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存管最后难题出现券商呼吁明晰界定纯B股账户
本报讯 随着第三方存管临近收官,一些特殊账户问题也凸显出来,相关投诉也不断增加,占到部分券商总投诉率的八成以上。而在众多问题中,就包括纯B股账户的界定问题。
按规定,当前阶段的第三方存管工作只涉及人民币业务,但目前,一些情况特殊的B股账户的处理已成为难题之一,券商呼吁有关部门能对相关问题予以界定和明示。
据记者了解,在目前的第三方存管工作中,大多券商对B股的资金都是“不予处理”。这种处理的文件依据是“证监发[2007]110号”,即今年8月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做好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有关账户规范工作的通知》。在这个指导性文件中,证监会明确指出:本公告中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只涉及A股、基金、权证等人民币业务,不涉及外币业务。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B股账户涉及到境外投资人士,以及外汇管制等问题,若进行第三方存管,牵涉的问题会过于复杂,所以,证监会规定,现阶段外币交易结算资金的管理仍按现行办法办理。
但在第三方存管的实际工作中,业界一直缺失对纯B股户的明确定义,并因而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李客户原来在甲券商做A、B股交易,但现在将A股转去了乙券商,B股资金仍留在甲券商处,同时显示其人民币资产余留很少或者为零。“这种客户我们不知道该将他界定为纯B股户,还是有人民币资产的账户。”某券商清算存管部负责人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甲券商将李客户算成人民币账户,进行第三方存管的转托管,就可能导致乙券商在对李客户的人民币资金账户转托管的时候无法完成操作。目前,有些银行不允许一个身份证对应几个资金账户,例如工商银行就明确规定,一个身份证号只能对应一个资金账号。因此,如果甲、乙两家券商都将李客户的人民币资金转入工商银行,后操作的那家银行就会操作失败,给该客户无端增添很多麻烦。而如果甲券商将李客户算成纯B股账户,不进行第三方存管转换,这就意味着李客户将来无法再进行A股交易。而按照规定,一个深市A股股东代码卡可以对应多家券商的资金账户。
在采访中,很多券商工作人员呼吁,由于第三方存管是一项涉及券商、银行两个行业的巨量工程,虽然说前期已有券商进行了试点,但显然不可能将所有细节和特殊情况都考虑齐备。事实上,在实际工作全面铺开之后,券商和银行遇到了很多操作上难题,“或许,有关部门进行一些先期的协调和指导,会提高我们执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