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机构测算,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继续超越3%这一"警戒线",加息预期重新抬头。但综合来看,估计央行会权衡价格上涨的各种因素和加息影响之后,才会决定近期是否加息。为此,专家认为,减免利息税或先于加息。
当前市场对政策预期存在分歧,这可能是导致近期市场震荡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3-5月CPI连续超越3%,5月份更是达到3.4%。为抑制通胀,央行在3月18日和5月19日两次加息。近期,机构根据各自模型测算的6月CPI同比涨幅多在3.5%-4%,其中申银万国预测CPI涨幅达到4.1%。
分析师们认为,推高6月CPI涨幅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去年物价指数基数偏低,二是肉蛋禽等食品价格走高。
首先,去年二、三季度CPI涨幅正处于2004年以来的低点,2006年6月CPI同比仅上涨1.5%,且2005年同期物价指数也很低。因此,连续两年物价低位运行造成了基数过低,今年6月CPI很可能恢复性反弹。
其次,6月肉价上涨带动的食品价格涨幅仍会较大。部分地区受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食品运输不畅。农业部公布的"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6月同比增长14.9%,位于三年多来的高点。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6月CPI很可能走高,但对加息预期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原因之一是,利息税减免政策可能出台,实际利率最多可上升0.612个百分点,从居民层面看这可以有效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负利率局面,部分降低了加息的必要性。
另外,此次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物价上涨不同于2004年出现的全面通胀,主要表现是核心通货膨胀指数没有走高。衣着、交通通讯及服务等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近几个月一直处于下降中。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总体物价水平是否稳定不只是看单个月的数据。不是说某个月物价水平提高就需要马上加息,而是看全年能否控制在3%左右。而且,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物价波动很难用加息这种手段来平抑。
央行研究局6月底发布的报告预测,全年CPI为3.2%。这一数据略超过年初制定的目标3%,但并未失控。
如果近期就加息,央行还将面临一个重要挑战,即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通胀压力降至两年低点。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很小,降息的预期反而增加。尤其是在英国宣布加息的背景下,美元前景不妙。如果中国加息,美中利差缩小,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将增大。
从当前调控政策取向来看,更倾向于综合运用货币、财政政策等多种手段来调控经济运行中的不平衡现象。例如,各部门正通过调整储备肉方案、保险、财政补贴、限制工业用玉米加工等综合手段来平抑猪肉价格上涨。因此,面对CPI可能再次走高,专家认为不排除减免利息税先于加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