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就是美国次级债风波。由于美国次级债问题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极度的心理恐慌,进而呈现市场价格自身的错落扩大,同时价格之间的连接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市场表现为??价格跌宕起伏错落,心理恐慌错乱,政策摇摆不定的不稳定状况。
虽然当前世界经济总体趋势保持相对稳定,国际经济金融机构发布的最新经济指标显示,世界经济整体态势基本稳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是主要支持,而发达国家则呈现普遍向下调整的趋势。尤其是美国经济受到次级债的冲击,经济短期指标与长期趋势发生不谐调和难以判断的状况,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呈现全面的调整,经济悲观和市场迷失成为重要的心理影响。
2007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的主要状况集中在美元主线影响的金融资产与资源商品的全面调整,其中包括美元汇率与美国股市价格搭配的涨跌错落、美元汇率与欧元和日元汇率搭配的涨跌错落、美元与石油和黄金价格的涨跌错落,进而产生美国经济错判的市场对美元的恐慌错觉,而实际上美元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改变;同时美国货币政策错判引起美元报价体系连接的商品价格错位,反弹趋势超出市场预期。
国际金融市场发生的三种变化
笔者在2006年底在对2007年国际金融趋势的预测中曾经作出金融危机产生形式和特点变化的判断,指出未来金融危机将以信心和心理失控影响市场价格和经济基础,而2007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因美国次级债而引起的金融恐慌到价格跌宕,恰与笔者预期的信心和心理危机连接,这场次级债连接的金融信用危机则验证笔者预期的准确。
2007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发生的美国次级债导致的金融波动和调整,不仅表明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一体化的效应,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愈加紧密相关联,市场、区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攻击、相互调整、相互炒作的关联加强,并且使国际金融前景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预期,越来越不确定,最终已经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形成新金融的发展变化。从国际金融宏观角度看,国际金融市场呈现的3大新变化,既显示了资产泡沫周期和技术因素的冲击,也意味国际金融危机生成泡沫的压力。但是目前这种泡沫在可控状态,因此只是形成一种新变化,并成为未来金融趋势和潮流的指引,目前尚没有形成实质的金融危机。
变化一:价格风险已经逐渐转变为制度风险??由美国房地产市场连接次级债的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就是将金融市场风险转化为金融监管制度风险,是从价格表现的风险转变为金融信用风险,市场恐慌导致金融机构的信用失控。其中不仅是简单的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而是对于价格把握的不可持续变为信心和心理的伤害。而伴随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外汇储备资产随短期价格下跌的恐慌导致汇率机制的改变而加快,资产价值的担忧变为汇率制度的变化。特别是一些海湾国家开始有所脱离美元单一汇率制度,并逐渐开始注重多元化,甚至包括亚洲国家在外汇储备相对充裕中已经开始形成的外汇储备库的构架与设想。价格变量引起的制度性改变将会引起可能更大的信用危机。
变化二:金融产品风险转为资源价格风险??由于美元利率、美元汇率以及美国股市引起的美元资产价值发生了恐慌和悲观,美元主导的价值以及美国引导的国际金融信用发生问题;加之资源价格本身已经在2000年上半年经历了大幅度回调的技术休整,此时的金融信用风险避险心理自然转为资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特别是黄金保值与避险功能推高价格走向739美元的28年新高。金融风险与资源风险连接的避险交替使得市场和政策面临更复杂和更敏感的阶段。美元特殊地位形成的报价体系惯性必将随从美元产生不稳定和恐慌的心理,逐渐形成因资源价格囤积的溢价导致风险上升,资源战略应对将扩大甚至导致金融风险转移资源价格风险最终演变为危机。
变化三:经济全球化转为投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也难以摆脱地将全球各个经济体连接得愈加紧密,经济全球化导致的资本流动速度与效益使得投资板块的关联更加密切。价格连接收益、收益连接区域、区域连接政策使得流动性过剩形成投资全球化的新格局。价格博弈与收益风险竞争形成投资全球化的溢价效应,背景在于各国发展阶段与背景的差别创造的空间和条件。投资全球化的特点集中于价格高涨与价格收益攀比的溢价蔓延和扩大,对冲基金规模与影响是主要的平台。
上述金融变化至今尚未影响世界经济,虽然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原来预期的经济增长水平已经有所下调,但是当前世界经济基本稳定。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4%,是连续第5年增长,增长率略低于2006年的4%,主要原因将是美国经济增长下滑。2007年欧盟经济将增长2.8%,日本经济将增长2.3%,都高于美国的增长水平。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仍将是东亚和南亚,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分别为10.5%和8.5%;非洲经济将继续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拉美和西亚的增长率将略有下降,但也将接近5%。国际金融市场变化与稳定具有经济基础的支持和保障。
