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为18.47%,不仅高于今年年初设定的全年M2增长16%左右的目标,也高于去年末16.9%的同比增速。而自7月份以来,M2同比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高于18%,这一速度仅次于2006年上半年。M2增速过高,无疑会增加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而为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今年以来,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从9%上调9次至13.5%,不仅创出我国历史新高,目前在世界上也是很高的。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国外被认为是“巨斧”,一方面能直接锁定银行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影响货币乘数(基础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衡量货币派生能力的指标),降低货币派生能力,减缓M2增速。可是为何九板“巨斧”还没有砍下M2增速呢?
广义货币供应量M2被认为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今年以来,基础货币的增长实际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按目前统计口径,法定准备金计入基础货币,剔除准备金后的基础货币目前增速低于10%。央行今年通过各种货币回笼手段,已基本对冲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增长和到期票据。央行官员也多次强调了这一点。可见,基础货币并不是推高广义货币供应量的主因。
那么,导致M2高增长的主因就是实际货币扩张能力了。而央行报告称,9月末的货币乘数为4.46,比去年同期下降0.55个百分点,货币乘数呈下降趋势。如果真是这样,M2增速为何还是高高在上呢?
业内人士认为,这里面的原因就是央行报告中货币乘数的计算是用M2直接除以基础货币的,这个基础货币包含了准备金。经过几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的准备金规模庞大,这样一来增大了分母,自然拉低了货币乘数。
而法定准备金缴存给央行,实际不再具备货币派生能力。因此,剔除准备金后的实际货币扩张倍数要远远高于公布的数字4.46。这意味着目前银行的货币派生能力仍然相当高。这就是基础货币得到有效对冲后,M2仍然快速增长的真正原因。也就是,信贷增速过快,导致货币派生能力增强,从而推高了广义货币供应量。
银行主要是通过发放信贷进行货币创造(派生)的。银行提供的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原来贷款的货币,即派生货币。信贷发放得越多、越快,社会上的货币量派生得越多、越快。因此,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会对货币乘数产生向下的压力,但银行过快的信贷增长大大抵消了这一作用。
今年前三季度,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是16.08%、16.48%、17.16%,为2004年第二季度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今年前三个季度新增贷款3.36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3.18万亿元规模。可见,今年信贷增速明显偏快。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央行已经把政策重心从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转移到对信贷进行窗口指导,再辅以价格和数量工具。
市场人士认为,从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投资增长角度来看,信贷紧缩将会持续,力度也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