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2007年CPI同比将上涨3% 加息敏感期在4-5月和8-10月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鲁政委 2007-02-07 10:1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 鲁政委
综合“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分析显示,2007年全年CPI累计同比水平估计处于在2.7%-3.4%之间,区间中值3%?加息敏感的时期可能应在4-5月与8-10月?
食品和居住推升8?9月物价
根据食品价格环比变动的经验数据,除了一般新年所在的1?2月份外,8?9月份几乎都是每年食品价格环比上升较大的月份,六年来无一例外?除非出现其他重大冲击,此后的食品价格环比增幅开始逐步回落,到12月份因临近年关则再度上涨?这中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7?8月份总是我国粮食“青黄不接”的时期?基于此,我们将这种上涨命名为“青黄不接效应”?
8?9月份,除了“食品”价格环比上升相对较大外,“居住”价格环比也同样会有所提高,这种经验规律六年来也鲜有例外?仔细分析“居住”所包含的项目,其中包括“水电及燃料”?“租房”和“建房及装修材料”?我们认为,8?9月份“居住”价格环比涨幅扩大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时值毕业生就业租房高峰,由此推动了房租上涨?基于此,我们将其命名为“毕业生效应”?
由于“食品”和“居住”二者在CPI篮子中的权重之和约在47%左右,因此,如果给定其他因素不变,8?9月份应该是一年中CPI环比涨幅相对较大的月份?
上述情况意味着,即使5月份以后,粮食价格由于气候和产量等方面新信息的加入而可能出现下落,由此使得CPI上升的压力得以暂时缓解,但8月?9月的“青黄不接效应”与“毕业生效应”的叠加,则可能使CPI再度面临上升压力?由此看来,2007年CPI是否“前高后低”还不一定?
2007年CPI中值3%
在我国CPI的预测中,经常被使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通过假定货币与CPI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从而借助于M0?M1或M2的变动对CPI进行预测;第二类是基于对CPI篮子中主要子项变动趋势的分析,来对未来CPI进行预测;第三类是从同比指数原理出发,通过测算“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来对CPI进行预测?考虑到去年粮价的骤然上涨可能造成时间序列数据产生结构性断点,从而影响回归分析的准确性,我们这里使用第三类方法来对2007年各月当月同比CPI数据进行预测?
根据翘尾因素原理,可以推算出2006年CPI上涨对2007年各月产生的“翘尾因素”影响大小?根据分析结果,除去12月完全不受“翘尾因素”影响外,其他各月即使是受“翘尾因素”影响较小的月份(2月)也有1.09%,最大的月份(7月)则高达2.72%?与之相比,2006年各月受到的“翘尾因素”影响则要小得多,即便是最高的月份(6月和7月)也只有1.41%,最低的月份(2月)甚至为-0.81%?从全年各月“翘尾因素”的算术平均值来看,2007年为1.76%,比2006年的0.52%高出了1.24个百分点?根据这种情况,单纯从“翘尾因素”的影响来看,2007年的整体CPI水平将会比2006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由于总体CPI指数为“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之和,在计算出“翘尾因素”后,只要再估算出新涨价格因素,就可以给出2007年各月CPI当月同比的预测值?
在对新涨价因素的估计方面,可选择估计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一,依据离当前越近的数据越接近当前现实的“拇指原理”,直接沿用2006年各月新涨价因素?
方法二,考虑在粮价上涨推动CPI变动这一现象上的相似性,由于上次粮价启动于2003年第三季度,到2003年第四季度变得明显,并显著影响到了2004年的CPI水平,因此,无论是从粮价的启动时机上,还是从对后续年份的影响上,2003年都酷似2006年;如果这样,或许2007年也会与2004年更为相似,那么,借用2004年各月的新涨价因素就应该是合理的?
方法三,考虑处于2004年和2006年两个经济极为活跃年份间的2005年,经济各项指标总体都较为平稳,或许其各月的新涨价因素反应了我国物价在常态下的自然变动特征,因此可以借用2005年各月新涨价因素?根据上述假定,我们分别提供了基于上述三种新涨价因素估计的2007年CPI各月的预测值?
根据三种估计,2007年全年CPI累计同比水平估计处于在2.7%-3.4%之间,区间中值3%?年内高点可能出现在以下四个月份:2月?3月或者9月?10月,以不同新涨价因素估算的月份有所不同?
因此,如果央行未来迫于CPI上涨压力而不得不加息?且其决策模式并非“预案式”的(即根据设想的可能出现的情景,制定相应政策并设定“触发点”,一旦达到“触发点”立即执行)而是“救火式”的(即只有当情况变动明朗,才开始制订方案,然后报批执行?给定当前央行的独立性水平,此种可能性更大),真正敏感的时期可能应在4-5月与8-10月?当然,在市场目前已形成较为一致的加息预期的情况下,未来CPI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得加息传言四起,并对市场形成扰动?
2007年各月当月同比CPI(%)
月份 2007年翘 沿用的新涨价因素 2007年各月当月同比CPI估计
尾因素 2006 2004 2005 基于2006年 基于2004年 基于2005年
1月 1.6 0.9 1.1 0.7 2.5 2.7 2.3
2月 1.1 1.7 0.9 2.5 2.8 2.0 3.6
3月 2.0 0.7 1.2 1.6 2.7 3.2 3.6
4月 1.8 0.8 1.8 1.2 2.6 3.6 3.0
5月 1.9 0.8 1.7 1.1 2.7 3.6 3.0
6月 2.4 0.1 1.0 0.2 2.5 3.5 2.6
7月 2.7 -0.4 0.8 0.2 2.3 3.5 2.9
8月 2.4 0.1 1.5 0.4 2.5 4.0 2.8
9月 1.9 1.0 2.7 1.1 2.9 4.6 3.0
10月 1.8 1.3 2.7 1.4 3.1 4.5 3.2
11月 1.5 1.5 2.2 1.2 3.0 3.7 2.7
12月 0.0 2.9 2.4 1.6 2.9 2.4 1.6
平均 1.8 1.0 1.7 1.1 2.7 3.4 2.9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