2007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敏感、尖锐、焦点突出,美国次级债问题的进一步恶化,直接导致美国股市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股票市场的全面下跌和普遍损失。无论从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和石油市场等角度看,价格逆转导致的价格迷失是2007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的基本特色:美国次级债问题引发全球股市暴跌,美国经济忧虑扩大;美国货币政策逆转干扰欧洲和日本预期,欧洲和日本经济不确定扩大;美国经济悲观预期引发美元信用危机,国际黄金价格上涨扩大;国家战略筹划与短期突发因素难以消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扩大;国际货币体系结构调整不确定美元前景,国际金融风险扩大。
未来国际金融前景展望
美联储降息引起的国际金融变量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预计2007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国际金融市场将面临较大的风险。一方面是美国货币政策自身引发的经济和投资变化,或许将引起更大的负面作用,不利于美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2001-2003年的利率下调应对经济收缩的对策就是一个失败的例证;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的可能性将上升,美元投资逆转将不利于美国投资信心,经济金融结构问题继续成为压力,未来全球金融动荡乃至危机可能性将扩大。
另一方面或许美国货币政策的潜在反转,即继续上调利率将影响金融市场更大的调整,不利于市场稳定,但美元主导的趋势以及份额的优势将形成美元强势呈现,加剧其他经济体以及金融市场的跌宕,包括利率、股价以及资源价格的起伏错落,金融动荡与金融危机爆发可能上升。美国全球霸权的主旨并非单一目标,这种策略或许涵盖了更广泛的应对目标。应该承认这一次次级债引发的全球波动主力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和利好依旧,因此,或许有美国更为长远的设计,最终受到冲击或引发金融危机的是发展中国家。因为,从经济、市场、规模、效率、周期等许多方面,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多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政策、策略的转变必将引起全球投资和资金流向的变化,或者刺激对冲投机的"反攻",这是十分值得警惕和防范的。而最终的长期结果将是美国回收市场风险后的收益,因为美国经济板块影响、机构规模数量以及产品市场的强大主导,都使美国有这样的力量和能力实施这种组合的战略和对策。
预计外汇市场美元汇率主导汇率协调扩大,美元将相对以强势面对金融市场,以强化美元投资信心,稳定美国经济,但美元经济风险依然停留在房地产问题和价格下跌,美元也会面临下跌压力,主要汇率水平将维持目前各自低点和高位水平,不会呈现太大的突破,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的最低点为1.45美元和111日元,最高点将在1.30美元和125日元;美元兑英镑汇率则低点将达到2.05美元,高点为1.96美元,其他货币随从调整。
股票市场将处于逐渐恢复状态,第四季度全球股票价格回调明显,但股票价格连接的心理不稳定将继续。预计美国股票市场中道?琼斯指数将会上涨到14500点,2007年的上涨幅度将达到10%,标准普尔和纳斯达克指数将随之小幅上涨。欧洲股票和日本股票将表现各异,英国和德国股市上涨幅度将扩大,预计在7000-7500点左右;日本股市年底在17000点,明年预计在19000点。亚洲股市继续保持上涨趋势。
全球黄金市场将呈现进一步上涨可能,预计2007年的国际黄金价格将有可能突破800美元,全年国际黄金价格的平均水准将在640美元左右。国际石油价格将有上涨可能,2007年国际石油价格平均水平将在68美元以上,最高有可能达到90美元,价格波动区间将会进一步扩大。主要国家和地区市场利率将会继续呈现上下各异状态,预计美元利率2007年余下时间有反转加息的可能,最终美元利率水平将达到5.0%-5.25%;欧元利率年底维持在4%;日元利率年底之前不可能上调,日本经济增长不确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主要因素。其他国家中发达国家突出美元利率追随,加息与降息各有需求;发展中国家继续处于降息之中,利率差别不仅依然存在,并且有可能成为未来积淀风险的诱因,为市场不稳定的根源。
从国际金融市场连接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金融状况,我国未来经济结构矛盾和压力逐渐扩大,一方面是我国自身结构基础、改革阶段以及竞争效率形成的历史积淀或现实困难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外部国际社会一些国家有目的、有战略、有策略乃至有针对性的筹划所致,其中既有我国自身把握的问题,也有外部炒作的压力,进而导致未来我国经济金融调控思路和方法面临局面艰难。而美联储降息将进一步扩大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阻碍乃至有所冲击我国金融改革循序渐进的方针与目标,我国经济金融面临严重考验,2008年奥运会之后的应对举措必须提前思考和筹划。
2007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的主要状况集中在美元主线影响的金融资产与资源商品的全面调整,其中包括美元汇率与美国股市价格搭配的涨跌错落、美元汇率与欧元和日元汇率搭配的涨跌错落、美元与石油和黄金价格的涨跌错落,进而产生美国经济错判的市场对美元的恐慌错觉,而实际上美元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改变;同时美国货币政策错判引起美元报价体系连接的商品价格错位,反弹趋势超出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