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基础经济资源,石油几乎位于所有产业链的顶端。油价飙升直接带动汽油和取暖油等成品油价格上升,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并牵扯到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会引发其他产品价格上升。最终将会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给经济运行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对此需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尽量使高油价对经济的冲击力降至最低。
⊙梁达
3月11日,因市场预期美元会持续贬值,国际油价再度飙升,其中纽约油价又一次刷新盘中纪录,最高触及109.72美元/桶。国际原油价格在2007年一年间猛涨近60%,为过去10年中涨幅最大。作为上游产品的成品油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对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已经或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所产生的负效应是不言而喻的。必然会推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自然辐射到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最终传导到消费者。
作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基础经济资源,石油几乎位于所有产业链的顶端。油价的动荡会给相关产业带来重大的影响,同时由于石油价格高位的示范效应,会导致基础资源价格的整体性上升,从而对经济和金融产生大的影响。
不容置疑的是,高油价已成为人们前所未有关注的焦点之一。油价飙升直接带动汽油和取暖油等成品油价格上升,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并牵扯到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会引发其他产品价格上升。最终将会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的通胀压力,给经济运行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对此需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尽量使高油价对经济的冲击力降至最低。
油价飙升产生多种负效应
1、高油价使得消费者的能源开支骤增,从而挤压其他方面的消费空间。近几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油价飙升。2003年,93号汽油的价格每公升3.02元,如今价格已经涨到了每公升5.34元,4年内涨幅达76.8%。油价多次提高,一般的家庭汽车仅油钱每月就至少要多支出200-350元,使得多数家庭的养车成本提高了35%至65%。
面对油价还要上涨的预期心理,众多的有车族切实感受到了经济压力,正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出行方式,能不用车的时候尽量不用车,以往那种不管路途远近、不管道路是否拥堵,一踩油门就上路的出行方式正渐渐被人们摈弃。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驾车人中,有98%的人表示油价持续上涨后,会考虑适当调整自己的出行方式。
此外,高油价将对消费起巨大拉力作用的汽车市场受到冲击。频繁上涨的油价已经在左右人们的购车计划,“买得起车,开不起车”,油价已成为人们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对油价变化敏感的消费者往往是打算购买档次较低的私家车,油价频繁上涨将会推迟甚至打消他们的购车计划,80%的人表示,油价上涨影响了他们的购车计划,其中36.6%的消费者会考虑推迟购买。随着油价的进一步上涨,油价对车市的负面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高油价正在使居民的正常消费受到抑制。在个人消费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时候,高油价将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由于高油价而将减少外出,缩减其它开支,形成对消费的抑制和不利影响将是不容忽视的。
2、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不容忽视。当前,“煤、电、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我国石油产量自1993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7亿吨左右。目前不发达国家正处在工业化时期,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油耗较高,经济增长对高效优质的石油依存度较高,且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较弱,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冲击更不容忽视。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已接近5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我国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只占全球的2%左右,相对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国属贫油国,石油供给难以保障国内旺盛的石油需求。
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指出,原油价格上涨到每桶80美元后,发达工业国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被拉低0.6%。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国际油价每变动1美元/桶,将影响我国GDP相应变动0.046个百分点。可见,高油价对经济增长形成的冲击力不容小视。
3、高油价将通过行业传导制约其发展。受油价上升影响较大的行业有交通运输、农业、建筑建材、汽车及机械制造、轻工、电子通信等。交通运输业中,因航油占民航业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油价上升直接导致民航业费用因油价的上升而增加,故民航业受油价上升影响最大。我国是农业大国,油价上升直接影响农田水利用柴油成本上升,间接影响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农业受油价上升影响也很大。建筑、建材,特别是化学建材、玻璃等,由于竞争激烈向下游传导价格能力较差,但高油价直接引发生产成本上升,行业毛利迅速被高油价压缩。持续的高油价使消费者担心用车及新增机械的用油成本增长,对汽车及机械制造业起负面影响。据统计,另外,原油价格传导到塑料配件上,对整车和工程机械厂商的生产成本也起负面影响。总之,高油价通过行业传导会制约我国经济的高增长。
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化肥价格一路高攀,农药、农膜、种子等价格也随势上扬,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农民增收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受油价上涨影响的主要下游产品,近5年来我国尿素、柴油、农膜价格分别上涨26.6%、64.4%和60%。农资价格的上涨无疑拉动了农民生产成本的上升。成品油价格上涨还增加以运输为主业的公司的经营成本,包括民航、船运、路运和城市公交、出租车行业等。
4、高油价容易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业原料,原油价格波动不仅会影响下游所有产业的利润,同时还将带动各种产品价格的波动。原油价格的上涨必然引起与原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中国企业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而转嫁出去的部分则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
一般而言,石油价格传导有两大途径:石化产业链中的所有产品划分为原材料、工业中间品和消费品三类。根据这一划分,石油价格的一般传导途径可以分为以下两条:
传导途径一: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油气产品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交通运输业价格、用油工业品价格、居民燃气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EPI)、消费品价格指数(CPI)。
传导途径二: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有机化工产品价格→塑料、橡胶、化纤等工业中间品价格→以塑料、橡胶、化纤等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产品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CPI。
