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公开市场例行操作中,央行将发行350亿1年期票据,这一发行量与上周同期持平。但业内人士却认为,巨量到期票据以及5月份超快的贸易顺差增长情况给央行的流动性回收造成重压。另外日渐浓重的通胀预期也在考验着市场的神经,央行不仅面临再度加息这一敏感的话题,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也随时有加大的必要。
根据统计,6月份央票将到期数量为4400亿,是年内央票到期规模最大的月份。而来自贸易方面的数据更不乐观,根据昨日中国海关的统计,5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高达224.5亿美元,远超4月的168.8亿美元,并高于市场预估中值188亿美元。在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超快的贸易顺差将直接转化为外汇占款;届时,随着央票到期的增加,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将再度出现过剩。
为平衡5月18日"三率齐动"给市场带来的冲击,央行在此前两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连续向市场净投放资金超过千亿。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放缓的激励下,各期限票据的发行利率均快速企稳。不过债券市场似乎并没有受到央票利率走稳的利好刺激,分析师表示,央行希望稳定央票发行利率的意图明显,但目前债券市场主要受紧缩预期影响,新票刺激效果有限。
5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变动数据将于今日公布,而在此前,由于肉、蛋等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许多机构都纷纷调高了对于5月份CPI的预期,多数机构认为将轻松逾越3%调控目标值,达3.2%-3.6%的水平。一方面,流动性过剩成为去年以来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面对资产价格的泡沫迹象,CPI的上涨很可能成为引爆整个通胀的导火索。央行进一步紧缩的预期在市场再度蔓延,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再次加息以外,央行目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加快流动性的回收。
尽管央行今年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两次发行定向央行票据,但是对于投资的抑制作用仍然有限。而另一方面,尽管汇率小步快走的升值步伐正在加快,上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度突破7.64的水平,但国内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态势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而有所缓解,还可能继续扩大。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已经走到了一个敏感的火山口上。业内人士表示,在5月份经济数据正式公布之前,债市主要受紧缩政策预期影响,投资者心态将十分谨慎。
(最新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中国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3.4%,增速快于4月份的3.0%,不但创年内新高,而且是自2005年2月以来的高位。受猪肉价格上涨影响增速明显加快,显示物价上涨压力巨大,政府推出进一步紧缩措施已经箭在弦上。
统计局同时公布,1-5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2.9%,增速高于1-4月的2.8%,略微低于政府今年设定的3%以内的调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