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外资借道小券商短期难获成功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邵刚 2008-01-30 07:51: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急于借道小券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机构,也许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继瑞士信贷与方正证券,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牵手后,花旗集团与中原证券也于日前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均将最终目标指向了设立合资券商。
  借道小券商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合资意向中,无论是此前的瑞士信贷与方正证券,还是最近的花旗集团与中原证券,无一例外都是大型外资机构与中小型本土券商的“强弱联合”模式。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外资机构选择联手小券商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
  随着券商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外资机构通过设立合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一度被关闭。在此期间,A股市场迎来了一轮火爆的牛市行情,被挡在中国市场大门外的外资机构迫切希望能够在国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实际上,在监管部门正式宣布券商合资大门重启之前,不少外资机构已经积极开始在本土证券公司中物色合作对象。相比大券商,小券商似乎更加吸引外资机构的目光。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一是券商综合治理的结束和A股市场的牛市行情使得券商的盈利能力得到恢复,身价随之倍增。相比大券商,小券商的参股成本则相对较低些。二是小券商在业务实力、资金实力,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上都相对大券商要弱很多,合资公司更容易受到外资股东的掌控。
  另一方面,相比大券商,小券商与外资机构联手的愿望也更加强烈。无论是方正证券、华鑫证券还是中原证券,都是有着较浓色彩的地方性小券商,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些小券商也寄希望通过与有较强实力的大型外资机构联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改变自身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做大做强,”业内人士表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资机构与本土小券商在联合问题上可谓是一拍即合。
  欲速或不达
  在外资机构看来,与小券商携手设立合资公司可能是最快捷,成本最低的一条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但业内人士却指出,这条看似简便、快捷的途径可能很难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根据证监会此前颁布的《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要求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包括设立合资子公司均须满足两项硬指标:“最近一年净资本不低于12亿元人民币”和“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设立子公司经营证券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或者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最近一年公司经营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不低于行业中等水平。”
  “上述两项硬指标明显将小券商拦在了合资大门之外,”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特别是对公司业务市场占有率的规定,很明显地显示出,在合资大门开启的初期,监管部门更倾向于鼓励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大型本土券商与外资机构进行合资,并从中学习先进的经验。
  “很显然,外资机构与小券商之间的联姻还需要跨过多道坎儿。”该人士指出,首先,小券商必须在国内市场上寻找到合适的本土机构对其进行投资,通过增资扩股来达到净资本的相关要求。
  上述人士也表示,即便满足了对于净资本的要求,想要使得公司经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达到行业中等或以上水平,还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并非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除非出现特事特办的情况,否则,外资机构与小券商的联姻短期内恐怕很难实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