国际油价的不断上升将直接导致我国用汇大幅增加,同时会引发电力、煤炭、化纤、棉花、金属、建材等相关制造业原料价格上升,原料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向下游传导,引发产成品价格的上升,如果控制不得当会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另外,由于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原材料价格上升直接影响制造企业效益,进而使失业率上升。
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如果国际原油上升10美元,持续一年,将推动我国CPI上升0.8个百分点。专家分析,油价因素占(国内)整个物价指数(CPI)比重约在5%,如果成品油价格上调10%,将拉动物价上涨0.5个百分点。
化解矛盾需要采取积极对策
油价持续上涨将会严重拖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认真应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和利用替代能源,是发展中国家确保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增强节能意识,促进节能减排。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如何有效降低工业部门的能源强度,是实现我国20%节能目标的关键。政府要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更多的主导作用。继续出台和实施一系列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加大淘汰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对高油价,首先应当重视节约。除了技术上必须使用的领域,社会各界应尽量减少石油消费,避免不合理的消费和浪费。应进一步树立节约能源的观念,建立高效、节能的能源利用系统。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只有在能源利用上做得更好,才可能使经济增长免受能源紧缺困扰。
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要尽快推出开征燃油税的政策,以体现公平、促进节约,促进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从源头上降低能耗水平,有利于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缓解交通压力。
2、综合各种因素适时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机制、完善市场体系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行政手段将能源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短时间内虽然可以缓和通胀压力,但长此以往,价格难以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不利于节约能源。
油价调整,涉及面甚广,从国家到企业到居民,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因此,调整油价要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要考虑消费者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接受国际油价不断冲高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这意味着我国必须更快地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利用价格杠杆引导能源消费。但在各种利益权衡中,既要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和通货膨胀压力,也要考虑百姓承受能力,适时推行价格改革。
3、保护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利益。为缓解成品油价格调整造成的影响,要综合采取相应的应对举措,重点是保护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利益。首先,与群众生活关系较大的如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等运输价格,以及供居民、化肥生产和学校食堂用天然气价格不作调整。其次,增加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财政补贴。对液化气价格提高影响低收入居民增加的支出,各地政府要综合考虑居民生活费用的提高,采取提高低保标准和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给予补偿;影响学校食堂增加的支出由地方政府适当补助。
石 油 平 衡 表
单位:万吨
项目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可供量 11435.0 16072.7 22631.8 32116.2 32539.1 34889.8
生产量 13830.6 15005.0 16300.0 17587.3 18135.3 18476.6
进口量 755.6 3673.2 9748.5 17291.3 17163.2 19453.0
出口量(-) 3110.4 2454.5 2172.1 2240.6 2888.1 2626.2
年初年末库存差额 -40.8 -151 -1244.6 -521.9 128.8 -413.5
消费量 11485.6 16064.9 22439.3 31699.9 32535.4 34875.9
在消费量中:
1.农、林、牧、渔、水利业 1033.6 1203.2 1496.9 2001.3 2072.9 2213.6
2.工业 7321.6 9349.3 10918.5 14857.3 14462.6 14972.3
3.建筑业 327.3 242.8 830.6 1422.3 1502.2 1648.5
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683.2 2863.6 5509.4 8620.6 9708.5 10969.2
5.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77.6 333.9 545.0 818.7156 915.6 992.2
6.其他 757.8 1390.3 1882.7 2201.7 2079.18 2087.6
7.生活消费 284.5 682.0 1256.5 1778.1 1794.4 1992.5
在消费量中:
(一)终端消费 9304.7 13676.3 19893.5 28062.0 29189.3 31613.7
工业 5180.4 7095.5 8530.0 11344.1 11245.0 11875.5
(二)中间消费
(用于加工转换) 1630.4 2230 2352.9 3488.2 3190.7 3062.1
发电 1234.4 1358.5 1178.2 1864.1 1602.0 1343.7
供热 356.3 399.9 426.97 418.5 407.6 427.8
制气 39.7 51.6 25.9 10.5 14.4 13.4
(三)炼油损失量 295.8 420.1 721.9 1195.1 1166.7 1277.3
(四)损失量 254.7 158.6 192.9 149.7 155.4 199.9
平衡差额 -50.6 7.8 192.45 416.3 3.7 13.9
注:1.生产量为原油产量。
2.进口量包括我国飞机、轮船在国外加油量;出口量包括外国飞机、轮船在我国加油量。
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新一轮高油价挑战经济发展
上海证券报 梁达
根据多种因素分析,从一个中长期的时段来看,我国经济面临新一轮的高油价将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经济发展和居民需求对能源的刚性消费不可能改变,决定了石油的供求矛盾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1、国际因素。国际原油需求快速增加导致供给紧张的状况难以改变。只要世界对原油,特别是轻质原油的需求不出现大规模的下降,且美元继续走低,不能排除油价持续走高的可能。其次,因美元的因素,国际基金在原油市场的套利行为无法得到有效阻遏,这些因素都将给油价上涨继续推波助澜。
2、国内因素。尽管国内生产企业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增储上产的努力,原油产量也从2000年的16300万吨,稳步增加到2006年的18477万吨,但年均增长幅度不到3%,国内原油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矛盾不断加剧。按目前国内石油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仍将远远超过生产的增长。今后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将保持继续扩大的趋势,供应随着石油消费与生产增速差距的扩大,供应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补充,必然导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增加。
