易的结果,自然是逆差多。其他国家如何为他们的贸易逆差融资呢?主要是依靠英美两国银行之贷款,抵押物从其他国家之矿产、能源、基础设施,一直到税收或关税收入。必须指出,美国、英国、以及1950之后德国、日本之贸易顺差,与汇率完全没有关系!想不到今天众多学者竟然将中国贸易顺差归咎于人民币汇率,难怪蒙代尔感叹:今天很多经济学家对国际经济学之认识比19世纪的学者还差。
  其二,今天中国贸易顺差同样是国际产业分工之必然结果,但日子却远远没有当年英国、美国甚至后来的德国和日本好过。原因很简单。今天中国贸易顺差,不是源于“只有中国能生产,你们不能”,而是源于“发达国家不再生产,中国却不得不生产”。发达国家产业主体早就转向高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信息行业了,他们占据的是国际产业链高端,中国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中国生产的产品又是发达国家日常生活所需(不过要是你中国不愿意生产,不要紧,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可以转向巴西、墨西哥、越南、印尼等等进口),中国必定要向发达国家大量出口这些低端产品。
  其三,处在产业链低端就必定是贸易顺差吗?不一定!中国相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还有一个重大原因,那就是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高科技和军事工业出口限制,那就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限制中国人自由进出或移民到他们国土!中国想买的产品和技术,美国不允许卖给中国;中国人好不容易赚点钱,想到美国享受一下美丽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美国人又不让!你要我们怎么办?其实,要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真的放开自由贸易,中国那么点贸易顺差或外汇储备,实在买不了多少“美国货或美国技术”。连中国到其他国家购买石油矿产资源,美国都要限制,却又反过来指责中国贸易顺差或制造国际不平衡,天理何在!简单而言,贸易顺差不过是“多卖少买”。中国的确想多买,可是美国就是要限制,要制裁,如之奈何!为什么中国与周边国家不是贸易顺差,而是逆差?因为中国从周边国家大量进口原材料。中国与周边国家之贸易是“多买少卖”了。
  其四,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根源乃是美元本位制,即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各国要储备美元,美国必定是国际收支逆差。这不是我的观点,四十年前,蒙代尔就有极其精彩和深刻的阐释,近年麦金龙教授亦有详尽研究。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相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与人民币汇率无关,更谈不上中国操纵汇率来“赢得”贸易顺差,美国政府那些高官和议员,为了美国国家利益,为了自己哗众取宠,赢得选票,侈谈什么人民币汇率高估,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之罪魁祸首,其实他们心知肚明,是在欺世盗名!他们说说也就算了,中国有些人跟着起哄,令人悲哀!
  最后是政策。斯宾塞不愧是经济学大师,他始终从一般均衡角度看问题,非常漂亮!
  第一,他指出:假若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真的大幅度减少中国出口,不让中国积累外汇储备,从而不让中国每年大量购买美国资产(主要是国债)。结果会怎样呢?他是这样讲的:中国或日本突然放弃积累外汇储备资产,将迫使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提高他们各自货币汇率,降低他们的出口增长速度,具体幅度只有天知道。两国突然放弃累计美元资产,同样会迫使美国储蓄上升或投资下降或二者并举,结果肯定是美国经济衰退,而且衰退将波及全球。我们必须明白:大家都在一条船上!
  张五常教授多次讲过:不知道美国人怎么如此愚蠢,其实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中国累积大量美元外汇储备,是对美元最大的支持!五常教授和斯宾塞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大家都不要美元资产,美元汇率自然下跌,美国国债卖不出去,再没有中国、日本等国家为她的财政赤字、国际收支赤字或负储蓄融资,美国人当然得自己增加储蓄,减少投资了。美国经济要是衰退,世界经济整体必定受到影响。斯宾塞的见地,简单却不凡!
  第二,斯宾塞进一步指出: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完全不能减少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他是这样讲的:如果美国储蓄率始终低于投资率,即使中国永远持续让人民币升值,美国将依然是贸易赤字,只不过对方国家可能不是中国,而是其他一些国家,从美国经济自身看,什么也没有改变。蒙代尔、麦金龙、斯蒂格利兹、普雷斯科特、贝克尔、伯南克等等大师级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反复阐释过上述斯宾塞的论点。他们的学问千锤百炼,我们中国的学者和官员为什么不虚心听听?
  第三,斯宾塞最后给美国政府发出忠告:解决美国贸易赤字或不平衡问题只能慢慢来:即逐步增加美国储蓄率,逐步降低中国和日本的储蓄率--皆是相对投资率而言,此过程里,短期和中期的美元市场汇率可能进一步下降。渐进策略的基本要点是:我们绝不能不懂装懂、甚至强词夺理,说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是美国贸易赤字的罪魁祸首。必须停止诸如此类的夸夸其谈。
  美国政府应该虚心接受斯宾塞的忠告,中国也应该虚心听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