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立志擎起重卡民族大旗
———访中国重汽董事长王浩涛
上半年是重卡销售的黄金季节,目前正值国内重卡需求旺季,中国重汽(000951)更是凭借良好的销售模式和良好品质,一季度销量大增,一季报显示, 2007年首季度共销售重卡13996辆,同比增长69.1%,实现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99.3%。
对于一季度的优异表现,中国重汽董事长王浩涛在日前的股东大会上表示,今年重卡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反弹势头,工程用车需求相当旺盛,造成一季度公司重卡销售情况好。有关资料显示, 一季度重卡累计生产120548辆,同比增长61.95%;销售105374辆,同比增长59.75%。其中3月份产销率高达99.02%。 公司方面表示将集中精力专注地做强重卡市场,立志擎起国内重卡的民族大旗。
下半年销售可能进入淡季
但王浩涛同时表示,与上半年重卡销售火暴场面相比,下半年销售可能进入淡季。因为下半年北方地区的施工已停止,南方也进入雨季,施工会放缓,重卡需求会有所减弱。但目前重卡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从今年开始,高速路将采用计重收费模式,在货物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计费模式的改变,超载现象也会得到相应的遏制,因此重卡需求量会有所增加。同时国民生产总值(GDP)持续保持快速增长,重卡的需求与之密切相关,GDP的增长会带动重卡的需求。
为抓住机遇,中国重汽早就开始调整重卡产品结构,提升整车技术含量,单车的价格也有所提高,整车厂毛利率由2006年同期6.8%上升至9.0%,同时公司生产的国内重卡第一品牌HOWO系列销售比重逐步上升,估计占销售总量的比重为50-60%,因此整车销售价格比2006年同期增长8.6%。
技术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问及如何看待重卡行业激烈竞争时,尤其是一汽、潍柴、陕汽等第一梯队的围攻时,王浩涛平静地说:“我们不怕竞争,也很清楚地了解对手,只有竞争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正如,德国有宝马和奔驰的竞争,才造就了汽车行业的两大世界顶尖品牌。技术改造是握在中国重汽手中的一把利剑。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拟实施满足新一代重卡开发需要的总装配生产线改造、驾驶室工装模具开发、驾驶室冲焊生产线改造等技术改造,2007年进行第一期项目投资,计划投资总额为4亿元。项目采取边建设边投产的方式进行,总建设期为三年。预计项目完成后,每年新增收入14亿,新增利润1.4亿。
“这一切都是为下一代重型汽车所必备的生产技术做好基础准备,为重汽863项目的产业化奠定技术基础。” 王浩涛说,“未来几年公司出产的重卡,无论是安全性能还是环保上讲,绝对不逊色于进口车。”
随着重卡整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动机技术上暴露出的问题日益明显,如何解决发动机技术落后的问题逐渐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对于投资者比较关注的发动机问题,王浩涛表示,“一个好的企业没有过硬的产品时,再厉害的销售网络也将无济于事。”
其实,中国重汽是一家技术型企业,公司始终将技术战略放在四大战略之首。王浩涛说,在发动机领域,公司已迈进技术先进行列。据悉,中国重汽的发动机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随斯太尔整车技术一起引进的,发动机实验室是公司最强也是最先进的实验室。长期以来,公司对发动机实验一直长抓不懈。“立足于自我,走在时代前面。” 王浩涛如此总结。公司所研发的柴油机发动机符合“欧III”标准,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可采取定单化生产进军北京的重卡厂商。
走国际化路线
同时,由于重卡是资金、技术、劳务密集型企业,与国内轿车行业相比,重卡更能擎起走国际化战略的大旗。“未来几年内,国内的卡场市场会趋于饱和,要想取得更大市场份额,必须依赖于国际市场的突破。国际市场每年需求大约在150万台,因此公司的重卡占有率还有足够的提升空间。”王浩涛说。
2005年中国重汽就明确提出走国际化路线,从原来出口整车不足300辆,去年一举突破6000多辆。对于国际市场的开拓,公司将重点关注四大板块。首先,公司将积极关注如伊朗、阿联酋等西亚产油国。据了解,伊朗国内的重卡全部依靠于进口,去年一年,中国重汽在该国销售重卡车达4000多辆,超过沃尔沃成为该国重卡第一大供应商。同时,在俄罗斯及独联体等国家也蕴涵着巨大的卡车需求,公司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和完善的销售网络,迅速进入该地区的销售市场。此外非洲市场因百废俱兴,工程建设、油田开采等多重因素刺激,对重卡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目前公司正积极寻找机会。同样在东南亚地区, 重卡市场一直被日本人垄断。由于东南亚天然气资源丰富,重卡多采用天然气发动机而很少用柴油机发动机,因此制约了柴油机发动机重卡的销售,于是公司加大天然气发动机的研发,终于成功突破该技术难题,为公司重卡进军东南亚市场消除了技术障碍。
同时记者还获悉,中国重汽的“SINOTRCU”品牌当选商务部2006年“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以及“中国重汽”品牌被评为“机电商会推荐出口品牌”都是业界对中国重汽品牌的肯定,也为下一步继续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到十一五期末,中国重汽在上述四大市场销量突破10000辆,同时在逐步走“农村保卫城市”的路线,在恰当时机,打入欧盟的前苏联等国家。“目标就是将自己放在国际化舞台上去评估自己。”对于中国重汽未来的国际化战略, 王浩涛如此诠释。“公司将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自家的地还没有整好,绝不去搞外家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