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4日落幕的08工作会议中定下今年的调控主基调:货币从紧+信贷调控。分析人士认为,今年货币政策从紧的路线图已经逐渐明晰,调控将沿着"货币与信贷、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三条路线进行。紧缩力度总体上将大于去年。经专家测算,M2和信贷增长目标可能分别为16%左右和13.5-14.5%。
货币信贷"双紧"抑制通胀
央行提出的08年总体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认真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和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毫无疑问,抑制通胀已成为货币信贷从紧的首要目标。
通胀问题说到底是货币问题。2007年中国CPI涨幅创出十一年新高,这与2005年以来国内流动性过剩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贸易顺差带来了基础货币供应量的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是信贷扩张增大了货币创造能力。因此,从货币政策层面上抑制通胀,必须实行货币信贷"双紧"。
分析人士认为,总体来看,今年货币政策的紧缩程度将大于去年,尤其是信贷调控,可能有更多动作。实际上,从07年四季度,央行、银监会已经对商业银行新增信贷规模进行了"窗口指导"、处罚或限制。数据也显示,11月银行信贷增长开始放慢。
对于信贷调控市场上存在不同的声音,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2008年对股票市场最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将主要来自于信贷控制,具体说将主要取决于信贷控制的力度和持续时间。
总量调控不会放松
在今年央行工作会议中,首次没有提出货币信贷调控的具体指标,例如M1、M2、全年信贷增量等。但没有提出指标,不代表没有目标。央行全年的货币政策目标,首先还是体现在总量调控上。
首先,2008年M2增速目标可能与2007年目标持平。从2001年到2006年,我国M2增长率分别为17.6%、16.8%、19.6%、14.6%、17.98%和16.94%。07年央行工作会议提出,货币信贷总量预期目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左右。到11月末,M2增速为18.45%,远高于年初的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M2目标的确立,主要考虑实际GDP的增长率和可接受的物价上涨率。如果国际组织和国内专家对中国2008年实际GDP增长10.5%、物价上涨3.5-4%的预期是准确的,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仍是比较稳定的,则2008年的M2增长率保持在16%左右的水平,比2007年减少1-2个百分点,是比较合适的。
其次,2008年信贷增速目标可能调低。2006年人民币信贷增速为15.07%,2007年初央行预期全年新增贷款3万亿元左右,后来银监会曾提出全年贷款增速控制在15%以内。
2007年前10个月新增贷款已经超过3.5万亿元。有消息说央行和银监会要求"将新增贷款规模控制在10月底的水平"和"把2008年银行新增贷款规模控制在与07年相同水平"。天相投资公司高级分析师石磊据此推算,2008年人民币贷款的增速将在13.5%左右,将比2007年放慢。
夏斌认为,到2007年11月底新增贷款3.6万亿元,增长17.03%,12月份如果基本只收不贷,按13.5%的增长率控制贷款规模,肯定会对正常的经济增长产生过度冲击。为稳定经济增长,2008年的贷款增长目标定为14.5%左右比较合适。这意味着08全年新增贷款3.86万亿元左右。但这是预期目标,不应该是行政指令。
除了总量上的控制,央行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贷款结构,加强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以及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切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专家认为,这说明2008年信贷结构的调控将更加明显,倾向于抑制"两高一资"行业,支持环保、三农。
"数量"还是"价格"?
目前多数专家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都可能调整,"三率"还会齐动;但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究竟选择数量工具还是价格工具,选择什么样的政策出台时机,以及具体采取何种形式,央行政策选择会更加审慎。
紧缩力度加大,不一定意味着政策出台更加频繁。德意志银行、中信证券等15家中外机构预测显示,对于08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次数、加息次数的预期,主流观点是5次和2次,均少于07年的10次和6次;上调幅度预期则分别是3.5和0.54个百分点。
08年数量工具仍将担当重任,除准备金制度、央行票据外,特别国债与特种存款将是可供选择的手段。
目前市场一致预期,价格工具中汇率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央行也认识到升值对于抑制通胀的作用。市场预期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对一篮子货币升值幅度、汇率浮动区间都将加大。
对于如何运用利率政策,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可能会考虑更多因素。例如,实际负利率、热钱流入、市场短期流动性状况、政策时滞、外部环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