由于国内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以上。石油可供量与需求量的矛盾,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3、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由于国内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实质性转变,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单位能耗的GDP产值过低。随着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对原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而且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将会不断加大。虽然目前的高油价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但油价不断飙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将日益显现。
4、多数行业将继续受到影响。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业原料,原油价格波动不仅会影响下游所有产业的利润,同时还将带动各种产品价格的波动。油价突破100美元大关,必然引起与原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我国企业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因油价上升抬高生产成本的企业,如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传导出去,其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经济大国,石油供给逐渐地、更多地依靠进口,成为必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必然会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但一方面,原油价格是以美元标价,因此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升减小了这种压力,另一方面,原油价格的上涨,也将促使国内生产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大开发和使用替代能源的力度。同时,油价上涨会推动中国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参与程度,建立多元化采购渠道,完善国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此外,建立具有国际定价能力的能源期货市场,利用期货等衍生工具规避价格风险都可能是本轮石油价格上涨给中国带来的新景象。
总之,国际市场原油供应形势依然严峻,而油价高企的局面也难以扭转。这对于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持续上升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势必构成挑战。
五大因素促成国内石油消费矛盾加剧
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达
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制造业快速发展和生活用能源的迅猛增加,使得对原油等能源消费急剧扩张。据统计,2001-2006年,GDP的年均增长率达9.8%,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长9.4%,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0.1%,其增长率分别高出GDP和生产总量0.3和0.4百分点。石油生产供应与消费需求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石油消费增长超常过快增长造成的,而导致消费增速过快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高耗能消费行为日益突出。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我国城镇居民经历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主的第一次消费结构升级,冰箱、彩电、洗衣机成为消费热点。90年代后期以来,消费结构再次升级,住房消费、汽车消费、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文化教育消费、节假日及旅游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大城市居民的这些高耗能消费行为尤为明显,特别是家庭轿车保有量近几年成倍增长。
在住房消费方面,2005年城镇和农村的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9.7平方米和26.1平方米,比2000年分别增长28.9%和19.8%,这也使建筑耗能和家庭耗能快速增加。在空调消费方面,截至2007年9月底,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空调94.8台,比2000年增长2.1倍。
二是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2003~2006年国内汽车销量平均每年净增100万辆。据统计,2006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697.4万辆,比2000年增长了105.2%;私人汽车拥有量为2333.3万辆,比2000年增长了202.7%。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汽油柴油消费的急剧攀升,2006年我国汽油柴油消费量分别为5170万吨和11630万吨,比2000年分别增长49.1%和73.5%。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535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3239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城乡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将产生重要影响,生活用能迅速增长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因此,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关注生活节能,以及在农村地区强调节能减排意识和鼓励节能消费行为,对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城市化进程加速,能源消费总量急剧上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入城市,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诞生了一大批新兴的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带动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从2001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由4.806亿人增加到5.771亿人,增加了2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34.7%增长到43.9%。目前我国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左右,农村人口大量拥入城市之后,能源消费行为发生了改变,人均用能迅速增加,同时城市的交通用能也因随人口的增加而快速上升,致使能源消费总量急剧上扬。
四是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型发展,能源消费由非商品能源向商品能源逐渐过渡。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会导致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新增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增加生活消费支出,刺激了农村居民对冰箱、电脑、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2006年农村居民冰箱、电脑、摩托车的拥有量相对2000年分别增长了82.6%、480.9%和103.2%,必然会增加对电力的需求。同时,为了减少劳动量,农村居民会倾向于购买以电力、柴油为主要能源的高效率农用机械,截至2006年底,农村每百户居民拥有1.83辆汽车、2.39辆大中型拖拉机、小型和手扶拖拉机21.06辆。因此,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在改善农民生活的同时,也将产生更大的能源需求。
五是产业结构调整远未到位,国内经济发展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加,从2002年的44.8%、2005年的47.5%增加到2006年的48.7%。其中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推动石油及其他能源需求大幅增加。由于2000年以来,中国对资金密集型和高耗能产业的投资大幅上升,这段时期内,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的增幅偏大。