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新老问题交织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期待更有作为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何鹏 2007-12-17 07:3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两个防止”成为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之后,该怎样具体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年调控的难点在哪里?政策的着力点在哪里?在16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上,与会官员、学者畅所欲言,给出自己的答案。
  新老问题交织影响宏观调控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宏观调控必须内外平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如此强调。
  李剑阁认为,美国发生的“次债危机”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这场危机远远没有见底,市场估计在今后的一年里还会更加严重的爆发,所以中国的宏观调控需要更多关注外部经济的变化。
  此外,与会专家指出,在面临资源环境问题和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些老问题的同时,当前的宏观调控还面临着诸多新问题。
  2007年中国老龄化人口从7%上升到14%,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老龄化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人口红利期是否要结束?当前的股票市场总值超过GDP,房地产市场关系到千家万户,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各种影响……与会专家指出,这些问题都须认真研究。
  稳健财政政策需两方面努力
  针对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李剑阁说,前一段时间依靠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比较多一些,现在财政政策应该扮演更多的角色,在增加消费、节能减排、改善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什么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解释说,稳健的财政政策要同时注意两个方向。
  一方面是指在财政收入极大改善的情况下,财政政策要为防止经济出现过热、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出力,要有一定的紧缩力,表现减少财政赤字的规模、减少长期国债发行数量等方面。
  另一方面,财政的重要任务是支持薄弱环节,支持西部地区项目的发展,加强项目体系的建设,对低收入居民给予更多的补贴。
  财政政策需要制度规范
  虽然加大财政对公共事业的支出,已经成为众多官员和专家的共识,但是也有人建议,未来的财政政策还需要进一步从改进体制和机制方面做文章。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铁道部原部长傅志寰建议,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省以下的财政体制,推进税制改革。
  “按照财力与健全相匹配的原则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关系。按照不同的职能实行不同的财税政策以及政绩考虑的思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平衡地区间人均享有的公共服务等差异。”
  由于目前预算问题还比较突出,收入名目较多,实际上却缺乏控制,而土地收入又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傅志寰认为,要继续深化预算制度的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把土地出让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