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月份敏感经济数据公布日期的临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4日表示,现在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和猪肉价格逐步趋于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短期内就能够使价格指数回落到3%以内,8月份中国CPI涨幅有可能高于7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增长5.6%,创下近十年的新高。
与此同时,相继有多家机构也公布了对8月份CPI的预测。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分析师鲁政委认为,肉蛋、粮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6月份之前价格一直下降的蔬菜,也因水旱灾害加入了上涨行列中;加之8月份翘尾因素影响仍然很大,去年同期基数相对略低,同时“毕业生效应”和“青黄不接效应”将季节性发挥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8月份CPI将再创新高,预计在6.0%-6.4%之间。
此外,申银万国高级经济学家李慧勇日前预测,8月份CPI仍将进一步走高至5.8%,通胀水平或将在今年10月达到高点,大约超过6%,年底会有一定的回落,但可能还会保持在5%上下。
对于如此高的CPI增幅,把“维护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央行将会作出何种反应?
鲁政委认为,考虑到央行七八月份已经连续两次加息,央行9月份是否会继续加息目前尚很难判断。“这取决于央行对今后一段时间通胀形势的判断,如果明年CPI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央行为扭转负利率的局面,仍有可能继续加息。”他指出。
除了加息,鲁政委还指出,在抑制通胀方面,继续大力回收流动性也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为此,除非特别国债、市场化央票发行或其他对冲工具的创新能够达到预期回笼目标,否则,准备金率和定向工具(包括央票和随后的特别国债)仍会较高频率地使用。
据了解,央行在昨日公开市场操作中,首次以“特别国债”作为抵押券,招标发售人民币100亿元6个月期正回购协议。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意味着央行正式动用“特别国债”这个工具,来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李慧勇则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对冲通胀造成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稳定居民对于未来物价的预期,稳定其消费行为。他预计年内央行至少加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