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流动性回收力度将加大 "五一"前加息可能性减小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鲁政委 2007-04-24 22:0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发布会透露的信息显示,继续加大流动性回笼力度,抑制固定资产投资,促使经济适度回调是未来调控的主要任务。物价上涨趋势值得关注,但短期(“五一”前)加息的可能性很小。
  流动性:回笼力度仍将加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介绍金融货币形势时表示:“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流动性过剩仍较突出”。同时,在谈到“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时,发言人在两处都认为是“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压力大等”。其中,国际收支不平衡与流动性过剩成为位居前列的两大问题。这意味着,未来将会继续加大流动性回笼力度。具体措施方面,除了已被多次使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掉期和公开市场操作外,此前媒体所透露的“特别国债”可能也将很快提上议事日程。
  而为给未来货币政策留出必要回旋余地,减少外贸顺差、从源头缓解被动投放货币输入流动性压力的具体措施,未来也会受到宏观当局的重视。比如,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加大进口力度,相对减少出口特别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等措施,可能也会陆续出台。同时,外汇投资公司的筹建进程也将努力加速。
  物价:短期不会加息
  虽然3月份当月CPI达到3.3%,单月同比较上月提高了0.6个百分点,累计同比则提高了0.3个百分点,为2005年2月以来当月同比最高水平;但1-3月份累计2.7%的涨幅因低于全年3%的预定目标而仍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仅如此,如果扣除对该数值起着重大推高作用的“翘尾因素”,1-3月份新涨价因素仅为1.2%,与上年同期持平;剔出粮食和能源的核心CPI也仅为0.9%,也与上年同期大致持平;从环比来看,3月价格负增长,说明物价出现了回落趋势。除CPI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能源价格指数目前相对去年末也都保持着稳中有落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显示:至少在目前看来,物价“总体较为平稳”。
  但是,李晓超同时表示,考虑到当前粮价领涨CPI的情况,以及未来粮食产量的不确定性、资源价格的调整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可能,未来价格存在继续上涨的压力。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看来,所有这三项的未来涨跌,都还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且对于资源价格改革,政府会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出台时机和力度。与此同时,在谈到“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时,发言人也完全没有提到通胀压力的问题。因此,即使是从抑制通胀的预调角度考虑,眼下(或者说“五一”前)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央行更可能根据未来形势发展边看边调。因此,短期加息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很可能是在6月份及以后。
  固定资产投资:满意回落趋势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李晓超采用了“增速高位回落”这样的措辞。“高”显示宏观当局对目前投资水平仍不满意;“回落”说明对其发展趋势还是肯定的。这可以从他在另外一处谈到一季度经济增速加快时的表示看出来:虽然其他指标都在加快,但唯独固定资产投资是“有所回落”的。这说明宏观当局对投资增速的发展趋势还是比较满意的。
  尽管如此,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仍是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消费和进出口的较快增长缓解了宏观当局对投资减速可能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的担忧。这无疑增强了宏观当局未来继续调控固定资产投资的信心和动力。在这中间,今年以来一直高于整体投资水平的房地产投资,以及高能耗、重污染行业,将是未来主要调控对象。
  经济增长:尚未过热但需回调
  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达到了11.1%,为199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历史次高增速(最高增速为2006年第二季度的11.5%)。李晓超指出:无论是从我国目前所处经济发展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还是从国际化角度,抑或是从拉动经济增长因素考虑,我国目前的经济高增长都有其合理性。如果从判断过热与否的标准来看,我们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高低,还要看价格指标与物资支撑情况。而目前的形势显示,虽然“存在着一定通胀压力”,但总体物价水平仍在可接受范围内;而物资保障也是充裕的。因此,目前经济高增长是有其合理性的。
  尽管如此,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仍有必要适度回调。这不仅是因为“一定通胀压力”的存在,使得我国经济“存在着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出口、重工业在拉动目前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依靠它们拉动的增长在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据此判断,宏观当局希望未来经济增长速度能够在目前基础上适度回调。我们估计,宏观当局满意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在10.5%左右。就此我们预计,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小幅回落到10.8%左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