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券商综治巡礼:国信证券 行业翘楚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游芸芸 2007-09-03 11:24:3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07年在中国证监会主持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评级中被评为AA级,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家AA级证券公司之一。
  ■2007年1至7月国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78.67亿元,利润总额62.74亿元,净利润49.62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79.89%。

●1-7月五大业务成果
  经纪业务
  实现净利润22.91亿元,继续稳居行业第四位。
  投资银行业务
  实现净利润7,179万元,共发行14家项目,项目家数排名行业第一。
  自营投资业务
  实现净利润6.67亿元(未包括公司本部投资收益15.76亿元)。
  另类投资业务
  实现净利润8.23亿元,按10亿元投资额度计算收益率为103%。
  资产管理业务
  实现净利润1.3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达54亿元,居行业第二位。

  只有勤耕种,才会有收获。历史总是一次次印证这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近几年,国信证券稳扎稳打、踏实经营,多项指标排名行业前列:公司是全国仅有的两家AA级证券公司之一;今年前7个月公司实现净利润49.62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9.89%;经纪业务1-7月实现22.91亿的利润;6个营业部利润过亿元;投行业务共发行14家项目,储备项目合计有100家以上;自营投资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的投资收益率均在85%以上……
  这些数字都诉说着一个最真切的变化———国信证券正实现着从一个中型、区域性券商向一个全国性的、大型证券公司的转变。
  在记者采访过的投资者中,对国信证券的印象都是:稳健、踏实。
  走入国信,记者最深刻的感受是员工们专业、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积极、谨慎的精神面貌。在与公司领导和员工的交谈中,记者几乎感觉不到上述成绩的影响。每个人对于那些数字很少提及,他们更多的是在谈竞争,谈不足。
  “对于我们来说,别人跑一步,我们需要跑两步,而且必须稳健地跑。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领先。”国信一位营业部普通员工对记者说。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券商行业,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意味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
  回首中国证券市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不仅英雄辈出,也是处处悲歌。国信证券秉持的生存法则是:紧紧抓住三条主线———“战略、机制、人才”,规范运作、踏实苦干。
  辛勤劳作,总有回报。在行业的大浪淘沙中,曾经引领潮头的一批大券商陆续倒下,但国信依然坚毅伫立,并且走在了行业前列。

●高风险转向低风险
  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四面楚歌,行业一片低迷。国信与很多券商一样,经历着阵痛———公司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亏损较大,陷入窘境。
  在这种情况下,国信对证券公司的经营方式和赢利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果断地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对经营战略进行了调整。
  一方面,继续大力拓展低风险的经纪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另一方面,对高风险的自营投资业务和传统的资产管理业务严格控制规模,并逐步调整和转变业务发展模式,向低风险、可控风险的领域发展。
  随后,战略调整的效果逐步显现———公司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为2.59%,部分营业部的利润年增长在50%以上。与此同时,投行业务将IPO项目作为重要业务方向,规避了销售风险,业务收入和项目数量也开始逐步攀升。
  而对于高风险业务———自营投资和资产管理,则大力“瘦身”。2004年底公司自营业务仓位已降至50%左右;资产管理业务里传统保本保底的理财项目全部清理,极大地规避了风险,保存了公司实力。
  2005年,证券行业开始露出景气的曙光,此时,大力推进战略转移的国信证券,除了继续加大在经纪和投行两项基础业务上的筹码外,也开始逐步开创新的利润增长点:权证创设抢占了先机,取得了较好业绩;资产管理业务发行了没有任何保本保底承诺的“金理财”稳得收益集合理财计划;固定收益业务也开始起步。
  2006年,上市公司股改的全面启动给证券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此时,国信证券则不失时机提出“以经营绩效为中心,在发展基本业务同时创新发展”的目标。当年经纪、投行等基本业务份额持续扩大,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上升至3.76%;投行股改业务行业排名第三;公司开始筹备融资融券、创业投资等创新业务。由于市场行情转暖,为保障系统安全通畅,公司对系统进行了二期扩容,公司系统运行至今,基本稳定通畅,经受住了交易量剧增的考验。
  通过三年的业务重心的转移和经营战略的转变,国信证券在基础性业务上拉大了与其他券商之间的差距,扭转了过去基础性业务相对较弱、靠高风险业务博取收益的经营模式,形成了各项业务齐头并进,均衡增长的稳定局面。

