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整合资产 广发证券"狂奔"一流券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简俊东 2007-01-24 13:18: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投行业务短板,广发离“一流”还有多远?
  “若按照新准则,广发自营部分实现的利润估计还有8亿左右。”知情人士透露。
  从地方银行的证券营业部发展成为各项业务排名均靠前的创新试点券商,广发证券依靠的最主要“武器”就是收购兼并。
  上市前,广发证券在抓紧做最后的整合。
  1月19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称,“广发北方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在本所的全部交易席位已转让完毕,不再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经该公司申请,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自即日起正式注销广发北方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会员会籍。”
  整合大计
  广发北方2001年12月16日挂牌营业,由原锦州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更名而来。
  增资扩股完成后,广发北方注册资本增至1亿元,其中广发证券出资5100万元,其余股东则包括锦州市国发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辽阳市国有资产处置调剂中心以及江苏亨通集团公司。
  “我们在去年底拿到证监会的批文,广发北方成为我们的独资子公司,他们的证券类资产被吸收到广发后,广发北方的法人资格也已被注销了。”广发证券人士告诉记者。
  广发北方证券被注销会籍后,广发旗下有待整合的券商类子公司就只剩下广发华福证券。
  广发华福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8月18日的福建省华福证券。2003年4月21日批准增资扩股后,更名为广发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广发持有广发华福53.14%的股权,其余7个股东共持有46.86%的股权,均为福建本地企业。“广发华福和广发北方不一样,我们现已增持部分股权,但当地政府并不希望广发吸收合并广发华福,而是希望保留广发华福。”广发证券人士告诉记者,“还有一定的阻力。”
  同样遇阻的还有广发收购河北证券资产。“为了托管河北证券,广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果不能收购其证券资产,那么广发付出的机会成本就会很大。”上述人士表示,广发证券派出了150多人的团队托管华北证券。
  河北证券拥有38个营业部,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在河北省更是具有垄断地位。广发托管河北证券的目的就是获取河北市场。
  广发从2006年1月托管河北证券,至今已有一年,由于河北当地经纪类券商财达证券出手争夺,广发收购河北证券进展并不顺利。
  “我们正在跟他们协商,最终的结果应该会是财达获得部分营业部,广发获得部分营业部。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哪些营业部给广发,出价多少。”知情人士表示。
  “对于广发而言,因为已经收购了武汉证券,所以对于河北证券在武汉地区的营业部并不感兴趣,广发最希望获得的是河北证券位于河北省内的营业部。”上述人士表示。
  离一流券商有多远?
  对于2007年的规划,广发证券董事长王志伟提出了以上市为契机,把公司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一流证券公司的要求。
  如果仅仅从实现利润比较,广发证券确实已处于一流券商之列。
  截至1月22日,50家券商公布了未经审计的2006年年报,他们的净利润总额达181.35亿元,其中净利润过10亿元的有5家,广发以12亿元位列第四,占到券商利润总额的6.6%。
  在经纪、自营、投行和受托资产管理四大主营业务中,广发和一流券商存在距离的就是投行业务和自营业务。但从去年下半年的情况看,广发自营业务已处于数一数二的位置。
  广发2006年自营实现差价收入8.28亿元,与第一的东方证券仅200万元距离。
  但如从去年下半年的数据看,广发自营业务表现最为出色。广发实现了自营差价收入为5.35亿元,而上半年一枝独秀的东方证券仅实现自营收入3.88亿元。
  “广发财报中自营的盈利数据明显偏低。”知情人士分析,按照现有的会计准则,券商自营部分只能计算已实现的收入,对于浮盈部分,还只能按照成本计算,但2007年,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要求,浮盈部分也要算入利润。
  “若按照新准则,广发自营部分实现的利润估计还有8亿左右。”知情人士透露。
  不过,广发在投行方面的短板相对明显。
  虽然投行项目的家数在2006年位居第四,但在大项目的争夺上广发几乎没有收获。
  其实,广发投行团队是业内最豪华的。
  广发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投行现有近200人的员工队伍中,共有46名注册保荐代表人和20余名准保荐代表人,居同行之首。
  2007年,广发投行的人才优势将会发挥出来。“广发投行的主要优势是保荐人多,但长期以来一直在做中小项目。”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因此,广发投行业务的发展思路是“抓小不放大”,“小项目做得越多越好。今年同样希望在项目家数方面能够保持领先”。
  “今年广发投行肯定会有一些大项目,比如某大钢铁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项目现已铁定花落广发。”上述人士透露。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