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面对"禁商令"中企转型还是撤退 百姓青睐中国货

来源:国际金融报媒体 作者:魏红欣 2007-03-07 14:1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没有中国货的一年生活,简直就是在和家人争吵中度过的……经过这一年,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产品,你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会变得艰辛,而且家庭开支也会大增。今后10年的时间,我再也没有勇气过‘没有中国货’的日子了。”一个美国家庭主妇在回顾自己一年不买中国货的经历时,讲述了这番感受。
之所以一年不买中国货,这位美国主妇只是为了做一个试验,评估一下中国产品对她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而未来数月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百姓或许也要经历这样的日子,但这一次,“没有中国货”不是为了做试验,而是因为这些国家相继出台的限制外籍商人法令或措施。“禁商令”之下,这些国家可能再难觅“中国货”的影子。
1.普通百姓青睐中国货
自零售禁令实施以来,莫斯科的市场状况越来越糟。零售市场上的食品和商品价格已大幅上涨,肉类和蔬菜价格涨幅尤高。零售禁令还造成了莫斯科各市场70%以上的摊位空置
1月15日开始,俄罗斯移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从2007年1月15日到4月1日,外国人在售货摊、市场以及商店以外的场所从事零售业的人数应限制在零售业总人数的40%,全国115个大型露天市场将陆续关闭。从2007年4月1日开始,外国人将被禁止从事零售业。
俄罗斯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的新移民法,在独联体国家引起了连锁反应。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出台限制外籍商人的法令或措施。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宣布,自2007年4月1日起,限制外国人在吉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活动的人数。其法令与俄罗斯限制外国劳工的法令如出一辙。
颇具戏剧性的是,俄罗斯的法令还未实施一个月,莫斯科市政府就“朝令夕改”,宣布允许所有希望继续经营的外国商贩返回市场。当然,“开禁”仅限于莫斯科,俄罗斯其他地区目前对此尚无动作。莫斯科市政官员强调,此举只是在俄本国商贩入主零售市场之前的权宜之计,通过配额限制外国商贩的政府禁令并未解除。
莫斯科宣布暂缓外国人经商条令之后,吉尔吉斯斯坦再次紧随其后,吉政府于3月3日举行会议,宣布原定于今年4月1日起生效的有关限制外国人经商的法案,在2008年1月1日前暂缓实施。
从目前来看,这些国家先后出台限制外商经营的措施,最终将如何收场,还很难预测。但自相关禁令公布以来,对外商以及当地百姓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两国相继宣布禁令以来,都出现了大量外商抛售产品的状况,而中国商人在这个群体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据统计,目前在俄从事零售生意的外国商人有100多万,其中90%以上是中国人。而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处不完全统计也显示,目前在吉经商的中国公民约有4000至5000人。这一数字几乎占在吉外国商人总数的一半。
受该禁令影响的不仅仅是包括中国商人在内的所有外国商人,随着众多国外商人的撤退,本国居民也开始切身感受到这些被他们视为“隐患”的外国商人,已经和他们生活上的便利密切相关。
据莫斯科市消费市场和服务司副司长斯列帕科介绍,自零售禁令实施以来,莫斯科的市场状况越来越糟。零售市场上的食品和商品价格已大幅上涨,肉类和蔬菜价格涨幅尤高。零售禁令还造成了莫斯科各市场70%以上的摊位空置。一项最新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实施零售禁令后,59%的俄罗斯居民认为,政府所形容的该法令将带来的良好结果并没有出现,也没有看到市场上的商品种类、质量、价格和服务等因此有什么起色。
吉尔吉斯斯坦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吉国当地中低收入居民,十分喜欢采购薄利多销的中国商人经销的商品,很多老百姓都希望政府能留住华商。据悉,在普通吉国百姓生活中,所需的大部分日用品和轻工业品来自于中国商贩,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退休和收入不太高的当地人来说,中国商贩的存在对保障他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担心,中国商人离开后,物价会出现飞涨的局面。
面对上述情况,莫斯科和吉国政府“急刹车”,选择了暂缓实施禁令,也就不难理解了。
2.莫斯科效应能否扩散
俄罗斯此次政策出台并非权宜之计,是其经济连续快速发展、国力恢复、国际地位提高后的必然选择。从整顿的法律政策指向及俄政府高官对新法律的解读看,其目的与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和结构改革的战略构想目标基本一致
在俄罗斯,目前的“开禁”仅限于莫斯科,远东等地区没有传出任何相关消息。俄罗斯中国总商会驻斯摩棱斯克代表王武奎认为,这不过是俄罗斯政府的一个暂缓措施,整顿市场和管理移民的最终目的不可能改变。
而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总理伊萨别科夫在3月3日的政府会议上也表示:“我们没有取消这一法令,对该问题进行长期的讨论表明,该法令的出台没有经过深入分析。”伊萨别科夫同时表示,将成立以第一副总理乌谢诺夫为领导的工作组,听取各方意见后再对该法令进行讨论。
在行家看来,俄罗斯此次政策出台并非权宜之计,是其经济连续快速发展、国力恢复、国际地位提高后的必然选择。从整顿的法律政策指向及俄政府高官对新法律的解读看,其目的与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和结构改革的战略构想目标基本一致。
“长期依赖充足的外国商品,俄罗斯本国的轻工业怎么发展得起来?拿目前俄罗斯的织布行业来说,他们至今只能织一米宽的布,相当于我们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织布水平。把外国商人赶走是痛定思痛的方法。”王武奎称。