●动力制动相辅相成
  业务的均衡发展并没有让管理层停止思考:公司发展过程中,需要注入强劲的动力,才能运转得更平稳,更快速。而这个动力就是对员工的激励机制。
  依据证券市场形势和政策环境发生的变化,国信证券对业务管理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变革,推出了独立核算制度,其核心思想就是划小核算单位,使每个员工都能根据自己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准确计算出自己的收入水平。
  例如,公司出台的专门针对经纪业务的经理制度,在重新定位营业部功能和营业部总经理角色的基础上,明确界定营业部的价值和贡献;在经营结果与收入分配之间建立明晰的对应关系,实现营业部经营目标与营业部总经理及每位员工收入和发展目标的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然而,国信始终没有忘记风险控制这一重要命题,行业中频频发生的各种风险事故,也给国信证券管理层敲起了警钟,仅有“动力”显然不够,必须严格辅以“制动系统”———风险控制,二者并驾齐驱,才可能让国信证券这趟列车行进自如。
  在这种理念支撑下,国信证券将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作为重中之重,完善了各项风险控制制度,并采取多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形成了经纬交错的风险控制体系。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将一切风险遏制于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2005年,公司在已设立风险监管总部和监察稽核总部两个专门风险监管机构的基础上,公司董事会又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同时强化了各业务部门自身的风险内控机制。
  国信证券在经纪业务上明确界定营业部业务范围,实行风险事故一票否决制;完善财务经理委派制,明确财务经理对营业部的一切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等。建立覆盖所有营业部的集中交易系统,并建设新的集中监控系统;建立风险问责制,实行“违规扣分”机制等等。
  投资银行业务明确“不经规定程序和投资银行委员会集体讨论,任何个人不能对项目作出决定”等风控制度。
  由于进行了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部署,近年来,国信证券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风险事故。在其他公司因频频出现风险事件四处“灭火”时,国信证券却将精力和时间用于业务拓展,赢得了发展的宝贵时机。

●独立核算机制护航
  如果只有战略部署,没有机制配合,也许目前国信证券很多成绩还只是梦想而已。
  “再好的构想和战略不以制度进行固化,执行力就打了折扣,不论对公司还是对员工,都是一种伤害。”国信证券管理层指出。
  国信证券在行业内率先引入“独立核算”的制度,首先在营业部推行,营业部作为独立的经济单元,由定位为准企业家的营业部负责人自主经营,拥有独立的人事权,公司只对用人进行资历、条件的审查;公司明确界定营业部的责任、权力、利益边界,营业部负责人和员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贡献计算出自己的收入。但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公司将实行严格的扣分制度,体现了奖罚分明的制度体系。
  员工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拓展客户,市场份额快速上升。今年1-7月份,国信有6个营业部净利润超过亿元;在行业排名前9位券商中,公司拥有的营业部最少,只有41家,但市场份额已经上升至4.11%,行业排名第四。
  在经纪业务推行独立核算制后,投行业务结合自身的特点,也开始实施该项制度。公司要求各业务部对所做的项目要一抓到底,同时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社会责任,设身处地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此外,公司还出台了专项奖励办法,针对保荐代表人采取了新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奖当然有罚,部门内部同样实行违规扣分制度,以强化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合规经营意识。独立核算制度的合理性在投行业务上也得到证实:截至今年7月底,投行业务主承销家数14家,排名行业第一,已实现净利润7179万元。

●重金引入人才
  证券行业的头号资源——人才,是证券公司开花结果的重要种子,需要提早播下。
  2004年,国信证券实施“人才领先”战略,向海内外的研究人员、保荐代表人、营业部总经理等个方面高级专业人才发出“英雄帖”。
  业内人士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国信证券高薪聘请首席分析师和大量引进保荐人的故事。
  30-50万年薪在2005年的券商研究团队中属于非常高的薪酬,国信证券四处邀请业内著名的经济人士,部分被邀请对象对国信证券能否兑现这么高的年薪存在顾虑。当时国信证券郑重承诺,30-50万只是基本年薪,并不包括其他薪酬。在打消其疑虑后,国信证券对原办公环境进行重新装修,给每个首席分析师建立专门的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助手。
  通过这次战略性重建,国信证券的研究实力从原来的默默无闻跃居业内前列,初步树立了研究品牌。在“新财富2006年度最佳分析师”评比中,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综合排名第五,10人次获得“最佳分析师”称号。目前研究团队共有60余人,其中首席分析师14名,资深分析师20多名。
  同样的方法依然适用投资银行业务。在高薪聘请投行保荐代表人的同时,投行队伍用公开竞聘的形式产生业务部门总经理,同时部门总经理与员工自主双向选择,建立投行业务团队。
  国信管理层认为,专业人才汇聚在一起才会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创新,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公司下重金四处招纳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要使头脑风暴在内部不断爆发,才能实现人才的团队效应。
  有了大规模的人才储备,现阶段国信证券投行的团队已逐渐扩张:今年投行拥有保荐代表人51个,排名行业第二,业务部门已上升至16个,上半年发行项目过会率为100%,同时拥有储备项目100多个。不但如此,国信所发行的公司股票上市质量较好,“质量高,速度快。”成为客户评价国信投行最常使用的一句话。
  国信证券表示,现在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公司还将继续大力引进保荐代表人、固定收益证券业务专业人才、直接投资业务专业人才、QDII和QFII人才等高级专业人才。

