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1日人民币有效汇率达到阶段性高点,实际有效汇率创出汇改后的新高,名义有效汇率创出汇改后次高。专家认为,有效汇率升高的滞后效应可能是3月份贸易顺差急剧缩小的原因之一。
实际有效汇率是在名义有效汇率基础上平减物价指数,即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对货币本身价值变动影响后的有效汇率,能够综合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
有效汇率大幅上升
汇改以来央行仅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元、英镑等的中间价,并未对外公布有效汇率。为了显示人民币真实的升值幅度,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日前表示,应该更多关注人民币的有效汇率。目前对于人民币有效汇率,国内外不同的机构有多种算法,其中包括国际清算银行在内的国际机构公布的数据比较权威。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1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是98.95和97.06。汇改以后,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在2005年11月1日达到99.13的最高点;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还从未突破过96。今年2月实际有效汇率97.06的水平不仅是汇改后的新高,同时也是四年以来(2003年2月1日以来)的新高。
从数据看,今年1-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为3.1%。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真实升值速度明显加快。
贸易顺差滞后缩减
专家认为,前两个月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幅加大,其滞后影响可能是刚公布的3月份贸易顺差突然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真实汇率上升,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而进口商品则变得更加便宜。
在经过了连续9个月贸易顺差超过100亿美元之后,今年3月份贸易顺差突然降至68.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43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速仅为6.9%。尤其是对升值最为敏感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出现罕见的负增长。除了出口退税的影响以外,人民币实际升值速度加快可能是贸易顺差缩减的原因之一,其影响可能滞后一到两个月。
尽管去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3.35%,但经过国内多位专家测算,去年人民币有效汇率基本走平。国际清算银行的测算结果是名义有效汇率微升1.8%,实际有效汇率则下降5.5%。这被认为是推动去年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8月之前,人民币有效汇率与贸易顺差基本上呈反比变化,升值加快,顺差减少;升值放慢甚至贬值,则顺差增加。但是从去年8月份开始,有效汇率对顺差的约束作用突然"失效",顺差与有效汇率增长均比较快。今年3月份顺差突降,有效汇率的滞后效应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