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报记者 周明
嘉 宾: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 何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元春
今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已不容置疑,全年GDP增幅或将超过11%,当前的物价上涨压力也被多数专家解读为结构性因素所致,并不会造成严重的通胀压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在2008年仍将维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而宏观经济在总体上应当继续采取中性偏紧、组合实施的策略。
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明年的走势以及明年宏观调控可能会采取哪些政策?我们请来两位专家,听听他们的观点。
2008年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主持人:2007年即将过去,中国经济无疑又延续了高速增长,明年中国经济是否还会持续这样的好景象?
何帆:如果没有干扰项,仍然按照惯性发展,中国经济在2008年将维持高速经济增长的趋势。投资的扩张仍可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可能会提高。另外,从CPI的角度来看,即使CPI今年下半年有所回落,但是从短期来看,影响食品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而猪肉供给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呈相对刚性,加上全球能源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过剩资金的追逐之下再次创出历史新高,因此2008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经济在2008年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受外部冲击、国内经济形势演变或者宏观政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有可能遇到增长放缓、资产价格下滑以及热钱流出的风险。
刘元春:我们刚刚做出的预测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全年GDP增长将达到11.44%,而2008年经济将在2007年基础上小幅回落,GDP增长速度有可能达到10.5%。
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依然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健康轨迹之上运行,在适当政策的控制下,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具有高位运行的实体基础和供给空间。同时,中国经济结构在高速增长中的自我均衡化调整以及其他因素需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因此2008年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
宏观调控将适度从紧?
主持人:今年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频频出手,对维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您认为明年宏观调控政策会有怎样的取向?
刘元春:总的来看,宏观经济应当继续采取中性定位、偏紧操作、组合实施的策略,以推动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中进行自我均衡化的结构调整。但应该正确认识在金融深化与金融结构转型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改变以往“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的调控模式,强化不同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管理,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为消除经济过热压力、延长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形态创造条件。
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相对价格调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化的核心杠杆,有步骤地进行要素价格改革和本币升值是中国中期调控的必然选择。因此,需要对不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次序、力度以及规模进行近期统筹安排,并根据货币政策以及世界形势的需要加大汇率调整的力度。
何帆: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要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遏制资产价格泡沫、防范热钱流入、加速人民币升值。一旦中国经济出现逆转的迹象,那么就必须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当宽松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快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更加严格的资本管制防范潜在的风险。
人民币加速升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货币当局的被动境地。我们仍需坚持汇率调整“低频率、大幅度”的政策建议。即使是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和热钱流入加剧的情况下,也不能贸然放松资本管制,相反应该提高对资本流入的监管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外部需求减少,需要通过财政手段支持国内的大型建设项目,以便补充新的国内需求;当人民币升值导致部分外向型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可通过税收工具加以扶植,方便其转型,或通过就业培训解决这些企业的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