●多种培训留住人才
  除了大量引进人才,公司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防止员工流失。国信证券提出“留住人才”计划,加大了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并给员工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公司投行部门今年将追加培训费2000万元,这个数字是部分券商同类培训费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为提升员工品质、增强国信证券竞争力,公司正考虑选派部门总经理和保荐代表人及优秀骨干员工参加知名商学院的EMBA培训班等措施。这些方式无疑在行业内都是罕有的。
  实际上,要真正留住人才,建立稳定的人才队伍,公司文化才是生成凝聚力的主要催化剂。
  国信证券对全体员工提倡“务实、专业、和谐、自律”的企业精神,倡导“创造价值,成就你我”的核心理念,并由此铸就了国信“开放、透明、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
  目前,这种理念和文化已经渗透到公司的各个方面:在制度设计上,公司所有制度变革都贯穿了核心理念。同时,在决策上,公司所有重大事项都通过会议集体研究讨论,然后组织实施。在用人上,公司所有职位的任命都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办事,重要职位如投行业务部门总经理、首席分析师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人才。在收入分配上,分配制度在内部公开,员工可根据自己的贡献大小定义出自己的收入水平。
  这种公平透明的文化让员工主动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前途结合在一起,个人成就完全依托于公司实现的价值,由此,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大幅提升。
  国信证券一位经纪人说:“以前我到公司只是为了那份薪水,但现在,公司已经成为缔造我梦想的一个平台。国信发展得越来越大,我也逐步从一个不懂金融的学生,成长为一个专业人士,不但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也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状况。因此,对我来说,只有公司发展得越快,我才会生活得越好。”

●不断扩大优势
  中国金融业正在开放的号角中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证券市场带来黄金发展机遇。而证券市场焕发出来的前所未有的活力,也正吸引着全世界的投资人。
  国信证券管理层深知,随着外资的逐渐进入,行业内的竞争将越发激烈,国信证券的成绩只是暂时的,未来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国信证券虽然在行业中具有一定优势,但还属于“有优无势”,未在行业中形成绝对优势,尚无明显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今年公司提出“固本强基、扩大优势、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发展战略,要求全体员工提高认识境界、思维层次,放开视野,向更高目标迈进。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信证券将继续巩固两大基业———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今年,公司投入更大力量支持和保障经纪业务发展,特别是在市场营销、区域管理、服务升级、技术保障、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布局和安排上取得新的突破。
  投行业务方面,证券行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会,红筹股的回归、深市的上市规模布局、债券市场的巨大发展机会,股权投资的试点和推广等使得今后的市场容量将巨幅增长。有鉴于此,今年国信将在多方面重点做好考核激励机制的建设和人才的引进。
  其次,公司着力扩大四方面的核心优势:一是发展扩大管理优势;二是发展扩大资本优势;三是发展扩大人才优势;四是发展扩大技术优势。
  此外,今年投行又推行新举措:所有投行的项目必须有国信经济研究所出具的第三方报告,否则公司不予审核。研究所需强化报告的质量和分析师的责任,制定专门的办法,形成制度,如果项目出了问题,研究所和分析师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公司将从资管、固定收益、另类投资、融资融券、金融期货和直投业务等六个方面抢占行业制高点。目前国信证券在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方面基本都准备就绪,正在争取第一批试点,同时,资产管理等业务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正进入再次发力阶段。  

●努力抢占制高点
  证券业是个高度集中的行业,少数几家大公司将垄断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这已为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所证明。
  当前,中国证券业的这一发展趋势正日益强化,资本、人才、客户、业务量、市场份额正在加速向少数优质证券公司集中。预计经过5-10年的快速发展和整合,中国证券业的基本格局将大体确定。如果没有在这一轮发展中把握机遇,抢占制高点,券商将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或淘汰出局。
  同时,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刚刚出现,但已出现分化,由于业绩较差等原因,有的券商资产管理等业务已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随着行业的发展,未来只有少数几个证券公司能在上述业务中分得一杯羹,因此行业前景非常广阔。
  当记者问及国信未来的规划时,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笑道:“很简单,就是力争所有业务都站在行业前列。”
  有理由相信,那一天并不遥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