在吉尔吉斯斯坦,此时出台限制外国公民经商法案也并非偶然。吉政府希望通过此举来摆脱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吉失业率高达17%。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吉为了化解俄罗斯“禁商令”带来的压力。
但业内人士指出,吉国限制外籍商人的法令,并不会为吉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一些事实和数据表明,中国商人在当地往往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发展。据我驻吉使馆商务处统计表明,在吉经商的一个中国商人往往会给当地增加三个就业岗位。
据了解,目前在吉国经商的华商,主要集中在吉国首都比什凯克以及奥什州,总人数不超过10万。这部分中国人中,从事商业零售业的仅在2万人左右,其余的人大多在餐饮、种植、生产性企业中工作。按照吉国法令,他们并不在清理范围之内。
中国驻吉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刘传武参赞表示,中国商人对吉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他表示,近几年中吉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额逐年大幅提高,2006年中吉贸易额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达到22亿美元。其中2/3的中国商品是经吉尔吉斯斯坦转口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使吉坐收贸易中转国之利。中国商人每年对吉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高达2亿美元以上。
莫斯科市政府率先取消“禁商令”的做法,让正处于观望和期盼状态的外国商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他们盼望着“禁商令”能在俄全国范围内解除。一些中国商贩表示,如果俄政府取消“禁商令”,他们会立即卷土重来。但对于重新“进城”做生意,另外一些商人则持观望态度,并表示还未做好准备。一位从事服装生意的陈先生认为,莫斯科政府只是暂时取消了“禁商令”,是个权宜之计,因为通过配额限制外国商贩的政策并未取消,不能盲目乐观。他表示,尽管将来营业可能更有保障,但由于租金等问题,货物价格很可能会提高,客流也可能受影响,生意可能会不好做。
3 转型比撤退更有意义
整顿市场秩序是为了建立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投资环境,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商人来说是利大于弊,企业要认清这种发展的大趋势,并适应独联体国家国内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调整经贸合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从该国政策调整中捕捉新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禁商令”并非针对华商,也不会影响到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贸关系,它是所在国政府一系列市场整顿政策的延续。同时,“禁商令”使得规范贸易获更大空间,“禁商令”可能使少数“倒包者”的淘金梦破灭,却为规范贸易留出了更大市场空间。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姜振军认为,“禁商令”带来的希望有二:一是在俄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对俄规范贸易量将迅速放大,但由于需缴纳关税等原因,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必然缩小,客观上对我国企业到俄投资兴办生产加工型企业形成吸引力,从而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二是俄“重工业很重、轻工业很轻”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但俄正致力于增加轻工砝码,产业结构逐步向民生工业转型,这种转轨需要中方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俄轻工企业改造也需要中国企业参与。这些都是多年来难得的新商机。
一些长期研究俄罗斯及远东地区经济的专家也指出,虽然这一法令对我国边贸“倒包”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对那些通过正规渠道开展对俄、对吉等国贸易的企业、个人而言则是一件好事,“灰色清关”的终结意味着贸易环境将更加公平透明和规范化。
随着中国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商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投资合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远远高于中俄贸易原始阶段的“倒爷”,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文化底蕴、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的积累和交融,还需要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和商贸体制的专业顾问来协助。遗憾的是,目前活跃在独联体国家境内的中国商人仍停留在低层次的贸易模式习惯体系中。
“整顿市场秩序是为了建立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投资环境,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商人来说是利大于弊,企业要认清这种发展的大趋势,并适应独联体国家国内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调整经贸合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从该国政策调整中捕捉新的发展机遇。”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认为,对于有志在俄罗斯及乌、哈、吉这些地区大展拳脚的中国商人而言,谋求“转型”也许比“撤退”有意义得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